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当老师⑦|“大先生”杨宝霖:热爱教育,当好学生引路人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4月15日中午,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寻找身边的张桂梅”同上一节师德课主题活动第三期推出,南方+线上直播主题视频:做专业精湛的大先生(点击链接,回顾直播)

本期内容通过杨宝霖老师毕生追求自己专业发展,影响几代教育人的动人故事,深刻阐述老师因执着专注而专业精湛。同时,邀请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和两位一线教师分享他们对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察、理解与实践,号召广大教师坚守信念,不懈努力,追求属于个人的专业精湛,成就理想中的大先生。

视频在全市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播出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万。有老师留下评论:“向专业精湛的杨宝霖大先生致敬!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应牢记教育初心,时时刻刻学习,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

聚焦教师的专业提升,一起走进本期四位代表老中青三代老师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潜心不懈。

杨宝霖曾立志为师四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中一条是“为人师表,尊生爱生”。在他看来,当老师,一定要同学生打好关系,学生要尊师,老师要爱生。于他而言,师者重在培养人才,对学生的热爱,即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多年为学生编写课外教

以前,一门语文科只有一本课本教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杨宝霖认为,语文两个最基本又最关键的技能就是:阅读和写作,只有阅读得多才能写得好。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他每个学期都会自己编写课外阅读教材。《初中古文字词句式》、《课外阅读文选》、《古诗词文选读》……从1973年开始一直到退休,一编就是许多年。

1

当年,要编写一本课外教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找到合适的阅读资料,自己刻在蜡纸上,再油印出来。”杨老回忆,以前,打印机和复印机都是“稀罕品”,印一本书需靠自己一笔一画刻在蜡纸上,“用那种针头一样的笔尖,慢慢刻,力道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根据每个学期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及学生不同阶段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来编写课外阅读教材,配合语文课本给学生用,虽然要花很多心思和工夫,他却乐在其中,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那些年,东莞县中学统考,每次语文作文前五名,基本都是他班上的学生。

在1981届毕业生的回忆册上,还能看到杨老当年编写的课外阅读教材。即使毕业多年,这些教材对他的学生来说,仍是十分宝贵的记忆。

1

除了阅读,语文的另一个关键技能是写作。当年教学时,很多老师为了图方便,让学生用作文纸写作,但杨宝霖坚持用作文本,一来可以督促老师及时批改,二来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按批注进行修改。“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过,每天晚上批改15篇作文,改不完不睡觉,第二天发回给学生修改。”

这些作文本也成为学生进步的见证。“从一个学期头一篇,到一个学期最后一篇,同学生总结,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从而有了学语文的信心。”

对学生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四十年间,杨宝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即便已退休二十多年,许多学生依然心怀感念,时时联络。但他坦言,刚开始与学生打交道时,也曾因方式不对而碰过壁。

1

1958年,学校的办公室设在学校一所原有的旧祠堂里,是一座危房。学校拆旧建新,将拆下来的瓦片,整齐地叠放在校门边,以便再用。一天早上,杨宝霖从宿舍回校准备批改作业。行至校门,见到自己班上一名学生正搬学校的瓦片去围护三颗自己新种的柚子树。

杨宝霖认为不应这样损坏公物,就大声呵斥,要他立刻把瓦片放回原处。谁知那学生却不停手说:“借来一用,又不是损坏公物。”杨宝霖喝令搬回,学生非但不听,反而加快速度,搬了又搬。

他怀着怒气走进办公室,学生跟着进来,鞠躬后说:“老师,我不对。”杨宝霖怒气未消,又大声说:“为什么刚才不停手,又顶嘴!”那学生说:“您大声呵斥,雷公霹雳,如果您细声细气,我一定会服从的。”

闻此,杨宝霖明白,由于自己态度生硬,学生的自尊心被伤害,必然产生逆反心理。自此,他对学生都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学生有困难便及时帮助,师生关系非常好。“现在有些同学都经常过来,有什么事都愿意来问我。我认为,当教师要人家尊重你,自己应该先爱学生。”

为了保持师生之间的熟悉度,杨宝霖有一个原则,每一届学生,自己一定从他们入学一直教到毕业,从初一教到初三,从高一教到高三。同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顺利学成毕业。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人才,我对学生的热爱,等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教多年,杨宝霖爱生育才,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当之无愧为“大先生”。(东莞中学袁志强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当老师⑤|“大先生”杨宝霖:永远做好一名教师

我为什么当老师⑥|“大先生”杨宝霖:秉持专业精神追求师者之道

【统筹】王慧

【撰文】黎晗 林群贤

【摄影】孙俊杰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