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凯锋 郭智军
2016-10-21 09:36
(本期联盟党报:宁夏日报)
8月,宁夏的土地上,向日葵花开,玉米飘清香。站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长城塬村一条隆起的土坡上,坡高度不一,断断续续,延绵数公里。
“这就是秦长城遗址的一部分!”彭阳县史志办主任祁悦章告诉记者,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时曾路过此地,并在秦长城上露宿。
据介绍,宁夏自古就是中国北部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自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在宁夏构筑过长城。至今,西吉县、固原县、彭阳县等依然保存有秦长城遗址。
1935年10月,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后,留下《清平乐·六盘山》的经典诗词。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大气磅薄,内涵丰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不少人将此“长城”与北京的长城相联系。而祁悦章告诉记者,根据研究,词中的“长城”除了泛指的含义外,应是特指宁夏固原境内的秦长城。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沿葫芦河东岸经将台堡、马莲一带东进,当晚宿营单家集,10月6日晚夜宿张易堡,10月8日宿营乔渠,10月9日,红军右路军沿长城折向东北与左路军汇合于孟家原又折向东南进入甘肃,这条行军路线与由西吉到甘肃的秦长城的走向完全吻合。
“当年土窑不够住,红军就沿着秦长城露宿。”长城塬村乔家渠村民小组的村民乔德雄告诉记者。乔德雄今年71岁,他爷爷乔生魁曾接待过毛主席等红军首长。“我家的窑洞大,当时住了四位红军首长。”乔德雄说,他的祖辈曾说,当天傍晚,家人一开始不知道是红军,十分害怕,他6岁的姑姑还藏进了桌底。在红军耐心的解释下,家人打消了疑虑,做羊肉汤、燕麦馍馍、青稞等给红军吃。
如今,村里已成为中央红军宿营地旧址,乔德雄家成了毛主席住过的地方,他佩戴“为人民服务”的徽章,担当起义务讲解员的角色。
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在同心建立
采访团一行来到宁夏同心县,登上同心清真大寺,夕阳下,古寺庄严肃穆。这是宁夏境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建筑以汉式风格为主,兼纳了伊斯兰风格的装饰,是回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之一。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地迎上来,详细地解说红军在同心的历史。他叫杨文元,是同心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三十多年来,他致力于研究红军西征的那段历史,传播同心的红色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就在同心建立。”杨文元告诉记者,1936年10月20日至22日,红军西征时,在同心清真大寺隆重召开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全县300多名各界代表欢聚一堂,讨论通过了《新土地法》、《新婚姻法》、《减粗减息条例》等政府法规,还选举了政府领导人,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宣告成立。
“这是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政权的名称中使用‘自治’的。”杨文元研究发现,在此之前,既便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红色政权,都称作“苏维埃政府”。而宁夏同心的实践,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发文盛赞称,“这是回民政府的第一次,回民解放的先声!”
值得一提的是,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筹建时,恰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红军西征前线采访,他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伟大创举写入他的名著《西行漫记》中,称这是他“在宁夏看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统筹】洪奕宜 曾妮
【记者】汤凯锋
【摄影】郭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