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粤东西北,一场关于制造业的“双向奔赴”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翻开广东发布的产业集群星级地图,我们会看到怎样的一番图景?

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星群一如既往地亮眼;

粤东西北制造业大平台,也在迎头追赶;

广东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分布,清晰明朗,跃然于南粤大地。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大平台,是广东各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 南方日报资料图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大平台,是广东各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 南方日报资料图

过去,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产业差距,走过了一条大幅拉升再有力缩小的路径,犹如一道“∩型”曲线。

而今,这条曲线正进一步“拉直”

从梯度转移到区域共建,再到携手升级,广东制造业区域协作,正在“并线”竞跑,合力突围。

一张风劲潮涌的南粤制造业画卷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

无疑,大平台是广东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托,而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分布则是关键的落脚点。

放眼珠三角,这里的制造业在全国发展可谓“一骑绝尘”。

工信部及下属智库近期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广东10市入榜,珠三角9市均入榜,其中,深圳位居第一,广州位居第三,领跑全国。

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全球总部。 视觉中国图

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全球总部。 视觉中国图

相比珠三角粤东西北也在奋力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粤东,乘风起势、向海图强!

依托海上风力丰富资源,汕头市正在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园区)。

曾经倾心珠三角的大唐、华能、三峡、中海油、中国绿发、国电投等经营涉及风电新能源产业的龙头央企,这两年纷纷落户汕头。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园区)。 南方日报资料图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园区)。 南方日报资料图

随着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被吸引而来,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在这里渐显规模。

粤西,筑巢引凤、加速崛起!

在湛江,占地面积接近9平方公里,等于120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巴斯夫项目雄踞沿海。

湛江一体化基地首个投产装置——工程塑料装置。 南方日报资料图

湛江一体化基地首个投产装置——工程塑料装置。 南方日报资料图

德国巴斯夫公司在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一口气投入约100亿欧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对于参与广东乃至中国未来的发展,巴斯夫信心十足。

湛江东海岛石化园区。 南方日报资料图

湛江东海岛石化园区。 南方日报资料图

湛江、茂名、惠州等城市,一个个重大石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以粤西地区为中心,正在迅速崛起。

粤北,生态优先、绿色升级!

相比粤东和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严格以生态优先,推动绿色转型升级。

随着深圳对河源的两轮产业对口帮扶,河源成了深圳外溢企业优质承接地,手机产业日渐成形

图源:河源国家高新区

图源:河源国家高新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和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还瞄准了更加绿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期望以“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模式,在河源发展智能终端、高性能芯片、电子元器件和5G产业。

“双向奔赴”下的“双赢”答卷

曾经,粤东西北的园区只是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将珠三角用过的“老家具”原封不动搬过去。

如今,这一模式已经成为过去

一方面,粤东西北善于利用自身地理、能源和市场需求优势,高标准引入珠三角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资源。

另一方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引入龙头到集群成链,粤东西北珠三角地区打起了同一套“组合拳”。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过去数十年间,广东不断加大对粤东西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软、硬联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地有了更充分的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地在各自的大平台上各展所长。

今年9月,广汕铁路赤石特大桥完成浇筑顺利实现主桥合龙,为实现广汕铁路2023年通车目标奠定基础。 南方日报资料图

今年9月,广汕铁路赤石特大桥完成浇筑顺利实现主桥合龙,为实现广汕铁路2023年通车目标奠定基础。 南方日报资料图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大平台,是广东各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典范。

短短11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迅速崛起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集群。

今年9月,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正式投产,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向世界级汽车城进程的重要一跃。

“加入深汕,就等于融入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变革浪潮。”此言不虚。

在粤北,今年,备受瞩目的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举行。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的定位,大大打破了人们对粤北山区的原有观念。

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韶关高新区。 南方日报资料图

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韶关高新区。 南方日报资料图

韶关一跃挺立在数字经济的潮头,一举成为国家级数据中心!

当一路力量从珠三角奔向粤东西北,另一路力量则从全省各地奔向广深两座中心城市。

现在,为了优化资源配置,珠三角区域内的佛山、深圳和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抢滩广州,跨地区布局。

而汕头等粤东西北企业也竞相在珠三角核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智能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

共建大平台,合体谋突围。越来越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在上演,值得期待。

珠三角区域内的佛山、深圳和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抢滩广州,跨地区布局。 南方日报资料图

珠三角区域内的佛山、深圳和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抢滩广州,跨地区布局。 南方日报资料图

改革攻坚的号角激荡嘹亮

广东制造业在工业园区这个大平台支撑下,区域协作取得的显著成果有目共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区域协调问题都得到解决——

没有大平台,如何打造大产业?

产业园区如何错位协调发展?

如何提高园区亩均效益?

寻求解答的呼声日益强烈。

激活低效土地,就是珠三角面临的一个普遍且头疼的问题。

改革攻坚的号角,迅即在各地吹响。

曾经“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中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行低效工业园区改造。

中山“工改”现场。 南方日报资料图

中山“工改”现场。 南方日报资料图

佛山今年大力开展旧村居改造,仅南海区本月公布的第一批重点项目,投资就超过1300亿元。

另一条解决路径也展现出了可喜成果。

广东通过工业园区的有序转移,来深挖单位土地增长潜力、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

比如广州中大纺织布匹商圈,正逐步向清远迁移。

清远首期拿出1万亩地开发建设,建成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金融质押、保税仓、交易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可以承接1万家企业。

广清中大时尚科技城概念图。

广清中大时尚科技城概念图。

广州海珠区一隅的“小”商圈,进入了清远的大园区,一座千亿级别的产业转移园区即将矗立于粤北。

随着这些深层次矛盾在珠三角率先破局,改革攻坚的新号角更加嘹亮。

按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政策,未来将升级打造出20个千亿级产值的工业园区。

中集集团集装箱智能制造。 南方日报资料图

中集集团集装箱智能制造。 南方日报资料图

广东制造业风劲潮涌,全省上下协奏的这部制造业共鸣曲,音律激荡、悠扬。

相信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制造业携手升级、向上突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延伸阅读

从“起家”到“当家”,广东怎么“造”?

从“压舱石”到“顶梁柱”,广东制造业如何“聚力”?

制造业当家,广东企业如何“顶天立地”?

如何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广东制造业这样做

【记者】苏力 黄叙浩

【整合】魏伯航

编辑 魏伯航
校对 张位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