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百岁老人换骨后3天能下床,“风险很大”背后的故事!

南方+ 记者 2017-01-13 11:43

博罗县中医院副院长、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振辉在病房照看病人。 南方日报记者 徐乐乐 摄

102岁的何金娣躺在长2米、宽0.8米的手术台上,5根心电导连线连着她瘦弱的胸腹和一台正发出滴答声的心电监护仪。医生在她的腰部注射了一针麻醉剂,30秒后,除了脑子还算清醒,她的下半身已经失去知觉。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监护仪显示屏上,几条颜色各异的波线正有规律地向前爬行,站在一旁的主刀医生周振辉眼睛死死盯着那里。他发现,病人的心率、呼吸率、体温、血压等各项参数基本正常,于是,他拿起了手术刀。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这间20多平方米大的手术室里,进行了一场该院有史以来首次为百岁老人置换人工股骨的高危手术。手术室外,老人的孙子王宴平在紧张地来回踱步。在此之前,医生传达给他的信息是“风险很大”。

1 老人摔倒断了股骨

1月2日中午,博罗县罗阳镇义和涌口村的何金娣吃完午饭。和往常一样,她照例出门溜达,碰到邻居便闲聊几句。对于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来说,这已是她平日里最大的乐趣。

老人身体并无大病,腿脚倒还灵便,生活能够自理。只在上个月,由于肺部轻度感染,导致心肺功能有点衰弱,双脚出现了水肿。好在,住了几天医院后,已经完全康复了。出院后一个月以来,孙子总是嘱咐她:“出门注意安全,不要摔倒。”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正溜达时,何金娣突然感觉“左脚一下子没力了”,然后扑通一声摔倒在硬邦邦的水泥地上,“感觉骨头断了,起不来了”。

何金娣的大孙子闻讯后,从屋里冲了出来,将她搀扶回家。此时,正在吃饭的王宴平接到了大哥的电话——“奶奶摔倒了”,他丢下碗筷,赶忙开车往家赶。

“进门后看到奶奶躺在床上,盖着被子,脸色都变了。”王宴平上前询问奶奶的感觉,何金娣此时已经疼痛难耐,左手不停轻拍着大腿反复嘀咕“这回过不去了,这回过不去了”。

王宴平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当即给博罗县中医院打了电话,在医生的叮嘱下,他用手固定住奶奶的左腿,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将奶奶抬上自己的车,紧急送往医院。此时他们已等不及急救车了。

“直到医院前,我还以为奶奶是腿摔断了,但拍片后才发现,是股骨上部断了。”王宴平在X光片上看到,奶奶的左髋关节形状和右边已经不太一样,接诊医生黄健帆说,股骨颈已经断了,正常是和前面的球形骨头连在一起,但现在股骨颈已经嵌插到球形骨头里,“就像戴了一个帽子一样”。

“我工作了十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年纪的病人,如果是年轻人,肯定是要进行手术换骨,但对于这个特殊病人,我心里没有底。”黄健帆一边想一边告诉王宴平,“先住院进一步检查,等我们讨论研究后再出治疗方案。”

2 十几名医生专家研究治疗方案

当天下午,何金娣就被安排住了院。与此同时,围绕这个该院有史以来接诊的年纪最大病人该如何治疗,医院开始陷入了两难境地。

希望被寄托在了博罗县中医院副院长、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振辉身上。

周振辉是博罗县第五批县管拔尖人才,有着25年的中医骨伤工作经历,目前实现了医疗事故“零发生”,去年还被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葛洪医道》摄制组选入并担任正骨演示制作。

不过,这位骨科专家也是第一次接触年纪这么大的病人,心里同样没底。他迅速召集骨科、内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负责人一同进行中西医结合会诊。中医望、闻、切诊的结果是,病人神清,精神较差,急性痛苦面容,语声清晰,气息平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诊断为左股骨骨折。西医诊断为左股骨骨折、冠心病、重度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慢性肾功能不全。

这样的诊断结果让周振辉看到了希望,“作为这个年纪的病人,目前诊断的病症属于良好,没有其他重大病患,各项生命指标也符合手术条件”。

很快,周振辉拿出了治疗方案,第一方案是进行人工股骨置换手术,第二方案是中医保守牵引治疗。但究竟实施哪个方案,各个科室最初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在一次讨论会上,医院的十几名医生专家一下子炸开了锅。有医生认为,这么大年纪的病人如果进行手术,可能出现应急反应,甚至会造成器官衰竭、休克,“下不下得了手术台都很难说。”

也有医生认为,如果不进行手术采取保守牵引治疗,一是病人骨折得不到根治,另外治疗后需要卧床4至8周,半年内都无法下床,老人卧床太久,一般会引起泌尿性感染、肺部感染及心脑梗塞等并发症,可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更加危险。

接诊以来,周振辉都处于焦虑之中,他心里清楚,“手术成功率只有一半”。

尽管如此,在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后,他最终说服了所有人——相信科学。周振辉说,手术的目的在于快速结束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如果采用保守牵引治疗,病人在以后的时间会更加痛苦,更加危险,“手术的技术方面已经没问题,病人指标也符合手术条件,我们得为病人负责”。

令周振辉欣慰的是,他将诊疗方案情况详细告诉病人家属后,得到了家属们的一致支持。

“根据诊疗方案,我们也清楚,如果不进行手术,奶奶熬不熬得了半年都很难说,我们决定相信医生的技术和科学的检查,搏一搏。”王宴平说。

1月5日上午8时多,何金娣被推进了手术室。

3 成功手术顺利出院

何金娣在七八名家属和医生的陪护下,首先被推进了6楼的手术室隔离间。在大门关闭的那一刻,王宴平看到奶奶表情总体平稳,略带一丝紧张,他一言未发,只是向奶奶使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此时,几名医护人员已经穿好蓝色的无菌隔离服,带着口罩,正在等待何金娣的到来。在进行例行手术前的隔离检查后,几名医护人员将何金娣推进了最里间的1号大手术室。

手术由周振辉主刀。由于此次手术难度较高,整个队伍扩展到十几人,除了6个人在手术台前,其余人均在外间开展辅助工作。几位医生将何金娣抬上手术台,接上心电监护仪,在观察了20分钟后,何金娣的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均属于正常。

手术室异常安静。

“动作要快,不要拖拉,集中精力,不要开小差。”周振辉强调说。

参与手术的黄健帆发现,周振辉尽管像往常一样镇定自若,但从他的简短指令中能感觉得出他比平时更谨慎。

何金娣被缓缓翻了个身,麻醉师杨主任随即对其进行了腰硬联合麻醉,30秒后,当他向何金娣询问时,何金娣下半身已经没了知觉。又经过几十分钟的观察后,时间走到了9时25分,周振辉终于拿起了手术刀。

何金娣右侧卧躺着,上方的黄色手术灯光照在她左臀部。周振辉在这里轻轻划开了一道15厘米的口子,随后又用电刀逐层切开组织。他清楚地看到“骨股颈断了,完全错位”。

他抬头看了下心电监护仪,病人没有发生刺激反应。

“取骨器。”周振辉低声说。

医护人员随即将取骨器递到他手上。周振辉缓缓将取骨器探入何金娣关节内。

此时,王宴平正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

手术室内,周振辉问:“生命体征怎么样?”

右侧的麻醉师杨主任一直在来回盯着心电监护仪和病人的面部。“没事,放心做吧。”他说。

周振辉将断裂的股骨头慢慢取了出来,放在了旁边的手术台上,然后进行骨髓腔开槽。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定模程序后,他将1号人工骨柄轻轻敲了进去。

1号骨柄小了,周振辉又将2号、3号不同型号的骨柄敲了进去,直到4号骨柄敲进去后才完全合适。

由于敲入骨柄时会发生震动,会对病人造成刺激。每敲几下,周振辉都会暂停一下,扭头看看右侧的心电监护仪。所幸,整个过程中,何金娣的生命体征一直保持稳定。

10时零10分,一块崭新的白色人工股骨头置换进何金娣的体内。

在缝合完切口和一些后续工作后,他和所有人都深深吁了一口气,脱掉了已汗湿的隔离服,然后将何金娣推出了手术室。

“手术完成了,很顺利,阿婆很厉害呵。”周振辉脸上挂着微笑,对表情复杂的王宴平说道。

手术后第3天,何金娣已经能够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家人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面对众人,她抹着眼泪,不断地向医生道谢。王宴平特意赶制了一面锦旗送了过来,上面写着“医德高尚,情暖人心”。

1月11日上午,在一阵欢声笑语中,何金娣顺利出院。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徐乐乐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