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潭规划之产业篇 | 布局12大功能组团,推动“3+2”产业体系

南方+ 记者

三江交汇,广府之脉。白鹅潭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区域、亦是广州千年商都根基所在。在紧扣“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白鹅潭将面向湾区辐射珠三角、联动港澳、引领广佛,打造以总部经济、医药健康产业、新兴服务业为重点,以文旅产业、现代商贸业为特色的“3+2”产业体系,有效指引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12大产业组团的空间布局。

为实现广州西翼CBD高质量崛起,4月27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荔湾区人民政府共同发布《白鹅潭地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充分挖掘白鹅潭广州西部门户区位价值,谋划地区战略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欲将白鹅潭地区打造成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核心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州西部主引擎。

白鹅潭片区

本次编制范围为白鹅潭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平方公里),北至大坦沙,南至三枝香水道,东至珠江三枝香水道岔口,西至海龙科创园东边界。

《规划》从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视角,以多方位支撑的专项规划体系,为白鹅潭2020-2035年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位,赋予白鹅潭地区新的时代命题。

挖潜荔湾老资源,嵌入湾区新元素

《规划》立足白鹅潭发展基础与战略目标,谋划产业发展定位,全面推动荔湾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产业发展定位方面,将着力把白鹅潭打造为面向湾区、辐射珠三角的企业总部及区域职能中心集聚核,对接港澳的国际医疗健康服务新高地,引领广佛及珠西的新兴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重拾“十三行”辉煌的现代商贸新平台,传承海丝文化基因的岭南文旅创新地。

通过挖潜荔湾老资源,嵌入大湾区新元素,打造“3+2”产业体系,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先行区。一方面,片区将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趋势,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发展总部经济与新兴服务业,集聚湾区高端要素资源,同时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通过加深与港澳联动,深化荔湾“老西关”与港澳居民的根脉联系,增强历史认同感,吸引港澳人群回粤投资、创业、养老,打造港澳投资创业示范基地和国际医疗健康服务新高地。充分发挥荔湾作为广佛都市圈“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发挥白鹅潭“前店后厂”产业模式效应,把握广佛“1+4”高质量融合区建设的时代契机,在国家“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联动佛山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发展以产业金融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

另一方面,激活千年商贸基因、活化历史文化血脉,在利用传统商贸优势的基础上,开发传统商贸的新形态。结合新兴元素发展“线上+线下”现代商贸业,向“新零售”“新消费”等创新商业模式转型;提升岭南文化世界影响力,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旅产业,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根据《规划》,白鹅潭将打造以总部经济、医药健康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三大重点产业,以现代商贸业、文旅产业为两大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有效指引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12大产业组团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多元优势、夯实自身产业基础、增强产业发展深度,优化产业发展方向,挖掘产业发展潜能,通过增强产业生态间有机联系,形成多产业增能提质、融合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其中,以三大重点产业为主导的8个组团,分别为核心区组团、聚龙湾组团、广钢-广船组团、大坦沙医药健康产业组团、医药港医药健康产业组团、广钢车辆段组团、花地湾组团、花地河北组团;以两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4个组团,分别为南漖车辆段组团、西塱车辆段组团、广佛黄金商贸组团和如意坊-沙面历史文化组团。

三大产业:发挥区域职能中心集聚核作用

根据《规划》,白鹅潭地区将形成面向湾区、辐射珠三角的企业总部及区域职能中心集聚核。发挥广佛地理中心、区位、便捷交通和高性价比租金的比较优势,吸引广州、佛山、湾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等地企业以及国内外500强企业在地区设立区域总部、企业区域研发、设计、市场、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中心。

通过发挥大坦沙健康生态岛、广州国际医药港等重点项目向心吸引力,促进龙头企业集聚,激发产业活力。同时,结合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前沿趋势,打造涵盖医、疗、研、养、游全产业链的高端健康生态,与白云生物医药、黄埔高端医疗错位发展,实现区域共享。

依托粤港澳健康大会,聚焦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利用地区医药医疗资源优势,打造医药健康产业交易博览会、产业孵化平台和产业体验平台等载体,助力白鹅潭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医养结合休闲胜地,成为面向全球的医药健康产业门户和枢纽。

 健康方舟即将投入运营

荔湾作为粤文化发源地,将充分发扬与港澳同胞族同宗、文同书、话同音的同源优势,强化历史认同感,打通文化血脉,提升地区对港澳居民吸引力,发展疗养康复、养老管理等健康产业,构建粤港澳健康医疗旅游和生活目的地。

此外,《规划》还提出,在白鹅潭地区建设引领广佛及珠西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

充分发挥广州服务业基础优势,以支撑广佛、辐射珠西的产业发展为目标,对标区域及周边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相关产业服务环节,重点围绕产业金融、工业互联网等方向,配合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产业服务功能,形成高效辐射、高端集聚、创新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以关键组团为抓手,打造以聚龙湾片区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导产业,其他科技产业为关联产业的“1+N”生产性服务体系。同时,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提高区域消费型服务业发展品质,发展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新兴消费型服务业,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两大特色:现代商贸业与文旅产业并驾齐驱

彰显广府文脉发源地的地缘和历史影响力,白鹅潭将发展两大特色产业优势。一是现代商贸业,打造重拾“十三行”辉煌的现代商贸新平台。在助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线优化,向“新零售”“新消费”等创新商业模式转型,构建现代商贸业体系。

其次,运用现代电商平台、线上营销手段,结合线下专业市场资源,发挥茶、花卉等资源的世界影响力,提升特色商贸推广度。对茶叶、花鸟鱼虫等专业市场进行联动升级改造,吸引小体积高附加值贸易集聚,增强特色商贸产品营销的体验感与参与度。构建数字化平台发展互联网商贸业态,争取研发质检、定价中心、交易所、专业博览会等头部功能,抢占市场高地与话语权,逐步建成集高端零售、线上推广、展贸批发、体验休闲等业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产业服务平台。

《规划》要求,对茶叶、花卉、中药等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相关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拓展。同时,以传统茶产业创新升级为例,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与医药健康、文旅、总部经济融合互促,在新兴服务业的助力下,强化生产链后端展示、销售功能,吸引后端企业聚集,改善传统商贸业低值低质形象,提高商贸业附加值,重拾“十三行”辉煌。

二是文旅产业要打造岭南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的文旅创新地。延续岭南文化历史文脉,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特色村落等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载体,与区内信义会馆(奥美)等现代文化创意园、文化企业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荔湾区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魅力,提升历史文化价值。

永庆坊

对现存沙面建筑群、粤海关旧址、德国教堂旧址、广三铁路石围塘站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编制新一轮文物保护规划,加强调查、梳理和保护修复,引入现代商业、酒店、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对文保单位进行活化利用;对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充分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在确保文物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地上地下联动开发,充分发挥文化经济价值,总体以传承、弘扬、活化为原则,打造岭南文化地标。

对粤剧粤曲、西关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和生产性开发,优化提升书画、“三雕一彩一绣”、龙舟、宗教、中医药、传统民俗及主题节庆活动的品牌策划和推广能力,打造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借势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广东美术馆“三馆合一”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集聚文化资源,将数字化场景应用于岭南特色文化的展示、推广,增强资源体验性,打造文化、科技、旅游、体验元素融合集聚发展平台。

充分利用“假日经济”“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旅游专线串联西堤、沙面、黄沙水产等旅游资源,融入珠江游,并通过活动策划提升黏着性,利用芳村特色餐饮基础打造品牌,将客流转化为商流,全力推进智慧文旅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问询中心等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此外,围绕如意坊、六二三路、文化公园、西堤等节点,打造沙面世界级文化产业集聚区。结合时尚商业,挖潜夜间经济价值,打造广州西部独具岭南特色的夜间活力商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时代内涵,建设一批具备影响力的文化博览项目,引入高级别文化论坛设立永久会址,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相关阅读

白鹅潭规划之交通篇|构建外联、内畅交通系统,打造三层枢纽联动格局

白鹅潭规划之空间篇|提升公共服务配置,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

【南方+记者】郎慧

【通讯员】穗发宣

编辑 万映雪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