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佛山制造如何突破成长上限?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浙江宁波市,方太集团(下称“方太”)总部展厅内,近500张发明专利证书一字排开,铺出一面超过5米长的专利墙。作为国产品牌中以贵著称的厨电企业,方太集团拥有业内最大专利池,其围绕产品的各类专利超3000项,企业成功地把传统厨电变身创新产物。

这得益于方太在创业之初定下的小目标:要做行业第一个国产高端品牌。在这样的目标牵引下,方太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业内首个销售突破百亿元的厨电企业。而就在宣布百亿元销售业绩之际,方太创始人茅忠群再立下一个新目标:要成为伟大的千亿级企业。

不断进阶的雄心,不断突破的上限。方太正是长三角中拥有雄心壮志的头部企业代表。这批企业以敢闯敢想的目标管理方式,牵引着企业突破成长上限,傲立行业潮头。

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正在长三角涌现。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在上榜企业数量上,浙江省与江苏省以96家和90家分列全国第一、第二,而广东省则以58家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三。

同为草根经济起家,一大批长三角企业正凭借对“雄心”的管理,在做大做强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百亿企业数量的多寡,正在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之一。这方面,长三角的优势凸显。

宁波,与佛山一样同为GDP突破万亿的制造业大市。数据显示,宁波去年百亿企业已达40家,而佛山有22家。分析这批从小企业再到雄踞一方的宁波百亿企业,他们的发展大多起步于一个“小目标”。

公牛集团(下称“公牛”)正是其中一家来自宁波的百亿企业。

在开关插座界,公牛是绝对的王者。在其所涉足的四大品类即转换器、开关、LED照明以及数码精品中,公牛的转换器与墙壁开关销量均雄踞全国第一。其中公牛墙壁开关的国内销量更是排名第二的西门子的三倍。数据显示,去年公牛销售额突破百亿元。但在资本市场,这家销售百亿的企业市值已突破千亿。

作为细分领域的绝对冠军,公牛的成长起点正在于一个比同行领先一步的目标:要做用不坏的插座。

在公牛涉足的四大品类中,转换器与墙壁开关销量均雄踞全国第一。企业供图

在公牛涉足的四大品类中,转换器与墙壁开关销量均雄踞全国第一。企业供图

1995年,国产插座大多一用就坏。彼时,国产插座普遍采用易拉罐铁皮堆叠做成导电铜条,产品的返修率极高。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同年,已当上高级工程师的阮立平选择离开杭州研究所。他与弟弟凑足了两万元,公司取名借鉴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芝加哥篮球队“公牛”后,开启了创业之路。

与同行不同,朝着“要做用不坏的插座”的目标,阮氏兄弟所生产的插座成本比一般的插座高了足足两倍。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大批寻找好插座的客户主动上门。

而后恰逢国内大举查处假货,以质量闻名的公牛插座成了业内为数不多,被允许进入杭州百货大楼销售的产品。在此后,仅用11年的时间,公牛的插座便成长为业内绝对的销量冠军。

以小目标牵动大发展,同样地处宁波慈溪市的方太也有着类似的成长故事。

1996年,从交大毕业回来的茅忠群在寻求创业方向时,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当时国内的高端家电,几乎清一色洋品牌。相比之下,国产家电集中在低端市场。茅忠群当时就坚定一个目标:要做就做高端品牌。

在这样的“另类”想法之下,方太由此而生。作为一家从起步即锁定高端市场的企业,方太区别于同行的起步不走低端市场的定位,让他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把一个传统的厨电变身为高科技的产物。

比如同样是抽油烟机,方太研发人员在3年的时间内,炒了接近1000斤辣椒,最终研发出不跑烟的“风魔方”抽油烟机,破解厨房油烟加剧家庭主妇肺癌风险问题。

凭着创新,方太不仅成为业内首家突破百亿元的厨电企业,作为国产厨电品牌的方太,也罕见的以贵著称。在不少厨电产品上,方太售价与销量均明显高于外资厨电品牌。

方太集团实验室。  受访企业供图

方太集团实验室。  受访企业供图

“一开始的雄心不一定很大,可以小一点,但要有一点提前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理念、价值观和目标都要稍微超前一点,因为这样才能把企业带往高处。


如无意外,下周一即9月28日,吉利汽车(下称“吉利”)将迎来其在科创板的首发上会。一旦审议通过,这意味着吉利将击败所有的造车新势力,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回望吉利的发展之初,难以想象会有今天的高光时刻。

1996年,李书福从摩托车行业跨界而来,进入汽车行业。彼时国内民族汽车仍未真正发展起来,刚起步的吉利汽车以出售仅几万一台的低端汽车为主,在业内乃至消费者眼中,吉利都是最不起眼的车企之一。

但李书福的想法却很大胆。李传海至今都对李书福的敢想敢闯敬佩不已。这是一位如今担任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执行副院长的湖北人,自2004年起,他来到吉利工作。而他刚到公司不久,就曾听说李书福早年一次“不切实际”的狂想。

那是2002年,在一次公司内部的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突然提出:“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当时在场的吉利员工一听,全部感到非常震惊。

“当时吉利连活命都还有困难。”李传海回忆道,彼时距离吉利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才刚刚过去一年。即使已经开始步入了汽车生产的赛道,吉利汽车的起步也仅以造低价车为主,而诞生于1927年的沃尔沃,则是一度能与宝马、奥迪等在车市上分庭抗礼的高端车企。

所有人都以为那是李书福的一句“玩笑”。没有人想到,8年后,即2010年,吉利控股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成为中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尽管整个并购案从发起再到完成交割都备受争议,但能从福特汽车手中买下沃尔沃本身绝非易事。

李传海认为,这离不开吉利早在2002年时的“敢想”。2007年,李书福发表著名的“宁波宣言”,提出放弃价格战,开始走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李书福本人曾明确表明,这一战略转型就是“为收购沃尔沃而准备”。

有意思的是,到了2018年,吉利收购高端汽车品牌奔驰10%的股份,成为奔驰最大股东。但相比当年收购沃尔沃之举,此时市场投来的不再是怀疑的眼光,更多是认可的赞赏。

这源于此时的吉利已成长为民族汽车的标杆。数据显示,近年来吉利汽车稳坐自主品牌的“头把交椅”。根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含“领克”品牌合计销量连续三年居自主品牌首位。

吉利汽车。企业供图

吉利汽车。企业供图

与李书福一样,许多长三角企业家在带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扮演着如同梦想家一样的角色。他们那些看似“异想天开”的目标背后,是企业以开放的思维,打破发展边界,不再自我设限的表现。

崔根良,亨通集团创始人。在创业之初,他便提出了“用多大范围的人才就能成就多大范围的公司”,并在此后坚持“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其所创立的亨通集团如今已是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

缪双大,在企业发展之初就敢于“借脑”,他曾“三顾茅庐”打动上海第一冷冻机厂原党委书记、厂长曹渊明。后者毅然放弃公职受聘为双良的总工程师,成就当时赫赫有名的“曹渊明现象”,震惊上海,也因此成就了日后孵化了数十个环保领域单打冠军的双良集团。

同样作为江浙企业家代表的马云,他有一句流传广泛的话,有力地诠释着这一群体的敢想敢闯,“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远大的梦想,不是一蹴而就。而企业的雄心壮志,也并非生来就有。在长三角,很多名冠全球的企业,其发展的雄心如同走台阶一样,一步一升级。

吉利汽车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数据显示,吉利汽车去年营收达3300多亿元,利润近142亿元。即使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吉利上半年整体销量仍然位居国内销量第四名。

这家如今称得上中国民族汽车骄傲的企业,其发展正是一个分步走台阶的过程。

自1996年创立至今,吉利已提出了四大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第二个阶段是造每一个人买得起的好车,第三个阶段是造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精品车,第四个阶段则是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这个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正是企业在不同的时代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不断整合新的资源与自有优势资源,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创造新价值。

从一开始造老百姓能买得起的车,再到后面造“好车”“精品”,吉利不断延伸的目标链条,实际上也是企业目标不断走台阶的过程。这些一级一级上升的目标,不断牵引着吉利往前走,也让企业的雄心越来越“大”。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法尔胜”)也是如此。走进该公司的江阴总部展厅内,挂着许多幅世界知名大桥的照片,韩国的仁川大桥、土耳其的伊兹米特大桥、东莞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而这些大桥上的缆索都来自于法尔胜。

数据显示,目前法尔胜的桥梁缆索已应用于海内外近1000座大型桥梁,主跨位列世界前10位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中分别有7座和6座使用了法尔胜的缆索。

很难想象,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尔胜,建厂之初只是一家生产麻绳的手工作坊。但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胜演绎了绳上传奇,实现了从造麻绳、造钢绳再到造光绳的三次转型。

每一次转型都是法尔胜雄心“再扩容”的过程。以法尔胜从搓麻绳到制钢绳的第一次飞跃为例,早年,法尔胜创始人周建松在深感“做麻绳累死也就赚那么多”后,开始学习钢丝绳的制造工艺。1978年,周建松无意中了解到一种名为胶带钢丝绳的产品,被大量使用在码头、矿上运输中,但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高,全部依赖进口。

当时法尔胜还叫江阴钢绳厂,担任副厂长的周建松决定要拼一把,他带着团队远赴山东学习,并在此后采取土法上马造设备,开发出第一条能替代进口产品的胶带用镀锌钢丝绳。

一个县城小厂自主开发出替代进口的产品,引发各方关注。这次事件成为了法尔胜日后崛起的分水岭,也让法尔胜有了更大的雄心去开展自主创新。此后法尔胜又研发出了替代进口的多种金属制品。

每一个阶段的转型,都在支撑下一个更高阶段的飞跃。如今,法尔胜已成为了中国500强企业。

周其仁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分段式的企业家精神”。在他看来,成就一个百亿乃至千亿企业的背后,企业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就像火箭一样,必须采取分级推送的方式,即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目标,一级一级地推送,像走台阶式一样。

“企业的雄心要像多级火箭,一级烧完再来一级,这样才能把你推到更远的地方。”周其仁说。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林东云

【特约记者】尚双鹤

【统筹】叶洁纯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

对标长三角,佛山如何拜好科技这尊“佛”?

未来已来:佛山制造如何上“云”?

佛山之问:为何不能错过工业互联网?

“二代”接班:青出于蓝如何胜于蓝?

工具革命:好将军要用好武器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