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好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推出“铸魂育人第一课”全媒体报道,展示高校推动思政课创新提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做法新目标。
这是系列报道的第十四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点击蓝字查看此前报道: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
“亲眼看到自动化技术在绿色养殖方面的应用,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久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自动化学院学生张耀斌和同学们深入佛山、肇庆、雷州等绿色养殖场一线参观调研,立志认真学习本领,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动生态发展。
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政与专业结合,佛科院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有了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佛科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资源融合互联、网络成果共建共享,逐渐走出了一条思政育人新路径。
“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是抓好专业教学过程的育人点,把技术技能上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有机结合起来。”佛科院党委书记曾峥、校长郝志峰表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佛科院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创新创业时代命题,探索出一条“大思政”育人新模式,努力培养出一批扎根地方社会、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地方特色文化成思政教育活素材
“大湾区建设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同学们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主动融入大湾区的建设,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年4月初,曾峥走进会通楼224课室,为2018级金融学和金融学投资创新班的学生上了一堂“形势与政策”课。深厚的理论底蕴、生动的授课方式,让在场每一位学生获益匪浅。
在佛科院,书记、校长、院长纷纷走上讲台,成为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引路人,而为学生上好思政课、扣好第一粒扣子,成为佛科院的“头等大事”。
5月27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发布,提出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在佛科院,思政课不再是冷冰冰的材料,而是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佛山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会在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比如以龙舟、醒狮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就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入佛山社会、企业、社区,了解佛山历史文化,以小见大体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思政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佛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韩中谊介绍说。
像韩中谊这样用心上好思政课的老师比比皆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新奇表示,学校严格按照师生比1:350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在集体备课、培训学习中,佛科院逐步建立起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推动思政教育深度“触网”
在信息传播迅捷、资源开放共享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引进网络元素,实现思政教育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崭新课题。2014年11月,佛科院在广东省内率先启动易班建设工作,并实现在校学生100%入驻。同时,佛科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在广东高校中率先进行易班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从2016年起,学校全部思政课均在易班网上建立了优课,形成网络思政教学互动课程群,学生学习活跃度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目前,累计活跃度941436,全国排名第二。同时,结合思政课教学,在易班平台上开展“每日一签”网络实践教育活动,“易党课”“易团课”“易读书”“易学‘习’”等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深受学生欢迎。
经过4年多的实践探索,佛科院易班已发展成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2015年,荣获“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2017年,荣获全国“十佳易班工作站”、“佛大易+”荣获全国“十佳易班特色应用”,2018年,“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落户佛科院。目前,学校易班拥有实名认证注册用户28011人,机构群38个,近半年月均活跃度828721,全国排名第13。
“易班不仅提高了我们在思政方面的认识,也极大便利、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佛科院大四学生陈俊能说,学生只需用手机登录易班APP,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答题或投票,学习知识变得很有趣。
走进佛科院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的“VR+思政”双创空间,戴上VR眼镜,就仿佛进入到历史事件的仿真场景,还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答题“闯关”,一步步追溯党的光辉历程。
借助易班平台,佛科院在教学中创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接下来,佛科院思政课程还将创新引入“学习强国”平台内容,将“学习强国”内容纳入全校学生“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学习和考试范畴,以考促学,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政引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5月7日,佛山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暨科技创新大会,会上透露,佛科院引进的双聘院士和省级领军人才数量,均占佛山引进总量的一半:8名双聘院士中,有4名为佛科院引进;24名省领军人才中,由佛科院引进的达13名,占比54.2%。
人才纷至沓来,是高校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流党建思政引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有力证明。“以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契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创新创业新命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是我们的使命。”校长郝志峰说。
在线下,佛科院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创业体验场所和4800平方米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创新创业培训及项目孵化培训。在线上,易班平台、智慧就业中心和创业学院网站、学生服务中心和创业学院微信公众号、学校企业号等多种媒介资源全面打通,建立起“双创”信息化矩阵平台,导师咨询、创业培训、双创竞赛等多种线上线下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大思政”润物无声地给学生注入创新活力。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举行,本次竞赛共有来自省内18所高校38支队伍参赛,佛科院两支队伍包揽竞赛冠亚军,这是广东省赛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一个学校包揽前两名。
如今,3年前“人人有专利,个个在转化”的“佛科院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截至目前,该校申请专利5179件,共获授权专利1623件,2017年位列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223位。2017年至2018年,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82家、入库36家,开全国高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先河。
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不久前公布,佛科院由2016年的第507名上升为2019年的第284名。通过深耕产教融合,聚集创新资源,佛科院蹄疾步稳,加快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建设,为佛山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专访】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峥、校长郝志峰: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抓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对高校高质量发展、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思政课该怎么上?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记者专访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峥和校长郝志峰。
南方日报:近年来,佛科院如何以立德树人引领人才培养?有哪些特色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曾峥:办好的大学,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党的全面领导有效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和全过程,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佛科院坚持“两手抓”,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在手中,在各个院系、各个学科,我们都建立了党委“双带头人制”,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到学校治理各环节,渗透到基层一线中去。
在加强党建引领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加深入人心。2015年起,佛科院结合互联网快速发展,打造了易班平台,为思政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现在,易班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佛科院开展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传播正能量的大平台,佛科院还成为全省推动“互联网+思政”工作的示范基地。
南方日报:近年来,佛科院大力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培养理工科创新人才。针对此,佛科院在思政工作上有何创新举措?
曾峥:布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佛科院发展的转折点,佛科院认识到,要立足服务大湾区和广东发展、贴合产业需要,必须要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人才。近年来,佛科院申请了5170多项专利,超过一半是发明专利,这些核心技术提供给企业,对地方的转型升级起到很大的作用。
郝志峰:在思政教育中,我们渗透地方元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意识。比如在思政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全球视野来了解佛山,立足佛山来探究社会发展。现在,每年佛科院培养4000多名本科生,佛山生源占比不足30%,70%的毕业生都留在佛山就业,为佛山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南方日报:佛科院如何推动“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
郝志峰:要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关键是抓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点,把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专业成长和精神丰盈等有机结合起来。
佛科院积极探索立体思政课堂建构,对思政课深入开展一体化的整体性教学改革,打造教师、校园、社会、网络思政教学4个课堂。促进思政课讲坛资源、校园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的交互融通。同时,我们也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抓好科研教学能力并重。由此,佛科院产出了一系列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诞生了一批思政“金课”,4门课程均进入全国易班平台优课群活跃度前10名,“军事理论”在该类别排名全国第一,总课群排名全国第四。
【记者】陈芳庭 吴少敏
【图片】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邓小峰
【校对】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