【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好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推出“铸魂育人第一课”全媒体报道,展示高校推动思政课创新提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做法新目标。
这是系列报道的第十五篇:岭南师范学院。(点击蓝字查看此前报道: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6月15日,第二届全国全科教师发展论坛和“新师范+教育信息化2.0”高峰论坛在岭南师范学院(下称“岭南师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齐聚岭南师院,共同为教师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岭南师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本科高校,2016年被列入广东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高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创强提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实、做优、做活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将思政课办成立德树人主阵地和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思政课建设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都是为了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岭南师院党委书记刘明贵表示,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兴学育人办学使命,为粤西乃至广东省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造“第一课堂”建设“第一学院”
今年3月27日下午,岭南师院院长兰艳泽为2018级150多名定向公费师范生开讲“思政第一课”。兰艳泽讲课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鼓励大家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近年来,岭南师院着力将思政课打造为“第一课堂”,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带头上“思政第一课”,涌现出不少思政“金课”和“网红教师”。
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是湛江的两张“名片”。马院副教授林兴长期研究建库开河的历史,把雷州半岛人民担当、奋斗、奉献、创新精神带到思政课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岭南师院结合湛江地方实际,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益探索还有很多。
岭南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增光介绍,学校着力打造“五个课堂”:以“互动课堂”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网络课堂”打造思政课智慧课堂,以“实践课堂”推动理论教学的落地生根,以“红色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以“时政课堂”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进行重点建设。
传承创新擦亮思政教育 “金字招牌”
在岭南师院校园,问渠、问道、师道园、百年树人等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景观犹如一个敞开的思政大课堂,时刻熏陶着广大师生要“经师人师、言教身教”。
在古榕广场,89岁高龄的郑光华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在开展红色经典剪纸教学。近日,她主编的新书《燕岭花红》正式出版,将师生们学习红船精神的故事,用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在岭南师院,像郑光华这样心系教育的离退休教师和机关干部还有很多,典型示范和传帮带成为了一面“旗帜”。辅导员郑侯锦33年坚守思政教育第一线,获得广东省首届高校学生工作“红棉奖”,他的学生陈永国,陈永国的学生覃静君,覃静君的学生陈慕飞、刘利丹……一代代辅导员心手相传,留下了 “四代同堂”俯首育人的佳话。
在2017年国庆迎新晚会上,6000多名大一新生与千里之外的援藏学生、校友视频连线,共同唱响《歌唱祖国》。从入学开始就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是岭南师院持续进行教育援藏的创新模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毕业生践行家国情怀的时代责任
2017年,岭南师院毕业生吴芬香、招小艳、黄天、钱小梅、王跃明、贾进兵等六名毕业生志愿选择留藏工作。截至目前,学校已有44位毕业生进藏工作,目前仍有35名校友在藏工作,成为广东高校毕业生援藏大户。
“哪里有需要毕业生就奔向哪里!”刘明贵介绍,岭南师院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有用人才。
上世纪90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珠三角快速发展,该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行业企业需要批的应用型人才,岭南师院毕业生凭借过硬的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才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积极投身珠三角的建设发展大潮。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岭南师院大部分毕业生还是扎根基层,为广东基础教育尤其是粤西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乐教、能教、善教的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据不完全统计,该院毕业生在湛江市基础教育在职在岗教职工中占比达到了35%,粤西中小学中的校长超过三分之一由岭南师院毕业生担任。广大毕业生用行动传承阐释“勤教力学、立己树人”的新时代“师道”精神,学校也被誉为粤西教师教育的“黄埔军校”。
【专访】
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明贵: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岭南师范学院作为扎根湛江、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师范类特色高校,学校的发展如何实现突围?如何持续输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刘明贵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畅谈个人感想。
南方日报: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岭南师范学院探索了哪些具有本校特色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明贵:岭南师院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制定学校“思政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政课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课程改革、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等,努力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第一学院”,把思政课建成“第一课”。
学校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一支以思政课和思政专业教师为主体、校内外兼职教师为支撑的“大思政”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立体互动式”教学改革;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地方党校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实现校地力量整合、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贯通融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
南方日报:今年1月,中国共产党岭南师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学校下一步发展有什么具体的方向和目标?
刘明贵:岭南师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新时代“申硕、改大、建博”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5年成为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更名为师范大学,203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当前,岭南师院正围绕申硕核心目标奋发努力。在此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发挥思政课和思政工作在人才培养及办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家深入理解认同学校的奋斗目标,同时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发展环境条件,形成人心齐、干劲足、谋发展、争上游的干事创业局面。
南方日报:未来几年是岭南师院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学校的办学规模也有所拓展,请问湖光校区的推进情况如何?
刘明贵:岭南师院湖光校区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新校区选址红线图已确定,1500亩用地规模指标已落实,接下来我们要精心做好校园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按照“师范特色、省内一流”的建设目标定位和“新旧统筹、优势互补、校地融合、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进行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争取2021年投入使用。将湖光校区打造成“新工科”教育基地,为燕岭校区腾出空间做优做强“新师范”,推进办学“转型升级、创强提质”。
【招生亮点】
新增2个专业
招收380名公费师范生全省最多
岭南师范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计划为5900人,新增了新闻学和财务管理2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达到64个,涵盖了10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省级特色专业6个。
近年来,岭南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升学特色体现在四个“最”。
师范类专业招生规模全省最大:学校今年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均居全省高校首位,在校师范生人数居全省前列,设立的师范类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培养类别,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学校2019年师范类招生专业24个,招生计划为2868名。
公费师范生招生人数全省最多:2018年起,广东省实施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政策,岭南师范学院承担了全省最多的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2019年学校公费师范生本科招生计划380名,招生人数居全省高校首位。2019年学校还面向湛江市初中毕业生招收291名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公费定向师范生,首次招收和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毕业深造率全省同类院校最高:岭南师范学院2018年毕业生升学深造率突破10%,达到600人,升学深造率居全省同类高校首位。
毕业生到珠三角就业全校最多:珠三角成为岭南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流向最多的区域,2018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75%,进入珠三角就业的占比达到58.2%。
【南方日报记者】杜玮淦
【通讯员】刘坤章 关天冲
【校对】洪江
图片由岭南师范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