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家”到“当家”,广东怎么“造”?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1979年,霍英东筹建白天鹅宾馆。彼时,连澡盆软塞都要用热水瓶塞来代替。

2022年,比亚迪迎来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从“要什么没什么”到“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广东,从工业2.0始发进阶,冲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日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对此,广东各界反响热烈。

从“起家”到“当家”,广东“造”的“家底”有多厚?处于全球什么方位?一文解读——

转移+升级:扎根珠江口

“需要近10万种装修材料和用品,而当时内地几乎要什么没什么。”

1979年1月,开始筹建白天鹅宾馆的香港商人霍英东犯了难。

彼时,广东工业总产值206.56亿元,在全国位列第七。

与当时的辽宁、江苏、上海相比,实有差距。

广州:白天鹅宾馆。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白天鹅宾馆。来源:视觉中国

怎么破局?先是转移。

1979年春雷炸响,珠江口东部沿海的一片滩涂上,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破土开建——深圳蛇口,载入史册。

“这里是个理想的地方。”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社长井植熏盛赞蛇口。

1979年—1983年间,蛇口工业区引进外资5.22亿元,占深圳同期引进外资总额的17.6%。这里,也成为外商公认的深圳特区投资环境最好的片区之一。

1980年,广东深圳,正在建设中的深圳蛇口。来源:深圳特区报

1980年,广东深圳,正在建设中的深圳蛇口。来源:深圳特区报

筑巢、引凤、育雏,广东是一个笃定的“先行者”。

从深圳蛇口到广州、佛山、东莞,“三来一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南粤大地涌现,现代化大工业在广东扎下了根。

但随着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落地有挑战;

中国“入世”,跨国企业携优进军大陆,突围有竞争。

广汽乘用车生产厂房。来源:视觉中国

广汽乘用车生产厂房。来源:视觉中国

打好硬仗?还得升级。

由“轻工”向“重型”的升级,以汽车制造的崛起为例——

“在广汽本田成立之后,我们仅用9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原有广州标致的厂房改造。”当时在一线工作的广汽集团原副总经理何焰辉回忆。

本世纪之初,广东吸引日系三大品牌本田、日产、丰田在广州建厂。随着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广州汽车工业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国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本土手机摄像头生产作业。来源:央视新闻

本土手机摄像头生产作业。来源:央视新闻

由“粗放”向“精细”的迈进,以手机企业的布局为例——

一句“东莞塞车,世界缺货”,“世界工厂”地位可见一斑。

东莞,吸引诺基亚等众多手机企业布局,电子及通信产品生产高速增长。

而广东,在2003年共有104种高新技术产品单厂产值超过了10亿元,其中电子技术信息领域就有69种,占比过半。

广东佛山:工人在车间作业。来源:新华社

广东佛山:工人在车间作业。来源:新华社

强壮根骨、与狼共舞,广东是一个敢打的“排头兵”。

如今,广东工业增加值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把握全球产业大转移机遇,加快推动工业结构升级。

扎根珠江口——

广东,开了好头。

自研+创新: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2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为数不多的世界顶级家电产品被抢购一空。

2017年以前,前往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抢购电饭煲和马桶盖的新闻还曾一度引发过大规模的热议。

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家电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仅占家电出口总额的10%,而当时的广东家电制造,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大场面上比拼,难免输阵。

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展销现场。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展销现场。来源:澎湃新闻

于是,一批先知先觉的粤企开启了品质升级、自有品牌建设之路。

先是美的。

将航空涡轮对旋技术用于家用空调、潜艇导弹发射的微穿孔技术用于电饭煲……美的2019年再度亮相AWE,黑科技惊艳四座。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七年。

还有TCL。

2009年,TCL“晒冷”创办的华星光电,是国内首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

2021年3月,TCL科技收购苏州三星显示工厂完成交割。全球大尺寸LCD液晶面板市场的话语权,正从日韩转移至中国大陆。

谋变十余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风云之变,也是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方位之变。

2019年3月14日,美的参加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展现其品牌AI智能化。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3月14日,美的参加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展现其品牌AI智能化。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工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如果放弃自主开发,就没有任何工业和企业能够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国产化’的阶段走到‘自主开发’的阶段。”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说。

如果说,中国入世的第一个十年,广东制造通过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建立起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那么,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广东制造业则在内外承压下,开启了通过原始创新实现超越追赶之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

广东,身体力行。

定力+张力:勇闯新世界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有“危”自有“机”,一个勇敢的新世界,正在孕育。

2022年9月3日,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者在高空中忙碌作业。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9月3日,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者在高空中忙碌作业。来源:视觉中国

“新世界”的元素集合,不外乎这几个关键词:

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

在这场围绕产业革命“潮头”位置的竞赛中,如果说中国有希望在“新世界”中实现弯道超车,那么,“爱折腾”的广东,便最有可能是那个“弄潮儿”。

此话怎讲?

深圳:比亚迪汽车总部。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比亚迪汽车总部。来源:深圳特区报

立足于“稳”,有定力。

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成为广东制造的稳定器。

比如,比亚迪。

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

高光背后,是深厚技术的厚积厚发。

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这是比亚迪一连串的创新技术。

一口气念完双引号里的专业术语,可能只需12秒。

但攻克技术难关一鼓作气,却要20年甚至更久。

大疆无人机。来源:新华社

大疆无人机。来源:新华社

着眼于“进”,有张力。

比如,大疆。

扎根在创新创业浪潮冲击下的深圳,大疆一直定位为科技公司。

早在几年前,大疆就拿出5000万元承办了一个和主营业务看似毫无关联的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

好像不值一提。

但被称为“大疆教父”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却认为,智能时代意味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芯片、计算机、互联网、机器人这四个东西都是由西方国家首先定义出来的。但是粤港澳大湾区若能把握自身的优势,未来的终端系统将有可能是由中国来定义的。”李泽湘说。

大疆之前,无人机只是一个玩具;

大疆之后,一个可以遥感探测、生产物流的千亿级产业链横空出世。

东东莞:工厂车间。来源:新华社

东东莞:工厂车间。来源:新华社

两股力量相互交织,广东制造实现弯道超车。

勇闯新世界——

广东,厚积厚发。

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G基站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智能家电集群保持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家电制造基地;

汽车集群实现汽车产量超330万辆,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制造,硕果累累。
广州: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来源:视觉中国

立足“两个大局”,广东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成为必然选择

但与“制造业当家”的要求相比,广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广东制造企业多、规模大、质量高、开放程度高,但要向全球第一梯队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外贸依存度高、在部分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上受制于人等挑战。”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说。

全球经济“打喷嚏”,广东制造往往率先“感冒”。

怎么办?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咱得撸起袖子,继续干——

优势要保持、产业要升级、技术要突破,发展要提质增速……

00:41

东西南北中,“制造业当家”为何看广东?丨广东制造业九章

“当家”不易,是场大考。

那就让我们,拿个高分吧!


【记者】昌道励 王彪 袁佩如

【整合】古嘉莹

【视频】何志豪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