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位于江门鹤山市桃源镇南部,说是山,实为丘陵。
20世纪80年代,由于此前的长期乱砍滥伐,马山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以至变成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的荒坡,连整个鹤山也被戏称为“没毛的鹤”。为此,鹤山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荒山。
到90年代中期,原本“光秃秃的”马山已被郁郁葱葱的林海取代,鹤山绿化成果成为广东的样本。
近年来,随着林下经济蓬勃发展,马山从“复林”迈向“富林”,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
接续奋战四十载,马山蝶变的密码就藏在山中的一栋小楼里。11月7日,《南方日报·江门观察》聚焦马山造林故事,走进这座小楼——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1版
南方特稿|江门马山变形记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再回首,马山已树木葱茏,万亩林海绵延起伏,四周山头层林尽染,山花吐艳,成为鹤山新八景之一——马山叠翠。详情>>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2版
来论|探索侨文化“双创”,侨都江门如何守正创新
本期《南方日报·江门观察》来论版,邀请专家学者为江门“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脉问诊”,提炼过去工作的优势和基础,探讨接下来如何在守正创新的路上走深走实,持续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为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贡献文化力量,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详情>>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3版
用好“金钥匙” 唱响“协调曲”|蓬江奋战“百千万工程”一线观察
迎风起势,美丽的蓬江大地上,建雅高端机车智造基地、宝冠粘胶等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预制菜产业园内,产品输往各地,到达人们的餐桌;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焕发老城区新活力;美丽圩镇,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乡村里,文旅集市带旺人气,村民收入提升;“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解难题……
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一幅产业兴旺、景美人和、城乡协调的图景徐徐铺开。详情>>
“会”见|新会:古兜围垦战歌“镇”嘹亮
如今,崖门镇也将迎来新一轮“十年巨变”——围绕培育省级典型镇,以全域及20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全方位融入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详情>>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4版
江门供电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打造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培育绿电绿证市场,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产业节能降碳增效,为实现“双碳”目标、赋能侨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详情>>
【整理】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