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观察③ 开跑即冲刺,汕头怎样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南方+ 记者

“听完工作报告,我整整做了14页的笔记!”11月27日下午,在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濠江代表团分组会议上,汕头市党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庄思明在发言时忍不住感慨道。

当天,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来自各行各业的400多名党代表凝神聆听,不时用笔圈出报告中精彩的内容。1.7万多字的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汕头过去五年的成绩,擘画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令党代表们提气振奋。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是此次党代会的主题,亦是未来五年汕头发展的目标。开跑即冲刺,新时代赶考路上,对于汕头经济特区而言,必须毫不惜力、全力以赴,才能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南方+ 王涵琦 拍摄

蓄力已久,牢记特区创办初心

1980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经济特区兴办伊始,汕头立足自身侨乡特点,充分发挥特区优势,创新举措不断:率先推出政府部门24小时内审批答复承诺制,首创“三三四”“二二六”住房制度改革模式,开办内地第一家侨资企业……冲劲十足的汕头,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试验田”和重要“窗口”的作用。

过去五年,汕头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诚如报告中提到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保税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华侨试验区获“8+1”省级行政职权和24项支持政策,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挂牌成立……

迈入新发展阶段,汕头需不忘改革开放初心,牢记经济特区使命,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如何把新时代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汕头发出“迎头赶上”的响亮口号。为这场追赶,汕头蓄力已久,已开弓满弦。

     南方+ 王涵琦 拍摄

问题导向,甩开包袱轻装以赴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汕头市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但产业体量不大、层次不高、新兴产业偏弱、发展面临困境。”对于汕头发展的痛点,汕头市党代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科技处主管王珂直言不讳。他也表示,报告对汕头市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根本问题讲得清楚且透彻。

随着全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区政策优势淡化,依赖贸易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难以为继。产业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人地矛盾突出,区域中心功能弱化等短板弱项制约着汕头的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984年、1999年、2006年,汕头的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被深圳、厦门、珠海等其他三个经济特区超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730.58亿元,占全省2.5%,分别是深圳、厦门、珠海的9.9%、42.8%、78.4%,也低于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的12个。

党代会报告指出,汕头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思考谋划,拿出更多能够体现汕头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只有将制约汕头发展的短板补齐,弱项强化,汕头才能甩开包袱,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阔步前进。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找准定位,起而行之乘势而上

面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内涵新条件新要求,报告也指出汕头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明确方位、找准定位。向着坚定的目标和准确的方向奔跑,各行各业才能激发干劲和活力,齐心发力。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汕头人,我很高兴看到今年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未来汕头将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庄思明深感振奋和鼓舞,他难掩激动:“把准了脉、找对了路,所提的目标很接地气,并且是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

王珂表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所依靠的高新技术需要“外部引进”+“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省实验室将扛起汕头市科技振兴的大旗,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企业需求导向,补齐相关企业发展的短板,不断产出科研成果,助推汕头市建成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相关文章

党代会观察①汕头迎来五年一次党代会,将有哪些新看点?

党代会观察②今后五年汕头的八个“坚定不移”,第一个为何是它?

党代会观察④布局“321”产业,汕头即将打开的新空间有多大?

党代会观察⑤“体育+旅游”融合!汕头发展全域旅游准备这样干

【记者】王涵琦

编辑 肖俏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