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技艺,造中国好刀!|品牌说

广东制造+
+订阅

02:10

十八般技艺,造中国好刀!|品牌说

辞旧迎新的龙年钟声即将敲响,准备年夜饭时,有一把好刀能让厨房里的你事半功倍。

“好刀具,阳江造”是不少老广对阳江的城市印象。从外形到手感,从轮廓到细节,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阳江十八子”)生产的刀具都质感满满,承载着公司40年的制刀工艺,积淀了阳江的千年锻刀历史。

今天,让我们走进阳江十八子,看看一把阳江好刀是怎么“炼”成的!

建立院士工作站,制刀工艺不断迭代

阳江十八子刀具店、阳江十八子饭店、阳江十八子古玩城……驱车下高速后驶向阳江城区,“阳江十八子”几个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成为这座粤西小城的城市名片。

炼成一把阳江好刀,需经过冲压开料、热处理、抛磨、开刃等20多道工序。

炼成一把阳江好刀,需经过冲压开料、热处理、抛磨、开刃等20多道工序。

1983年,一家刀剪小作坊在漠阳江南岸的荒地上“拔地而起”。“我们家姓李,‘李’由‘十、八、子’三字组成,就叫‘十八子’,再在前头冠上‘阳江’二字,既有家族渊源,又有地方色彩!”阳江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回忆公司名字的来源。

一把阳江好刀的“炼”成,需经过冲压开料、热处理、抛磨、开刃等20多道工序,离不开制刀工艺的迭代升级。自1983年成立起,阳江十八子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从最初的刀剪小作坊成长为如今的龙头刀具企业。

非遗传统工艺结合手工研磨技术,阳江十八子刀具的锋利度是普通刀具的两倍以上。

非遗传统工艺结合手工研磨技术,阳江十八子刀具的锋利度是普通刀具的两倍以上。

“我们的刀具利用了阳江小刀的非遗传统工艺,加上我们手工研磨的新技术,锋利性能是普通刀具的两倍以上,消费者使用刀具时会有特别愉悦的感觉。”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梦诗表示。

近年来,阳江十八子还不断引进创新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专注钢材热处理、研磨技术等研究,取得了诸多技术创新成果。“我们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80Cr13材料已应用在三合钢刀具的钢芯部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李梦诗介绍。

打造全国首个“音乐与刀”主题博物馆

不仅卖产品卖技术,阳江十八子更卖品牌。李积回很早就认识到,阳江刀具业难以形成大气候的一个原因,是当地企业不注重品牌建设,很难得到消费者和行业的认同。

作为全国刀剪业中第一个被开辟为旅游定点单位的公司,阳江十八子注重打造“工业+旅游”模式,通过近距离接触产品制造工艺,能让更多人熟知阳江刀具的历史文化。

阳江十八子建立了全国首个以“音乐与刀”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阳江十八子建立了全国首个以“音乐与刀”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除了刀具企业的总经理身份,李积回也是一名音响狂热爱好者,在阳江十八子工业旅游示范点建立了全国首个以“音乐与刀”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设有音响历史馆、音乐馆、体验馆三大功能馆,对游客免费开放。

“在刀具生产的过程中,会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对于音乐与刀的关系,李梦诗如此解释,“很多游客参观后都会买一套刀具当手信,不仅带动了产品销量,更打破了多年来‘送礼不送刀’的禁忌,将我们的品牌形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要“炼”一把好刀,既要不断创新技术工艺,也要不断赋予品牌内涵。以阳江为首的广东刀具产业,正在苦“炼”十八般技艺与品牌软实力,以转型升级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打造走向世界的民族刀具品牌。

【总策划】王义军 郎国华

【总统筹】王溪勇 孙朝阳 王海军

【出镜/采写】南方+记者 曾良科

【脚本】南方+记者 曾良科 昌道励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令

【剪辑】南方+记者 何志豪

【海报】程子宜

【统筹】袁佩如 刘倩

往期链接>>>

天天给老广“画饼”,Ta为何能被宠爱100多年?

“Z世代”喜欢的家居品牌如何玩转“双十一”?

来自江门的“硬核”制造奔向“诗和远方”

虎虎生“电”!“广货”老字号进军非洲储能亿万市场

科幻照进现实!看人形机器人如何攻占未来科技版图

杭州亚运会上的“广东造”!刮起绿色旋风

爱看足球的你,可知道这个广州老品牌?

三伏天靠什么“透心凉”?当然是这个陪伴老广几十年的味道

广东人过个夏天有多难?还好有它“续命”

你和房东的距离,大概就差这件47道工序的汗衫

一件汗衫能穿十年,“房东之选”的秘密就是它

国产超跑交付倒计时!1.9秒破百的秘诀是什么

拿什么填满广东人的胃?就它,搞定2000多道菜

在广东,万物皆可的酱油就是它!

编辑 钟烜新 何雪峰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