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怀揣理想,深入基层,为乡亲谋福祉;
他们肩扛重任,扎根镇村,助推乡村振兴;
他们满腔热血,施展本领,奏响时代强音。
他们牢记使命,于阡陌之上,阔步向前,成为南粤大地上的帮扶先锋和驻镇强军。
他们,便是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为记录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故事,展现驻镇干部和队员风采,树立优秀典型,凝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经验做法,以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南方农村报)联合推出“我的驻镇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讲述人:
周靖: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来自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办事处
目前入驻江洪镇的其他四名工作队成员:
罗明: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
李威:来自越秀区光塔街办事处
李欧:来自越秀区华乐街办事处
郭源:来自越秀区司法局
2021年7月26日 周一 晴
毗邻北部湾、天然良港、居民靠海为生、甚至可以打造国家一级码头……今天的驻镇故事,跟发展当地渔业产业相关。
我是周靖,来自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办事处,是驻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7月8日,我跟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来到湛江遂溪县江洪镇报到,我们在这个渔业镇,正式开启为期3年的驻镇生涯。

“引进新技术,提高渔业产业附加值”
到达当天,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工作。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地调研才是实打实的重点。
江洪镇毗邻北部湾,是一个传统渔业镇,靠海的它渔业基础比较好,村(居)民们靠海为生。
但是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江洪镇的海产品捕捞与加工极其粗糙。海产品打捞以人工小渔船出海打捞为主,大概几个人一条船,根据经验去一个区域打捞。加工也是通过自然风干、晾晒等方式原始加工,没有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手段和资金。小作坊以家庭或个人小作坊模式为主,没有社会企业的加入,且生产粗放、排放废水容易污染环境。
基于这些调研结果,我们在未来要做的是推动引入社会资金,引入新技术、新科技推动渔业打捞和产品深加工,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严格执行废水处理标准,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国家一级码头”
江洪镇江洪渔港是遂溪县四大渔港之一,具有良好的避风条件,生产补给和供油供水等设施齐全。江洪港口的航道线可直通海南、广西北海、越南等地。
目前,江洪渔港已建起左护岸堤600米,顺岸码头300米,右拦沙堤300米,港池最低水位2.5米,最深水位可达4.5米,港池总面积近6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多艘小渔船停泊。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停靠中大型船只。
基于这些条件,镇政府正在推动将渔港码头建设发展成为国家一级码头。在推动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提高码头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集渔业、商业、旅游、文化的镇域经济综合体。
而我们要做的是,未来要尽可能地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其中,推动用政府资金撬动一部分社会资金的进程,促进渔港码头的建设。我们期待,在这三年里,将江洪镇建设成为一个渔业大镇、经济强镇。
【统筹】喻淑琴
【记者】温志勇 李小兰
【实习生】肖月萍 林尔涵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小贴士: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南方农村报)“我的驻镇故事”,正在火热征稿中,如果你也是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一员,那快把你的故事(含文字、图片或视频)分享给我们吧!
投稿邮箱:wdzzgs888@126.com(“我的驻镇故事”首字母)
想要了解更多驻镇帮镇扶村的故事,可以来电:15011724769 ,18898606366 ,13101346533(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
也可以加入“我的驻镇故事”群,详情请加相关联系人验证入群

往期回顾
我的驻镇故事② |“做金融助理,是我送给自己40岁的生日礼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