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佛山制造如何上“云”?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工厂内,生产车间犹如“暗房”,仅有机器上方标志运行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由于基本不用人力,所以亮灯也就没了必要。

这座去年获达沃斯认定的“灯塔工厂”内,劳动力比同类产线少了92%,效率却提高了30%。富士康,曾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代名词,如今却已在工业互联网的道路上狂奔。

在广州,美的南沙工厂经过8年的改造后,工厂人数从6000人减少至3000人,同期工厂营收却翻了一倍,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近3倍;在无锡,维尚华东生产基地内,依托数字化生产,工厂得以实现日均生产50万个不同部件,仍然有条不紊。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一批领跑于工业互联网赛道上的标杆工厂,不仅预示着中国工厂已经到来的改革,而且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动经历,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触网上云的路径参考。

佛山,一座拥有超过30多万家工业企业的制造业大市,其中99%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在制造业企业接轨工业互联网的大趋势上,这些先行一步的标杆企业,已为佛山提供了上“云”的参照。

宁波市慈溪县,2020年百强县中浙江省排名第一。与顺德、南海一样,制造业也是慈溪的标签。

以一个开关撬动千亿市值的公牛集团,正是诞生于此地。每天早上5时多,来自公牛集团全国各地的7000多辆专业配送车在装满货物后,如同公交车一样,沿着固定的路线,开始在全国的100万个网点间穿梭。人流量密集的网点将确保配送车每周经过一次,而相对偏僻的乡村网点则会确保每月抵达一次。

这些网点并非都是专营公牛产品的门店,但是公牛集团的配送车却能根据每一个网点的需求,定期提供物流与上门沟通的服务,实现低成本的常态化配送。这些网点通过互联网与生产车间相连,支撑起了公牛集团高达百亿元的年销售额,而主要的销售产品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关等产品。

公牛集团自动化仓库。林东云 摄

公牛集团自动化仓库。林东云 摄

几年前,国内制造业企业触网上云,往往以开展机器换人的自动化实践为主;如今,工业互联网正以更深层次的方式渗透到制造业的生产、研发、营销等方方面面。

深圳市龙华区,工业互联网的导入正深刻改变着富士康的制造模式。

以工厂的备料环节为例,过去电子物料的备料每条线需要3名工人进行人工巡检叫料。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目前工厂以智能叫料系统代替了原有的人工巡检叫料方式,这一改变不仅代替了工人的操作,更重要的是系统会根据物料剩余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提前预判后进行备料、送料,确保生产不会缺料停机。

无锡市锡北镇,维尚家具华东智能制造无锡基地(下称“维尚无锡工厂”)的所在地。作为国内全屋定制家具产能第一企业,2017年,维尚在无锡投资30亿元,建起了占地超过500亩的华东工厂。

相比传统的家具制造企业,维尚无锡工厂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走进该工厂,从原材料分拣区开始,裁剪、封边、钻孔、质检等,每一个工序上都由不同的机械手或设备运作。

其中在分拣环节,面对生产线上形状大小各异的板材,只见一个个大型机械手“站”在各自被货架围起来的分拣区,当机械手每放起一块板材,屏幕上就会显示该板材的客户信息,看起来科幻感十足。

“目前我们在生产制造环节已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维尚家具总经理黎干表示,依托数字化生产,维尚无锡工厂平均一天处理50多万块部件,发货近1万单。

不仅如此,维尚家具还把工业互联网应用到设计领域。过去,维尚家具的设计师借助工业软件进行方案设计,采用本地服务器,设计方案之间的数据处于“孤岛”状态。如今,所有的设计师方案都会上传到“云设计”平台。

在“云设计”平台中,这些方案被转化成一个个数据,被用于分析究竟具备怎样特征的空间设计,才最受客户喜欢,成为了一个不断在滚动中的数据中心,帮助设计师更快速地设计消费者喜爱的方案,提高设计通过率。

从深圳到无锡,智造浪潮在生产一线涌动,工业互联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富士康深圳工厂。 受访企业供图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富士康深圳工厂。 受访企业供图

但要拥抱工业互联网并非易事。

与工业互联网相提并论的“工业4.0”划分了1.0到4.0的不同阶段,企业要推行工业互联网,必须在信息化、自动化、数据化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推行改革。

其中,信息化是企业推行工业互联网的必修课,但即使是引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系统都可能对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佛山的安东尼集团(下称“安东尼”)正有这样的经历。早在10多年前,国内许多制造业企业纷纷引入ERP系统(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开启企业的信息化改革。2008年,安东尼成为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首个引入ERP系统的企业。

引入该系统解决了安东尼彼时1300多名员工的计件发酬问题。但随着安东尼开始迈入定制化生产,员工内部在适应信息化管理上出现阵痛。安东尼不得不暂缓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计划。

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不少企业在工业互联网转型上望而却步。制造业界甚至流传一句话:“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更要死”。

“工业互联网不是说你今天用上它就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如果你再拒绝这个东西,你就没有立足之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对传统产业来说,看不到危险就看不到机会,只有肯定危险才能看到机会。

实际上,目前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上走得更快的标杆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时,大多发生于企业面临危险之际。

美的的工业互联网改革正是始于一场困境。2012年美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元,达到了企业发展的新里程碑。但是当时体量庞大的美的内部,出现了不少新品一推出就亏钱,而且越卖亏损越多的问题。同时,在业务端、管理端也出现了不同的挑战。

“我们当时就意识到,如果再用传统的工业思维去做,一定是获得低质量的增长。”美云智数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冬回忆说。于是,这一年成为了美的壮士断腕的改革年:美的内部提出了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战略主轴。

在经历了多次探索和尝试后,美的集团以家用空调南沙工厂(下称“南沙工厂”)为试点,开启了美的工业互联网的新纪元。经过工业互联网改造后,南沙工厂的人员从最高峰时的6000人减少至3000人,但工厂的净利润却比改造前增长了近20%,南沙工厂成为了美的内部乃至国内制造业工厂中的智造标杆。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美的南沙工厂。 李嘉欣 摄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美的南沙工厂。 李嘉欣 摄

慈兴集团也是如此。作为生产汽车转向系统用球轴承的国内出口量第一企业,慈兴集团在2008年前还是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但在企业转型进军高端市场的“爬坡”关键时,在客户宝马公司“找茬式”一次性提出200多条建议下,该公司开启了工业互联网转型。

慈兴集团副总裁赵坤回忆说,当时内部转型压力之大,以至于负责项目的工程师连轴式地日夜加班。但最终凭借信息化改造的探索,慈兴集团推出的新品在国内一炮打响,当年销售额就突破5亿元。

“企业在分岔处的决策,会造就上行或下行。”周其仁认为,但在面对工业互联网时,企业必须认识到这是关系自身的生死存亡。

回过头看,如今国内已有一批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的改造进程中实现了向“死”而生,而他们采取的战术正是小步快跑。

美的南沙工厂正是这样的例子。美的南沙工厂是家电龙头企业美的集团旗下国内六大空调生产基地之一,占地超过20万平方米。

在美的集团目前拥有的30家工厂中,美的空调南沙工厂是首个引入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dea M.IoT的试点项目,是美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

作为“试验田”,南沙工厂历经“T-4”和“T+3”的数字化升级改造。

所谓“T-4”是指工厂在收到订单后,生产前4个小时生产原料供给到位。而“T+3”是指通过优化制造流程、升级制造设备和工艺后,除去中间转运环节,每台空调的生产周期时间由7天压缩至3天甚至更少,实现由库存式生产向订单式生产转变。

但是在收获目前的成果前,美的南沙工厂已经走了8年。

赵攀作为美的南沙工厂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这家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在他看来,8年间美的南沙工厂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改革的第一步从IT系统的推倒重建开始。2012年,美的集团推出了“632改造”,公司将六大运营系统、三大管理平台、两大技术平台全部整合在一起,实现集团的统一管理。美的集团的信息部门也因此从原来的200多人扩张到如今的2000多人。

在经历3年的时间后,美的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在此期间,南沙工厂同步对工厂的旧设备进行改造,在不抛弃原有设备的基础上,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孤立的设备串联成生产线。

即使是在机器换人的环节,南沙工厂也非常注重节奏,采取分步式推进:优先在最重最累的工序上进行机器换人,在焊接等目前还难以完全由机器胜任的工序上,进行人机协作的实践。

“按照计划,接下来焊接的工序也将逐步被机器所替代。”赵攀表示,南沙工厂的改造过程是采用经济的手段,实现更有效益的改造。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腾讯。 李嘉欣 摄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腾讯。 李嘉欣 摄

维尚家具也是如此。“如果要做到‘黑灯工厂’,我们现在完全是可以的,但还不是时候。”黎干表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时,节奏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涉及整个企业发展的战略。

他举例说,很多设备的引入在成本上需要达到一个合适的临界点。如果在临界点没有到达前贸然投资,会带来财务压力,反之企业就能够在兼顾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逐步推进改革。

在周其仁看来,开展工业互联网已经不是冒险的决定,每个企业要做的就是在他人的经验基础上,与自身的作战经验结合,用渐进的方式开改革。

“你和大趋势同步,就不会被时代抛弃。最怕的是你一点都不动,那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周其仁说。


■企业案例

美的南沙工厂:

渐进式改革造就家电智造标杆

在美的空调广州南沙智慧工厂,数百台设备实现联网。在这里,每一台空调生产的流程完成时间已精准到分钟,一旦某环节超时,系统就会预警,技术人员随即快速响应、进行处理。

美的南沙工厂是美的旗下30个工厂中的智造标杆。该工厂自2012年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8年后的今天,美的南沙工厂产品品质提升17%,检测成本下降了55%。在员工人员数量大幅的情况下,这座工厂的收益增长了近20%。

而这样一个标杆工厂的改革路径,并非在一夜之间“推倒重来”,而是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深入,以经济化的手段取得最大的改革效益。

改革缘起

千亿巨头破题低质增长

美的工业互联网的故事源于8年前。

2012年美的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次年公司实现整体上市。但是,当时的美的却遭遇了发展的困境。美云智数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冬回忆说,彼时尽管美的站上了发展的新起点,但整个经营层面出现一定幅度的滑坡。

在业务端,大规模的层层压货情况严重。在管理端,多个集团合并上市后,不同事业部的数据指标、评价体系不一,导致无法实现统一。

面对这样的困境,美的在2012年掀起了一场足以载入企业发展史的改革,提出了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发展理念。其中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美的集团目前拥有的30家工厂中,美的南沙工厂是首个引入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dea M.IoT的试点项目,是美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

赵攀作为美的南沙工厂工业互联网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这家工厂的智能化改造。“以前一台空调要打70颗螺钉,现在30颗就可以搞定了。”赵攀认为,开展智能化改造后,首先带来了工厂制造成本的下降。

他算了一笔账,经过多轮改造后,目前美的南沙工厂的自动化率达到了65%,在20万平方米的智慧工厂中,员工数量已经从原来的6000多人减少到3000多人。成本下降了,但效益提高了。改造后南沙工厂营收增长近17.6%。

不仅如此,过去南沙工厂后台的管理人员达300人,但是如今只有108人。缩减了2/3的管理人员后,最高峰时依然能够管理5500人,人均效率产出有了极大的提升。

分步改革

兼顾效益的“车间革命”

取得这样成果的背后,在于美的南沙工厂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逻辑。

赵攀回忆说,工厂的改革由痛点入手。当时他们把痛点总结为4句话,即有大量的手工管理、打印传输和审核工作不增值;需要拿掉、产品出现问题后没办法快速锁定质量问题;市场和产品的场景化要如何计算;所有业务不能固化的问题。

针对四大痛点,美的南沙工厂找到了三条“出路”。

首先是实现全流程的可视化,打通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消费者追踪、产品质量回馈、消费者习惯研究等全流程的数据,对全流程实现数据化、在线化。

其次是所有的生产环节中间系统要有防呆性,从事后管理、事中抓变为事前管理,接着再让所有的内容平台化,形成产品。

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美的南沙工厂“小步慢跑”地控制节奏。美的优先在最重最累的工序上进行机器换人。而在焊接等一些目前还难以完全由机器胜任的工序上,美的推进人与机器的协作,并进一步攻关日后的深度自动化。

同时,工厂的“智变”并未彻底摈弃原工厂的旧设备,而是经过设备的改造让新旧机器交织、协作,以实现更优的经济效益。

“美的的改革路径更符合佛山制造业企业的实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企业要一下子就变成一个“无灯工厂”,大多无法实现。但所有制造业都可以改革,而改革的步骤完全可以是渐进的。


■佛山观点

不论是在华为、腾讯、富士康还是美的内部,年轻人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改革,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年轻人都已经是主力,特别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必须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做。

——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

谈到工业互联网,一直觉得错过了转型最佳的时机,但是回过头看,当时自己的决心并不够大,就像维尚、索菲亚这一批企业能够转过来,在于他们的决心非常大,真的是向死而生。比如索菲亚的团队当时为了一个设备,把房子都抵押了。我们看到了企业光辉、成功的一面,但背后都是向死而生的决心。

——广东天元汇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良

发展工业互联网必须根据企业的布局,从企业的基础去做这件事情。互联网绝对是未来的趋势,但是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基础,行业配套情况来开展工作,行业企业的基础去做这个事情。向死而生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很多企业都不一定能下决心。但是关键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基础来决策。对企业来说,企业转型升级也好,技术创新也好,一定要反问,企业自身的基础做得怎么样?我们技术创新做得怎么样?是做到极致了吗?还是还有很大的空间?不能说看到谁做了互联网,谁做了信息化,就去照搬照抄。

——广东福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锡强

企业在工业信息化领域的投入,需要不停更新迭代。不管用哪种信息化系统,都要考虑与财务系统对接的问题。做信息化一定要用财务结合管理的眼光来做。如果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IT或销售部门来推动,做到一定程度是会出现弊端的。

——宏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刘伟

【统筹】叶洁纯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吴欣宁

【特约记者】尚双鹤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对标长三角,佛山如何拜好科技这尊“佛”?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李嘉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