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广州到底限外吗?不仅市长给了回答,还有政协委员提出了方案

南方+ 2017-01-12 19:54

今天有料哥打算再说一个具有“自带头条属性”的话题——“限外”。这个词最近又引发关注,是因为广州市长在一次记者会上说了两段话。


不是限外,是要“管外”

在1月10日的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后,广州市长温国辉召开记者会,对现场记者的提问一一予以作答。

温国辉在记者会上答记者问。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就关于“是否会推出机动车限外政策”的问题,温国辉是这样回答的:

“关于‘限外’的问题,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我们从来没有说排斥限制广州周边城市正常车辆的出行需求。同时,大家也要考虑到,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城市本身的承载力客观状况,和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情况,必须对中小客车总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我们管理和控制的对象是实际在广州使用的外地车牌的车辆,外地车牌本地化是我们下一步要管控的对象。这次‘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了解决方案。下一步,我们希望也有媒体、市民、专家甚至周边城市的方案。我们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审慎研究对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措施。”

温国辉市长的表态,被视为广州对外地车牌本地化现象将会展开行动的标志。有媒体报道记者会时,便直接将“管控外地车牌本地化”作为标题。


为了治堵,政协委员提了三个可行方案

前文中,广州市长温国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指出这次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了解决方案。而温国辉所指的解决方案,是由广州市政协委员崔虹提出的。

崔虹在政协各界别代表座谈会上发言。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有料哥发现,1月6日上午召开的政协各界别代表座谈会上,崔虹现场晒出了这么一组数据:

“广州2015年以来,外地上牌、本地使用的小汽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去年8月的调查显示,广州市内经常行驶的外地车辆达到40.7万辆,晚高峰外地车比例达到28.59%。”

在崔虹看来,越来越多的外地车已经成为影响城市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现有的“限牌”政策自2012年7月启动,但并没有令广州市区行使的车辆总量的到有效的控制。

随着广州摇号平均中签率已经下降到0.94%,拍牌均价也已上升到23511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地上牌、本地使用”的做法,崔虹认为这“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和公平正义的风气”。

在分析完广州城区的外地车辆问题后,崔虹抛出了她的三个方案。

方案一:开三停五+限区域。

即对外地车辆在广州市中心城区7:30至20:00时段实施“开三停五”的限行政策,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天,再次驶入须间隔5天以上。

方案二:高峰限行+中心区主干道限行。

即禁止外地车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7:00至9:30、16:30至19:30 )在广州中心区域主干道行驶。

方案三:工作日限行+中心区域限行+限天数通行。

即禁止外地车在工作日内7:30至19:30在广州市中心区域内所有道路行驶及运营。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允许外地车一个月有几天(如5天)不受交通管制的限制。


管控外地车牌本地化,这些城市这样做

从“限外”到“管外”,广州更加明确了对外地车牌的管控边界。在对外地车牌本地化进行管控方面,国内不少城市都采取了限制措施,包括北京、上海,还有同在珠三角的深圳。有料哥整理了一下这些城市的政策:

北京:外地车申请通行证才能进五环内

2016年6月15日,晚高峰期间,北京国贸桥附近路段车行缓慢。新华社资料图

在北京,外地牌照汽车如果想进入北京五环以内,必须办理进京通行证。而且还要遵守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20时不得在五环以(含)以内道路行驶的规定。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如此,像二环路主路、长安街、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多个路段,在每天的6时到22时,也是禁止外地牌照汽车驶入的。

上海:主要在高架路

上海的限行指示牌。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4月,上海更新了限行政策,规定每天的7时至10时、15时至20时,全市范围内的12条高架道路和隧道桥,禁止悬挂外地牌及临时车牌的小客车通行,同时空载出租车和实习期驾驶员驾驶的小汽车也是禁行的。

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不但限外地牌,本地也有一个“沪C”的车牌,上海专门划定了中心城区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沪C车牌是禁止通行的。

图片来自网络

“沪C”的存在,其实就是广州政协委员崔虹所提出的广州“郊区牌”设想的现实版本。不过也有媒体报道称,“沪C”车牌给人一种“能去外地却不能去上海主城”的印象。

深圳:原特区内和特区外部分道路

根据深圳的规定,工作日7:00-9:00、17:30-19:30的时间段内,在深圳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个行政区,以及龙岗、宝安、龙华、光明、坪山、大鹏新区等行政区的部分区域和道路,外地牌照车辆不得通行。

深圳一处高架路段的堵车情况。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如果有“冲禁令”的现象,则将被处罚款300元,记3分。

杭州:划定错峰限行专门区域

杭州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在城区范围内划定了错峰限行的边界道路,被这些道路合围的部分,则都是限行区域。

如果你的车是“浙A”号牌,在工作日的高峰时段(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6∶30—18∶30)如果想要驶入这个限行区域内,需要根据当天的车牌尾号限制来看能否驶入,但如果你的车不是浙A号牌,那么在这个限行区域内,高峰时段是不能走的。


治理堵车,“管”字可以做的应比“限”字多

2014年4月,广州曾经明确了限外时间表:2015年-2017年。当时,广州市交委在一份名为《广州市关于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建设公交都市的意见》的文件中提到:“2015至2017年,……研究适时分步推出中小客车错峰出行的措施,并视运行情况不断完善。”

但从2014年到现在的三年内,广州市区交通状况看上去却是越来越糟糕,以至于有料哥的同事都在调侃——报社门口的广州大道原来还分个早晚高峰,现在干脆成了“全天堵”。而根据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深圳和广州双双跻身2016年度堵城排行榜TOP10,分列第六至第十位

拥挤的广州大道。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这样看来,广州限外似乎是迟早的事。但有料哥觉得,如果只靠“限外”来解决问题,似乎仍然不够。因为一方面“粤A”号牌车数量仍然会持续上涨,依靠限外减少的外地车,会在若干年后被数量增长上来的本地车填满。

正如广州市长温国辉在回答“限外”问题时表示,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必须要考虑城市本身的承载力客观状况和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情况”。因此,即使广州不“限外”,也必须采取一些策略,对市内的中小客车总量进行管制和控制。

想要“管外”,除了“限”还能做什么?这对广州而言,将是一次城市治理的考验。

【策划】不瘦

【撰文】小胖 宋超 余秋亮

【校对】曹柏英

编辑 葛政涵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