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厉害了,广东GDP凭啥继续领跑全国?

珠三角观察
2017-02-08 17:44
+ 订阅

2016年中国各省区市GDP数据已经陆续公布。以GDP总量前十名来看,第一名到第六名名次不变,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2016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同比增长7.5%,GDP总量连续28年全国第一。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逐之中,广东GDP凭什么能够独领风骚、领跑全国?

在7.93万亿元GDP总量的背后,是谁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一路快跑?


广东VS江苏

总量优势同比扩大,增速差距继续缩小

根据统计部门的数字,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总量数据显示,第1名到第6名不变,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

其中,广东经济总量去年达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持续蝉联第一位。

从区域看,江苏位居广东之后,排名第二位。去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增长7.8%。

2016年,山东经济总量为67008.19亿元,增长7.6%,排名各省区市中第三位。

而浙江经济总量达到4.6万亿以上,河南经济总量首次超过4万亿,排名第四、第五位。

连续多年来,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之间的区域竞逐,一直是中国经济地理里最具话题性的一场较量。

可以看到,在2016年,广东与江苏之间的GDP总量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但是增速差距却在继续缩小。

从总量看,2016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与江苏的经济总量差距从2015年的2696.17亿元扩大到3425.88亿元。

从增速看,广东与江苏的GDP增速差距从2015年的0.5个百分点缩小到0.3个百分点。

从全年季度累计增速情况看,广东经济运行稳中略升,而江苏则是从第一季度的8.3%到全年的7.8%,累计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在这场区域竞逐的马拉松里,广东领先的优势仍然存在,并且在拉开距离,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身后追赶的脚步仍然未曾松懈。


珠三角成主力军

占广东全省GDP比重达79.3%

去年初,新华社记者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将超过粤东西北0.4个百分点。

这是2009年以来,珠三角增速首次“反超”相对欠发达的粤东西北。

专家分析说,这一首次出现的“反超”现象,表明珠三角经过持续调结构,经济质量出现明显变化,创新驱动已经初步成型。

事实上,在广东7.93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背后,珠三角九市所占比重为79.3%,相比2015年又提升了0.1个百分点,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从目前来看,珠三角仍然是广东经济总量领跑全国的最有力的支撑。

不过,粤东西北地区是广东发展的后发优势区,也是潜力和希望所在。

2008年后,粤东西北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同珠三角之间的差距。交通“大会战”成效显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018公里,稳居全国第一!粤东西北的首次实现产业园区全覆盖……

过去几年,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在粤东西北开建,相信接下来其效应将不断显现,再安上第二个“发动机”的广东,发展速度将进一步提速。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9+6”融合发展,未来可能带来区域GDP结构新的变化。

广东将打造由珠三角9市和环珠三角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云浮6市组成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推动珠三角和环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将打开一个什么样的新空间?这值得期待。

从城市来看,广州、深圳这两大城市,可以说是广东的两大“发动机”

从广州、深圳两座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信息看,2016年,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24万亿元提高到2016年约1.95万亿元,年均增长9.4%。而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93万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

广州、深圳的经济总量就高达3.88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8.9%。

作为广东经济发展最大的“发动机”,广州和深圳今年将开足马力,进一步释放创新、创造、创业辐射带动能力。

按照世界特大城市的成长规律,一般都是以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的核心,通过CBD辐射来带动整个城市发展。

在珠三角城市群乃至整个广东的发展中,广州、深圳也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一起发展。


神同步: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是全国第一

分析广东GDP的一路领跑,有两个数据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一个数据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2017年2月7日召开的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披露,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

都是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GDP总量的“神同步”,从侧面反映广东经济的增长不只是数量上的跃升,更是质量的提升。

其中,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880家,比2015年增长了78.8%。深圳、广州数量领先,分别达到8037和4744家。

广州、东莞、中山等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实现100%以上快速增长。

第二个数据是,民营经济增加值。

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初步核算,广东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

分地区看,珠三角地区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1529.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4%。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合计的比重为72.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量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这两个数据为什么重要?

这两个数据证明了广东的经济总量领跑,前面拉车的不是一头牛,而是换成了高大上的“火车头”。广东实体经济后劲足,经济活力也越发显露出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对“中国经济新方位”,继续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把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确定为2017年经济工作重点。

经济总量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在经济新常态面前之所以能够有力地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最关键的原因正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不放。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量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更从侧面证明了广东不仅在地区生产总值支撑全国,并在结构调整上也支撑全国。

广东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比如华为、美的、步步高等,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开疆拓土,打造了完善的工业产业链,不仅成为广东GDP一路遥遥领先的重要基础,更成为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企业标杆。

接下来,就看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怎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了。

【撰文】郑佳欣 何康杰

【校对】梁永忠

编辑 葛政涵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