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春节“菜篮子”!惠州这101个直销点可买到平价肉菜
常年在外的游子,平日里归家的日子不多,与亲人相聚一堂、见面叙旧的机会更少了。如今,不少人如杨先生一样,挥不去的乡愁成了常态。近日记者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网站发帖等方式发起调查“每逢节假日,家庭团聚有几多”,一起来听听游子和他们家人的心声。
调查
1、相聚时间有多长?
五成受访者称一年与父母相聚时间不到7天
说起与家人父母的团聚,不少在外游子的心里潜台词都是聚少离多。在外地工作的您多久回家一次?记者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每年与父母团聚不超过3次;五成受访者每年与父母团聚时间,累计不到7天;近三成受访者至少有3年春节没回家与亲人团聚。
“自从上大学后,就与父母聚少离多,起初觉得是获得自由了,如今越大越容易想家。”家在广西的小琴说,大学毕业后来到惠州龙门工作,至今已4年了。虽然每年都利用假期回家,但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来回路上占了两天,实际在家待不了几天。一年里最长的假期就是国庆和春节,而这两个假期恰好是出行的人最多、路上最堵的时候,小琴往往单程就要花十几个小时坐车。“每次一早出发,要到晚上才能到家。”她说,在家最多待上5天,有时为了赶车,连5天都没。
“没成家还好,成家了还得照顾到两边的家庭。”今年38岁的吴女士是湖北人,丈夫是浙江人,双方父母都在各自老家,夫妻二人带着孩子在惠州生活。每年回哪里过年成了头疼的问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部分时间过年回丈夫老家,要是其他假期还有时间就回我老家。”她叹叹气说,已经有4年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心里很过意不去。今年因为她怀二胎出行不便,几经周折,终于说服双方父母来惠州一起过年,这才凑出了一个团圆。
2、不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假期少、为生计要挣钱占首位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如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与父母分开生活。踏上回家的路对不少游子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调查中,八成受访者表示“假期时间短”是没法回家团聚的主要原因。江西人王先生是一名在惠州工作的外科医生。因为节假日需要轮流值班,哪怕是过年也只能拼凑出短暂假期,回家团聚变得既宝贵又奢侈。
除了假期不多,游子们还有哪些苦衷?马上过年了,不少在外打工的同乡都早早放假回家了,杨大姐忙着帮雇主打扫卫生。她来自湖南,10年前来到惠州打工。以往每年岁末她都会和丈夫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回家过年,然而这几年她都决定留在惠州。“已经有3年没回家了。”杨大姐说。“那你不想家啊?”面对记者的问题,她低头笑笑说,怎么可能不想,但过年留在这工作,钱比平时赚得都多。
杨大姐的大儿子上大三,小女儿上大一,为了多给孩子攒点学费,4年前她从工地转战保姆行业。“过年很多人都不干了,价钱也会上涨不少,那我就做呗。”她笑着说,平时打扫卫生是65元一个上午,过年期间升到100元。她多跑几家,能多赚不少。除了打扫卫生,她过年期间还兼起看护老人的工作,一天有200元。杨大姐并不是特例,调查中,不少受访者认为“团聚虽然重要,而没有良好收入难保家庭幸福”。
3、对团聚满意吗?
大多认为团聚增加幸福感,也有人觉得回家挺心累
为了家庭幸福,每个人都在赶路,节奏越来越快,越走越远。他们与亲人的相聚越来越少。难得的一次相聚,也可能因为彼此之间的生疏与不理解,而不痛不痒地匆匆收场。
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期待家庭团聚,认同家庭团聚能够带来自身幸福感。但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对团聚现状感到不满意。“每次回家都被安排满了各种饭局、灌各种‘心灵鸡汤’,心真累!”网友“阿莉”常年在外工作,每次回老家前她都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到家后却想逃避。“本来一家人吃饭开开心心的,每次却在亲戚的热切‘关心’下,变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她说,逢年过节回家,个人问题总被大家挂在嘴边,而她只想静静地陪父母看看电视说说话。
家在湖北的黄女士对回家又渴望又害怕。“我爸每次都安排了各种饭局,跟他的各路朋友都要吃上一餐。”她对此感到十分无奈,自己好不容易回来一次,除了见父母亲戚,也想抽点时间跟老同学聚聚,不想总是在应酬。
心声
子女
让家庭团聚变得简单些
“我希望回家变成一件简单温馨的事,而不再是一场仪式。”来自山西的刘姐说,经常过年回家都抢不到火车票,为了能回家聚聚,丈夫只能带着她和孩子坐飞机,路费算下来差不多要上万元。再加上给亲戚好友准备礼品、红包,过个年把他们这一年赚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公公婆婆思想比较保守,回去给亲戚朋友红包包少了,他们会觉得没面子,不高兴。不但如此,公公婆婆每天都要请一堆左邻右舍吃饭,让我丈夫好好款待,经常搞到他喝得醉醺醺。”这样的团聚氛围让刘姐觉得特别累,她希望回家能简单点,但每次话到嘴边了又不知道如何跟公公婆婆说。
常用网络与家人多交流,消除距离的阻碍
有些现实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在外奔波的游子如何才能坚守中国式团聚文化?
市民曾宇豪是一名独自在惠州创业的90后,他更看重与家人进行有质量的交流沟通。“每周固定时间与家人网络视频通话,在屏幕上见一面,也是一种团聚。”他说,平时晚上他至少每天和妈妈通一次电话,聊的内容也很琐碎,大概就是今天吃了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天气冷不冷……“感觉我们并没有隔多远。”他笑着说,因为外公外婆不会上网,他们约好了每周末晚上是“家庭网聚日”,妈妈会到外公外婆家开好视频,大家一起聊聊天。他鼓励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能制定这样一个“家庭网聚日”相互沟通交流,善用网络减少距离的阻碍。
盼完善探亲假规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万千游子的心声。超过九成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增设探亲假期。记者查阅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
然而,探亲假的适用度却被不少人吐槽。从规定来看,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非国有企业职工不能享受探亲假,探亲假仅适用于国有企业。而现在,大量人员在民企、外企工作。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实际执行范围有所扩大,但相应规定中一直未明确,也没有修改规定。“我工作10年了,从没享受过探亲假。”在我市某企业工作的云姐算半个惠州人,来自河南的她十分想回家乡好好待待,她期盼能休上探亲假,不要像过客一样回一次家来去匆匆。
父母
能多和老人说说话
“当初儿子大学毕业,很希望他能回来找工作,回家不用付房租,也不用他做饭洗衣。”58岁的吴阿姨说,因为这个事儿,当初母子俩没少在电话里起争执。现在觉得能多打电话就好,就想听听儿子的声音。她说:“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跟他说,就想知道他在干嘛,只要是健康平安,我就安心不少了。”
74岁的徐阿姨家住江北碧水湾,儿子忙于生意辗转各地,一个月在家的时间不多。她说:“他总是忙得很,我也不敢打搅他,我其实有一肚子话想跟他说,有时候儿子回到家,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在外忙于应酬、朋友聚会。”徐阿姨说,她和儿子两人之间对“陪伴”定义有所不同,儿子认为花点时间开车带两老外出游玩,或在家做一些家务就是陪伴。但她并不需要儿子做这些,她说:“儿子外出多见识广,很希望他能够听听我的家长里短,也给我分析分析事情,或是听他分享外面的世界。”
相关链接
假期回家尽“五孝”
难得和父母团聚,回家又常与手机为伴早已成为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如何提高团聚质量?网友总结出了回家应尽的“五孝”:
聆听孝——— 别打断父母说家里长短的琐事;
情商孝——— 别轻易生气,情绪牵着父母的心;
勤快孝——— 别忙着见同学朋友,多陪父母上街、拎东西、下厨;
接受孝——— 别抗拒父母说些“迂腐”和“伤你”的话,要付出有质量的时间给他们;
分享孝——— 别只顾看手机发微博,和父母多分享外面的世界。
【记者】费燕 陈澄
【统筹】费燕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