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当老师⑥|“大先生”杨宝霖:秉持专业精神追求师者之道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4月15日中午,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寻找身边的张桂梅”同上一节师德课主题活动第三期推出,南方+线上直播主题视频:做专业精湛的大先生(点击链接,回顾直播)

本期内容通过杨宝霖老师毕生追求自己专业发展,影响几代教育人的动人故事,深刻阐述老师因执着专注而专业精湛。同时,邀请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和两位一线教师分享他们对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察、理解与实践,号召广大教师坚守信念,不懈努力,追求属于个人的专业精湛,成就理想中的大先生。

视频在全市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播出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万。有老师留下评论:“向专业精湛的杨宝霖大先生致敬!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应牢记教育初心,时时刻刻学习,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

聚焦教师的专业提升,一起走进本期四位代表老中青三代老师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潜心不懈。

在四十年执教生涯中,杨宝霖读书无数,育人无数,著作无数,他却称自己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谦虚、务实、严谨、专业,他的自我鞭策亦成为人生注脚。

十余万卡片记录点滴积累

在进入广宁四中之前,杨宝霖刚从师训班毕业,自觉学历低、资质浅,便想了各种办法来提升自己。“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语文这一科很多知识在大学是学不到的,需要日积月累,不断钻研。”

他曾在一本书的自序中写道:“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个橡胶袋,是个无底洞,非博览群书不能济事……教学需要读书,读书丰富教学,辗转循环,日渐深入,遂由今而古,由博而专。”不断钻研、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杨宝霖始终以此要求自己。

1

从教数十年,为学数十年,杨宝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记卡片。无论是备课还是研究文史,都会用一张张小卡片将阅读时遇到的疑点、难点逐一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至今起码有十多万张。如今在杨老的书桌上,依旧放着一沓沓空白的卡片,谈起某一句诗词,提到某一个典故,仍会随手拿起一张卡片在上面书写。在家中一角,十多个盒子垒成半人高,里头全是过往写过的卡片。

1

“平时如果遇到一些疑难点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我都会查阅先前记下的卡片。”杨老讲述了一个细节。“例如在教高一《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时,里面有一句‘吸翠霞而夭矫’,‘翠霞’一词课本上没有注解,‘霞’一般指云霞,‘翠’一般指绿色,但霞哪里有绿色的呢?”为了查清“翠霞”的意思,他查阅了所有的字典、词典,仍遍寻未果,于是便去翻阅之前记录的卡片,终有所获。“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翠’解作鲜明的,现在的字典没有这个解释。如果老师明天讲课今天才备课,哪里去找这本书?所以语文老师平时自己一定要多学习,多积累。”

每次备课每节课堂从不怠慢

严、勤、细、实,这是杨宝霖的一贯坚持。在其粉笔生涯中,有两件事让他至今谨记。

1

有一年教初一文学时,课本上有“家常便饭”一词,杨宝霖口头解释后板书:“家常便饭——平平常常。”课后布置作业,有造句一项,其中就有“家常便饭”。次日,学生交来作业,有两位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我是一个家常便饭的人。”杨宝霖将其评为错句,学生不服,认为“对照老师板书所释,怎么会错呢?”杨宝霖马上省悟自己释词一项未解释清楚,只讲引申义,未讲本义,误导了学生。

又一次,课本中有“罄竹难书”一词,杨宝霖口头解释后,板书:“罄竹难书——罄,尽;竹,竹简(即后世的纸);书,动词,写;合起来是写也写不完之意。”他以为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将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清楚了,谁知学生却做出这样的句子:“父母的恩情罄竹难书。”杨宝霖又悟出,一些典故,不能只作字面解释,而不讲其语源。翌日,他便补讲清楚:罄竹难书,罪恶写也写不完。

“从此以后,语文的字词句基础教学,谨记上述两个例子。”杨老说。

每一次备课,每一节课堂,他从不怠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杨老对于课堂教学有自己的经验。“语文老师,明天上课今天备课,只能照搬参考书讲,那样是培养不到人的。”他说,当年教书,第二天要讲课,前一天思考的不是备课的内容,而是如何提问、启发学生。“日常的写作、积累,都是为备课做准备,这样一方面自己能得到提高,一方面能深入地了解课文,更好地讲课。我平时的教学,往往都是把自我提高的那些重要材料一点一点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有所启发。”

四十年来,杨宝霖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秉持专业精神追求师者之道,成为专业精湛的“大先生”。(东莞中学袁志强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当老师⑤|“大先生”杨宝霖:永远做好一名教师

我为什么当老师⑦|“大先生”杨宝霖:热爱教育,当好学生引路人

【统筹】王慧

【撰文】黎晗 林群贤

【摄影】孙俊杰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