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农党委书记李大胜:用好“两支队伍”,落实“三全育人”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好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推出“铸魂育人第一课”全媒体报道,展示高校推动思政课创新提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做法新目标。

这是系列报道的第三篇:华南农业大学。(点击蓝字查看此前报道: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为学生讲“思政第一课”。方玮 摄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华南农业大学整体入选,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试点高校。

今年华农计划扩招1100人,其中本科生1000人,研究生100人。在广东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的大发展背景下,华农将如何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华农党委书记李大胜表示,要发挥党建引领力,实施制度攻坚、平台攻坚、评价攻坚和精品攻坚,统筹推进十大育人体系,以育人成效检验“三全育人”改革成果。

20位思政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

“给大家留一个思考作业,你们认为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是在上升还是下降?下一堂课来讨论。”这是华农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卜艳华的思政课堂,她注重与学生双向交流,引导他们收集论据、开展辩论。“大学思政课堂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为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老师上课方式开放,内容新颖,能把枯燥的课程上得很生动。”“好老师使郁闷的课程不再单调!”……在评教系统中,卜艳华的课被学生评选为最具有活力的理论课。

去年11月,华农遴选马克思主义学院20名思政课教师,担任各二级学院兼职辅导员,一对一承担对应学院的理论宣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卜艳华成为了农学院的兼职辅导员,她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和经管学院的本科生班主任。

随着接触增加,学生在私底下会叫她“华姐”。卜艳华喜欢用鲜花装点生活,练瑜伽放松身心,每天留出阅读书籍的时间。她的微信里有十多个班级群,好友中近200人是她的学生。她在朋友圈里传递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

兼职辅导员机制加强了学院辅导员队伍与专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 有效解决二者脱节的问题。

一方面,专职思政课教师能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如组织“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有助于辅导员按课表统一教学。另一方面,兼职辅导员岗位能让思政教师在课外更多接触学生,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推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

以华农外国语学院为例,每周都会有半天时间不排课,单周开展教研、双周进行学习分享,还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学习,要求辅导员以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服务学生。

“辅导员每年有外出轮训学习的机会,去年我去了遵义,收获非常大,专业讲解员讲述‘四渡赤水’的故事,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动人的主题教育课程带给学生。

建“思创园”宣传思想新阵地

在华农启林南学生社区前,刻有“思创园”大字的巨石迎风矗立。学校19个学院在社区里分别建设了院系思政创新基地,每个基地结合专业特点,打造既有思政育人氛围,又可供学生开展会议、自习或文娱活动的空间,组成“思政一条街”。

华农生命科学学院党旗红学堂。

“思创园”是华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由“一街、一廊、一馆”组成,把学生社区变成为思政教育的新课堂,成为推动思政工作的重要平台。

校道旁的思政长廊里,学生正在“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等展板前驻足阅览。到了晚上,这里就成为学生排练节目、饭后休闲的场所,思政教育化无形于有形,在生活点滴间入脑入心。

华农还充分活化利用原有的学生活动中心,建成“思政体验馆”。在走廊、过道、会议室内部布置思政教育展览,以3个楼层分别承载“树理想、重品行、守纪律”主题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唱歌、练舞的同时也能浸润在思政育人的环境中。

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育人主体依托学生社区,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交流”的要求,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校领导每学期1-2次、学院领导每学期3-4次到学生社区与学生交流;专业教师通过思创读书会、师生茶座等形式积极参与社区思政教育。

华农还充分挖掘校园精神文化内核。中科院院士卢永根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党员、师生,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已经融入华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过程。去年,副校长廖明教授领衔的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社区成立134个楼栋临时党支部

华农的泰山学生社区创客园有一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走进店里,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要一分钟就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车仔面。该店的创始人之一是华农2007级毕业生林小龙。

根据学科专业聚集、学生集中的特点,华农先后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华山青荟园、燕山莘创园、泰山创客园和启林文化创意园四个特色社区园区,形成了“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学业互助”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计划每年重点帮扶三名同学成绩在年级进步35%以上”“立足社区卫生环境治理”……这是启林南社区临时党支部公布的服务内容。华农在学生社区共成立了134个楼栋临时党支部,每层宿舍楼都有党小组。

学校要求党员宿舍“亮牌亮身份”,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来。社区实施“党旗飘扬社区工程”,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每月评选一次“社区党员之星”,发挥党员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华农100%的辅导员住在学生宿舍,100%的辅导员到学生社区工作。物理空间的“0距离”,让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大大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大大提高。

除了学生社区外,网络也是青年人学习交流、抒发情感的重要空间,思政教育决不能缺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办“紫荆满园”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2至3篇思政课教师原创理论文章,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华农设立“网络思政名辅导员工作室”,在新媒体上建立“易班网”“紫荆华农”微信公众号这些由辅导员和学生共同打造的思政网络平台,关注量累计超10万,阅读量累计高达200万。

李大胜表示,华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基本形成。“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推动高校育人工作上新台阶。”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

专访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

高校育人要以党建引导,协同创新

华农整体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最亮眼的特色做法是什么?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南方+记者为此专访了李大胜。

南方+:思政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课程。华农在思政课建设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

李大胜:首先是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努力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其次是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把政治关、业务关,每学年至少安排四分之一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研修和考察;促进思政课教师通过担任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等方式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

第三是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制定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提升工程”,统筹推进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教学改革,并从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南方+:华农以“党建引领、协同创新”为主题,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选定这个主题有哪些考虑?

李大胜:华农在党建工作上积累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党建“双创”工作中被确定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以“党建引领”作为综合改革试点的切入点,能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促进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融合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已形成一些特色鲜明的机制、平台和抓手。

比如,在学生宿舍社区着力打造“1+4+N”思政教育与管理服务平台,即建好用好1个“思创园”综合平台、4个育人功能平台和一大批党建和服务学生的工作站点,并建立楼栋临时党支部和楼层党小组,有效强化了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我们将围绕“党建引导,协同创新”这一主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更富内涵。

南方+:接下来学校将如何布局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李大胜: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1+4+10”:“1”就是发挥党建引领力,突出政治保障;“4”就是实施4项攻坚行动,包括制度攻坚、平台攻坚、评价攻坚和精品攻坚,增强育人驱动力;“10”就是统筹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

在科研育人上进一步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工作全过程;在实践育人上将积极创新“劳动课”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学子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在文化育人上继续培养选树身边典型,进一步弘扬丁颖精神,大力推进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宣传教育,为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记者】钟哲

【通讯员】杨志群 方玮

【摄影】华农宣

【校对】罗文峰

编辑 邢泽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