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舱石”到“顶梁柱”,广东制造业如何“聚力”?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珠江之畔,南海之滨;马达转动,机器轰鸣。

临近年底,逐步“苏醒”的产业,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底气。

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工作。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纵观世界近三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C位”当仁不让;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制造业也是经济企稳回升的一大关键;集群带动下,广东产业链供应链凸显强大韧性。

制造业当家,产业集群就是“家”的“四梁八柱”。

这些年,从经济“压舱石”到“顶梁柱”,广东制造业加速腾飞,产业集群功不可没。这一过程如何“聚力”?今天的南方读+带你划重点——

 “万亿级”的分量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广东10市入榜;

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占了7席;

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有7个产值迈过万亿元大关。

毫无疑问,广东,乃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在东莞,“全球每14台手机屏幕模组就有1台来自德普特”的底气,源于华为的制造执行系统。

德普特是国内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笔记本电脑等屏幕模组的龙头企业。图为德普特生产车间。

“通过5G、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华为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杨萍表示。

在华为、中兴、OPPO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条沿着珠江东岸分布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格外璀璨夺目。

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正在大亚湾畔加速崛起——

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一个个重大石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上游炼油、乙烯生产,下游精细化工,一条条产业链不断向中下游延伸。

中海油二期装置。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32993.74亿元,占GDP比重36.0%。万亿产业担当,名副其实。

光环之下,也有隐忧。

电子信息“一业独大”、中高端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这些困扰广东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如何破? 

“下一步,广东支柱产业要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坐标系找差距,在全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中找标的。”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如是说。

资料图。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制造业的竞争重点,就是产业集群的博弈。

剑指世界一流,广东心中有数。 

“新能级”的支柱 

如果说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是广东制造业的“顶流”,那么汽车生物医药超高清视频显示,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些相形见绌。

然而,这些有望具备“新能级”的支柱,却是广东最有可能率先突破、最有可能引领全国的产业风口。

原因何在?

广汽集团的智能化装配车间。资料图

首先来看汽车。

在广州,化龙汽车城以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为创新中心,辐射带动47家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

在深圳,基于比亚迪的“头雁效应”,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速形成;

在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宁德时代华南锂电池制造基地先后落地。

集群化的发展,推动汽车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不过,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零部件与整车生产规模不相适应,行业零部件产值偏低。

今年10月,《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谓直击痛点。

资料图

资料图

再看生物医药。

从深圳蛇口起步,迈瑞医疗成为2021年全球50强医疗企业排行榜中的唯一中国企业。

为什么是它?进军高门槛的欧美高端市场,迈瑞医疗一路行稳致远。

迈瑞医疗呼吸机展示。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在国外,一台医疗器械设备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巨额赔偿将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与全球顶级药企同台竞技,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深感创新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破局关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对药品审批、医疗器械监管创新试点的展开,广东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或有望引领全国。

政策及时雨,行业风向标。

汽车产业“整强零弱”,生物医药有待创新,且看广东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全球范围的换道超车 

支柱产业“立柱”,新兴产业“架梁”。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舞台,广东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上演“换道超车”的故事。

比如,氢能产业,已逐渐步入正轨。

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佛山清极能源生产的新一代金属双极板电堆备受瞩目。

电池电堆及系统是氢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清极能源的系统车间。受访者供图

电池电堆及系统是氢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清极能源的系统车间。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一方小小的盒子,要实现产业化谈何容易。

早在2019年,清极能源就率先研发出金属双极板电堆,但因缺少配套模具,难以为继。

“关键零部件一定要实现广东本地制造!”该公司与本土精密制造企业联合攻关,终于制成高精度模具。

清极能源的故事,只是广东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广东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汇聚。我们身边的氢能公交、重卡、自行车等,都是氢能落地应用的典范。

2021年10月20日,深圳第一条氢能公交示范线路在龙岗启航。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再比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也正迎难而上。

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有着全国最大的芯片消费应用市场,但制造短板明显。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芯片供应危机爆发。制造大省广东首当其冲,“缺芯”风暴来势汹汹。

半导体产业“链主”企业,率先站了出来。

今年8月,总投资162.5亿元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三期项目启动,新建产能4万片/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瞄准工业级车规级芯片。

“我们将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粤芯半导体总裁兼CEO陈卫信心满满。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南方日报记者 金镝 摄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南方日报记者 金镝 摄

放眼全省,更广泛的协同创新正在加快推进。

去年以来,广东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设立总规模超千亿的6只投资基金,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从并跑到领跑,广东开启“换道超车”加速度。

勇闯未来“无人区” 

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角穿过土星附近的虫洞前往遥远的星系,寻找新家园。

人类或许离“星际穿越”还很遥远,但模拟出全息虫洞这一天已经到来。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报道了一台量子处理器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

眼下,以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正在创造巨大价值,并带来无限可能。

勇闯未来产业“无人区”,广东在行动。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也是广东最早提出培育未来产业的城市。

有人说,科学产业好比红花与绿叶,红花推动繁衍迭代,绿叶提供能量生长。

但二者之间的“达尔文之海”,如何跨越?

深圳先进院脑所科研人员在研究猕猴大脑成像。受访者供图

深圳先进院脑所科研人员在研究猕猴大脑成像。受访者供图

“从0到1是科学家要干的事,从1到100则是产业孵化园区该做的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

2021年11月,由深圳先进院与深圳市光明区联合共建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个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打造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平台,该中心搭建了11个企业共享技术平台共500多套设备,创新成本显著降低。

目前,该中心已吸引超过40家企业和技术团队落地,累计融资总额超10亿元、估值超100亿元。

“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这是深圳给出的答案。

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大设施外观图。受访者供图

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大设施外观图。受访者供图

除了深圳,广州、惠州、东莞以及中山等地也陆续提出未来产业的详细规划。

不久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及培育名单”发布。首批10家产业科技园,广州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入选。

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园将试点实行“政府引导+科技园牵头+领军企业+社会资本”的模式,孵化一批细分领域领先高新技术企业。

资料图

资料图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

以“稳”夯实支柱产业,以“进”攻坚新兴产业,以“新”谋划未来产业。

制造业当家,如何把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广东已有了答案。

延伸阅读

从“起家”到“当家”,广东怎么“造”?

【记者】彭琳 张子俊 许宁宁 李赫

【整合】辜继漫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