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连王俊凯都要参加的艺考,何以成了招生腐败重灾区?
文|丁戈隆东
罕见、太罕见了。没有发生集体腐败,西安户县环保局原领导班子却被“集体拿下”。
事情的起因是在当地电视台的问政节目中,户县被曝光了11个环保问题,而在回答热线电话提出的5个问题时,时任户县环保局长不直面问题,而以“很惭愧”、“很抱歉”、“确实没有责任到位”等空话套话搪塞。当晚节目结束后,西安市环保局连夜召开整顿整治大会。一天后,西安市环保局党委便下发文件,免去户县环保局三名领导职务。
电视节目截图。
如此快速的回应、如此重拳的惩处,西安环保局的雷霆做法让舆论侧目。某种程度上,这在全国开了先河,必然成为环保问责的标志性事件。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特别是基层的环保工作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阶段。对于环保局长来说,只要不发生大的污染事故,也能够平平安安地为官甚至升官。正是因为环保问责跟不上,也不够严厉,使得环保工作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
两年前,一位在县环保局当了近10年局长的官员在网上发了一封带有自黑色彩的“忏悔信”,自嘲是“公关局长、作秀局长”,“没有为全县群众守住蓝天清水”。这封信让公众看到了基层环保工作的真相,以及一些地方“唯GDP论”的政绩观。这位环保局长应该感到庆幸,如果放到今时今日,放到西安户县,估计该是“被下台”“真忏悔”了。
领导班子集体被免职,环保问责就该这样硬气。这是近年来环保问责日趋严厉的直观显现,既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动真格”“见真章”,同时也能够震慑和倒逼更多地方的环保部门转变观念、积极作为。什么是“一票否决”,什么是“问责一个、警醒一片”,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