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每逢节后用工缺,带你去珠三角看看什么工作更吃香
昨天晚上是元宵节,观察君夜观天象,发现一群“神秘飞行物”降临广州海心沙广场上空。
1000架亿航GHOSTDRONE 2.0智能无人机,恰似漫天飞舞的流星,点亮广州夜空。
这场1000架无人机花式编队表演背后,是广东无人机亿航团队的飞行技术创新。前所未有的1000架无人机户外编队,竟是由一位工程师一键启动一台电脑即可控制,而且“不小心”还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千架无人机如何一起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黑科技”实现厘米级定位
飞行误差仅一个矿泉水瓶盖大小
此次无人机编队表演,短短15分钟中呈现出的6种生动绚丽的花式编队和灯光秀,凝结了三十几位技术工程师和工作人员经过数千小时和数万架次的测试排演。
“这就犹如生物界的集群作战,地面的电脑是带队的‘首领’,会向每一位队员发出不同的执行指令。“亿航白鹭技术副总裁以及此次无人机大型编队表演总执行负责人李智源介绍说,工程师们设计出一套智能高效的无人机编队远程操控系统,会同一时间告诉每一架无人机该怎么飞、位置在哪儿、队列如何切换、灯光颜色如何变化等等。
要让1000架无人机“听话”执飞,无人机之间不撞机,不仅每台无人机间的间距是1.5米,工程师们还在无人机上安装了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技术。
据了解,目前普遍使用的GPS定位精度大多是米级的。一般的GPS定位精度在2.5米左右,受天气条件影响,误差可能更大。而此次无人机编队采用的厘米级定位技术的误差横向不超过2厘米、纵向不超过3厘米。“飞行定位的误差范围不超过一个矿泉水瓶瓶盖大小”,李智源透露,该项技术是首次大规模在无人机编队上使用的。
无人机不听话?
没事,还有“B”计划
一台电脑同时向1000架无人机发出指令,如果有其中哪架不听话,队伍是否会乱套呢?
其实,每架无人机都是会思考的,在飞行过程中自带“PlanB”方案。
李智源说,工程师们在每架无人机身上通过传感器双备份多冗余的设计来建立自主安全机制。飞行中一旦出现碰撞、脱离轨迹等“事故”,无人机会自动调整迅速回到任务中。如果这套指令失效,无人机会自动启用备案指令,选择自主返航、悬停,退出队伍,为“队友”让路。
编队无人机还可以实时通讯网络,确保即使某一个个体飞行器出现故障和受到通讯干扰都不会影响整体任务的完成。
去年11月份,英特尔公司实现了500架无人机的首秀,打破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后来我们的技术也实现了500架无人机的同一操控表演,但团队勇于挑战,朝着操控1000架无人机的小目标迈进,最后呈现了元宵节的精彩演出。”李智源说。
李智源透露,在此次演出前,无人机编队已经异地进行了数千小时和数万架次的测试。但由于无人机数量多,演出地点又在市中心,平时没办法进行实地彩排演练,每次都是异地测试。
那么,操控千架无人机一起飞是怎样一种体验?
“纵使异地测试了千百遍,并且我们之前已在海心沙完成过不少小规模编队表演测试,但元宵节现场人多、气温低,又是江边,还是与平日很不一样。” 李智源告诉记者,当晚的飞行范围是高120米、长280米、宽180米的夜空,范围并不够大。其实无人机在上千米范围内都可以飞行,还可以呈现出更多、更炫的编队样式。
无人机为何能在珠三角一飞冲天
从无人机飞行技术到硬件制造,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企业在珠三角异军突起。
大疆创新、亿航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无人系统领域崭露头角,辐射带动整个珠三角的无人机产业发展。
目前,广州有无人机及紧密配套企业30多家,约占全国无人机市场20%的市场份额,七成以上无人机销往国外,无人机产业已具雏形。广州无人机产业覆盖了产、学、研、用等各个环节,产业链相对完善,无人机产品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加上坐拥高校、科研机构人才资源,研发和制造成本远低于国外及大部分国内城市。
而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的集散地,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总额超200亿元。据统计,深圳无人机企业专利数量已突破1000项,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约占4/5。
除了企业本身的创新,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使得这里可以快速打通从实验室到创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营销官熊逸放告诉我们,同样生产一个无人机制造的模具,在欧美可能需要三个月,而在珠三角,只需要三天时间。
一飞冲天的无人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广州、深圳100公里范围内的产业链条非常完整,周边的佛山、东莞、惠州的产业链供应能力也很强大。
目前,广东智能硬件产业链正开始形成集群效应,产生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向珠三角辐射,吸引全球硬件创客汇聚于此。
在国际创客手中流传着这样一张《创客地图》,地图上描绘的深圳华强北元器件种类繁多,创客们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绝大多数想要的东西,让创意在最短时间内变成现实。
广东无人机产业,是时候冲上云霄了。
【记者】陈思勤 彭琳 郑佳欣
【摄影】吴伟洪
【校对】华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