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打造“服务型政府”:有为政府与市场形成共振

南方+ 2016-12-07 16:30

“调整完善区和镇街两级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强化区级在发展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统筹力度,形成全区一盘棋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明晰区和镇街两级权责关系,充分调动镇街主动性、积极性,全面释放镇街创新发展的活力动力,推动镇街工作重心逐步回归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本位。”9月26日召开的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高明区镇关系调整的新号角。

1981年高明恢复建制,一起步就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其后的35年发展历程中,高明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政府的功能和角色也有多次转变,以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历届高明党委政府始终把强化党的建设作为核心引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逐步打造“服务型政府”,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

高明提出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加快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

专业镇转身

强化区级统筹力度和协调机制

高明恢复建制35年来的大多数时间里,镇街是高明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以专业镇为代表的乡镇经济为高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经过2005年的镇街行政区划调整,高明由原来的9个镇街调整为“一街三镇”格局,即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更合镇,镇街经济综合实力大为增强。此次区划调整,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好新的镇(街)中心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各镇(街)居民的生活质量,为高明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2004年至2007年,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和更合镇被先后授予广东省塑胶产品制造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建材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不锈钢制造技术创新专业镇等称号。

不过,2008年的落后产能调整提升及紧随其后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传统专业镇经济的瓶颈日益显现,面临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比如,由镇街主导的招商可能会导致每个镇的产业都遍地开花,却什么都不专不强,不利于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发展。

高明的党员干部越来越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必须加强区级统筹。从南海三大片区战略到顺德北部一体化,再到江苏太仓区划调整,体现的都是强化“区级统筹”这一思路,即县域层面对经济发展进行总统筹,镇街则回归本源,做好企业服务、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

“要强化区级统筹力度和协调机制。”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在9月底召开的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说,强化区级统筹包括调整完善区和镇街两级管理体系和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内容。

完善区和镇街两级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强化区级在发展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统筹力度,形成全区一盘棋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明晰区和镇街两级权责关系,加快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充分调动镇街主动性、积极性,全面释放镇街创新发展的活力动力。

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则是要加强对镇街财政倾斜力度,建立区镇两级财税分成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原则,推动镇街工作重心逐步回归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本位。加强对区域发展的统筹力度,积极开展与市内各兄弟区的区域合作,深化“要明鹤兴”合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发展新格局。

“镇街是承接项目落地、改善民生的阵地,为调动镇街活力,高明需做大区级蛋糕,强化区级统筹重大建设能力,真正实现各镇街的轻装上阵。”在11月召开的高明区十五届人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说道。

梁耀斌表示,在高明未来发展方向中,荷城是全区主中心,是高明城市发展的标杆;杨和考虑作为沧江工业园实体化运作后的延伸区;明城则作为副中心,规划成带动自身及更合镇产业发展,实现城产共融的目的;更合镇将规划成发展化工、机场物流业。为此,高明要通过完善制度、理顺关系,“该收回区级的就收回来,该下放到镇街的就放下去,每个部门、镇街负责好自己的职责,打破部门、区镇之间的壁垒,提升办事效率。”

从一窗式到一门式

政务服务持续升级

从本质来说,区镇关系调整是资源重新统筹和分配的过程,目的是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多年来高明一直努力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效能,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渠道方面,高明从2012年起连续开展“暖企活动”,集中力量解决重点企业遇到的发展难题,经促部门发放的企业服务卡成为首问责任制的载体,企业诉求最快可当日办结。

今年4月,高明召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商互动大会,明确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抛出“1+1+6”政策大礼包,提出要为企业精细服务、精准服务、精心服务。会后,高明区迅速抓落实,设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推出企业服务专线、企业服务电子卡、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拓宽渠道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

此外,多年来高明区一直把“审批效率”作为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持续打通各项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等候时间。

时间回溯到2005年7月,高明区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标志着高明区整个政务服务体系迎来了重大的改革。截至目前,进驻部门增至26个,服务窗口增至104个,可办理事项涵盖了超过90%的行政服务事项。

2008年到2009年,高明区行政服务中心先后推进了工程报建、房地产权证和工商注册登记并联审批改革。2012年起,高明推行“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整合了住建、规划、安监等多部门的验收业务,竣工验收由原来需要2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压缩在13个工作日内,平均7.5天完成。

在此基础上,高明2013年推行“企业登记联合审批”,为项目审批开通了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加快了引进项目的落地投产;2014年探索推行“重点项目模拟审批”,为企业繁杂的各项审批做足提前量,审批流程的衔接得以更加紧密,减少了等待审批流程的空当期。

2015年,高明区正式对外发布《项目投资建设并联审批方案》,以“一窗”解决“多头跑”问题,优化全区企业投资环境。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方式,“一窗式”的服务新模式已经雏形渐现。

以项目投资建设“一窗式”改革为起点,高明逐步建立项目投资建设、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三驾马车并进。改革后,市民和企业只需要按照说明提前准备好资料,一次性把资料提交到综合服务窗口,即可一次性拿到审批结果。

“项目投资建设联合审批改革”完成后,将审批时限由200多个工作日缩短为48个工作日,压减78%,提前办结率达50%。

社会治理转型

改革均指向小政府大社会

高明恢复建制35年来,历经行政区划调整、简政放权等改革,这些改革均指向“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伴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行政削权放权的力度越来越大,而社会组织承接的职能和权力则越来越多。

12月4日晚,在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前夕,高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高明影剧院举办“不忘初心‘义’路前行”——2016年高明区志愿者嘉许典礼,首次从区级层面对志愿者进行专场嘉许。

据介绍,高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13年间志愿者人数已增加至4.6万名,这一数量已超过高明常住人口的10%。不少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便民利民、扶残助弱等志愿服务,成为了高明城市文明的一张闪亮名片。

2013年,高明出现首家社工机构,其后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政府加大了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社会组织也逐步承接一些政府转移职能。截至今年3月,高明区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共371家,社工机构共6家,已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共65人,登记社会工作员近270人。

高明社工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起步以来已在化解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并且通过社工与义工的协作,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方面崭露头角,即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支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公众有效参与。

在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内地社工事务统筹主任詹满祥看来,“三社”联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法。社工可以有效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的转移,有助于解决困难群体和其他有需要群体基本生活方面的问题,推动构建良好社会秩序。

除了“社工+义工”作为社会治理补充力量外,自2014年起,高明相继开展“双联”“直联”“三联”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进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在党建引领带动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师”)等群体也深入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实了高明社会服务力量、建立起深入民心的基层服务品牌。

为从制度上保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明从2010年开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大民生工程,每年办好一批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其后,高明区更主动公开征集民生实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相关

高明城市治理明确六大目标

“高明要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就必须在城市治理上下狠功夫,用完善的园区配套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优质项目,用良好的城市风貌留住优秀人才,用优质的公共服务支撑后续发展。”今年7月14日,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在高明区城市治理大会上说。

高明恢复建制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产业化带动。但在新常态下,仅仅依靠产业驱动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已成为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结合自身实际,高明明确了城市治理的六大目标:

强化规划引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必须强化规划引领,确保各项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协调有序、执行有力,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彰显城市风貌,建设富特色的城市

高明靠近大城市,能够接受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又有着大城市所欠缺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容量,这是其的独特优势。 立足这些优势,通过建好中心城区、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努力形成富有高明特色的城市风貌。

营造宜居环境,建设留住人的城市

优良的山山水水,是高明最大的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生态休闲空间越来越成为群众的向往、发展的支点和后劲的体现。高明要保持好、发挥好这一优势,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加快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

完善载体建设,建设优配套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发展,硬件建设是基础,是保障。只有建设与高明城市形态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才能让高明城市发展起点更高、基础更实、竞争力更强。

实行精细化治理,建设高品质的城市

城市治理的成效,关键还是要看精细化水平。要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用对待家的态度对待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更高品质的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有温度”的城市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都应围绕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展开,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统筹】叶能军 

【编辑统筹】梁 锐 

【版式统筹】莫 迪 

【撰文/摄影】关雪仪 叶能军 蓝志凌 高绮桦 欧嘉明 赵 洪 利学时 谭健才(除署名外)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