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俄罗斯大使遇刺身亡,背后博弈之激烈超乎想象

南方名记:丁建庭
2016-12-20 18:30
+ 订阅

当地时间19日晚间,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遇刺身亡。

大使是一国主权代表。自古以来,刺杀大使(使节)都是极其严重的挑衅行为。因此,各国的反应毫无意外,俄罗斯总统普京痛斥这是恐怖分子的“卑鄙行径”,联合国安理会以及中国、美国、土耳其等国也纷纷发表声明,对卡尔洛夫表示哀悼,对刺杀行为强烈谴责。

俄方认定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尽管幕后黑手尚未浮出水面,但结合当前的叙利亚局势、俄土关系、美俄关系,仍能看到事件背后各方势力的激烈博弈和深远影响。

第一层博弈围绕叙利亚局势展开。在刺杀现场,袭击者高喊“不要忘记阿勒颇,不要忘记叙利亚,我们在经历痛苦,你们也不能好活”。叙利亚战争从2011年年初持续至今,而随着叙政府军重新夺回对阿勒颇的控制权,形势正朝着越来越不利反政府武装和极端组织的方向发展。叙局势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转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强势介入,出兵支持叙政府军打击“极端组织”。不过,支持叙反政府武装的美欧等国却一直指责俄罗斯实际上打击的是叙反政府武装。所以,在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俄罗斯和美欧等国之间,关于叙利亚问题主导权的争夺始终没有消停过。这种争夺在安理会表决涉叙问题决议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同时,在西方媒体的鼓噪下,国际社会反对叙政府和俄罗斯的声音不在少数。

第二层博弈围绕俄土关系展开。去年底,土耳其击落俄战机,使两国关系跌入谷底。今年年中,土国内发生政变未遂事件,总统埃尔多安指责美国介入,从而致使土美关系破裂,而另一方面埃尔多安又果断向俄罗斯道歉,使俄土关系一笑泯尽恩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卡尔洛夫遇刺时正在参观名为“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罗斯”画展,本来预示着俄土关系冰释前嫌,结果却招来了土耳其枪手的刺杀。几天前,伊斯坦布尔还爆发了针对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这说明俄土关系的改善缺乏深厚的民意支撑。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俄土之所以放下芥蒂、抱团取暖,主要是因为两国要共同抵抗来自西方的压力,而不是因为在叙利亚等国际问题上立场相似,而土国内反对埃尔多安的势力也自然不喜欢俄罗斯。

第三层博弈围绕美俄关系展开。近年来,美俄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博弈空前激烈,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表现只是一个侧面,在土耳其问题上也是如此。据西方媒体报道,埃尔多安之所以能挫败政变,正是因为俄罗斯提供了情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发表对俄罗斯的看法,结果全是“差评”:俄罗斯是一个较小的国家、较弱的构架;除了能源和武器没啥“好货”;双手沾血;用黑客干扰美国总统选举……也正是基于当前美俄关系现状,俄罗斯政界中人就怀疑大使遇刺事件背后或涉重大阴谋。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参议院防卫及保安委员会的代理主席、资深参议员克连斯韦奇就认为,这是一宗有预谋的袭击,凶手可能是“伊斯兰国”,也可能是想打击埃尔多安的库尔德分子,但更可能是北约成员国的特工。

刺杀的真相未曾可知,但相关博弈客观存在,而且相互交织、互为因果。也许幕后黑手终将落网,但大国之间、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各种势力之间的多重博弈不会终结,而且很可能更为复杂、更为难解,也更带有冷战遗存色彩。

【校对】吴琳

编辑 黎诚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