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月28日至31日,2022年茂名市县域暨四大平台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将举行。其中,1月29日下午,考察团将走入电白参观点实地考察、现场打分。过去一年间,电白区高质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五级”网格化管理、水东湾生态环境修复、交通路网建设及提升、建筑业总部基地、沉香墟、省级卫生镇创建、文旅康养产业等项目亮点颇多。此次交流会,这些项目将集中亮相接受检阅。今日起,南方+为你率先阅卷。
春节前,随着海湾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收尾,电白城区居民多了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公园沿着水东湾畔延伸开来,早晨行走在绿意盎然的沿河步道,放眼望去,茂密连片的红树林随风摇曳,一只只鹭鸟掠海盘旋,悠然自在。
红树林和候鸟群是水东湾驰名美景。周启昌 摄
作为海湾湿地公园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自2022年11月开始到2023年5月,电白将对园内2.13公顷外来红树纯林采取树种改造的方式进行红树林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据了解,恢复本土红树,将有利于恢复冬季候鸟的休憩、觅食空间,提升湿地生态价值,为后续开展全区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奠定基础。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在试点范围内,秋茄树、桐花树、白骨壤等新品种已完成部分试种。
滨海湿地公园启动红树林生态修复试点,新种品种有秋茄树、桐花树、白骨壤等。邓建青 摄
水东湾面积约27平方公里,湾内红树林面积12000多亩,是广东省八大湾区之一、南中国海为数不多的半封闭天然古泻湖湾,全省十佳观鸟胜地。水东湾丰富的内湾资源赋予了电白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和海滨高端服务业的独特优势。但前些年,由于湾畔大面积围海造塘,入海排污处理设施不足,湾内长期淤积,外来物种红树林快速无序生长等历史原因,水东湾开始面临着“靠海不见海,有海无海景”的现实问题,生态系统亟须修复。
水东湾红树林中栖息的候鸟。周启昌 摄
近年来,电白区委、区政府下大决心实施水东湾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新营造及修复红树林605亩;完成清理虾塘16918.35亩;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0.58万吨/日。电白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第一副组长的水东湾生态修复与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负责日常工作。
以生态底色夯实发展之基,红树林修复、入海排污整治、水产养殖清理、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等生态环境整治举措近年来在电白区得到大力实施,这使得水东湾入海河流水质持续达标,湾内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也正在逐渐重现。
水东湾红树林中栖息的候鸟。周启昌 摄
2021年6月以来,电白全力推动近海水产养殖整治工作,对在禁养区内和非禁养区内的虾塘分别实施清退和尾水治理,同时加强对全区138个入海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大力构建“美丽海湾”。
2022年11月1日,总投资17.87亿元的水东湾片区城镇支次管网完善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拟新建管网416.21公里,涵盖水东、电海、陈村、南海、高地街道,及旦场镇、沙院镇7个镇(街道),目前已完成200公里,预计2023年底前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实现水东湾沿岸周边区域道路的雨污分流,有效提高区域内污水收集率,水东河片区、森高河片区及环水东湾流域水环境将得到系统性治理,从而减轻区域水体的污染负荷,让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水东湾片区城镇支次管网完善工程水东街道城区施工现场。谭绍浠 摄
一系列扎实举措助推下,水东湾生态修复与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既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绿色”基础。
▎相关链接
“小网格”激活治理“大效能”|茂名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的电白答卷
水东湾修复整治擦亮“电白绿”|茂名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的电白答卷
高位推动、全民参与做好“创卫题”|茂名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的电白答卷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邓建青
【通讯员】李华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