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金砂路连接市区与特区,连接过去与未来

汕头观察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在汕头特区建设初期,汕头市区的建成区面积还非常小,从市区到龙湖来,不通公共汽车,骑着一辆旧单车,要跑六七公里的土路。”收录于《鮀城旧影》的一篇采访王瑞忠的报道所写的文字,真实反映了当时市区与特区“路不通”的状况。

1980年10月1日,汕头特区连接市区的金砂路动工改建,翌年3月1日竣工通车。这条金砂路与红旗东路(即如今的金砂路西段)相接,打通了从市区到特区的通道,亦打通了城市提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城市逐渐扩大建设,金砂路也成为贯通汕头市区东西走向的主要干道,并有众多主次干道与其相互连接。

通往特区的红旗东路。即如今的金砂路。杨立轩 翻拍

通往特区的红旗东路。即如今的金砂路。杨立轩 翻拍

不仅如此,金砂路还成为不同时期的商圈聚集地,京汕商场、金凤城、汕头商场等都曾落户于此,如今则有星湖城商业圈等。

这条连接着汕头的过去与现在的道路,依然在随着城市发展而延伸,连接起汕头的未来。作为汕头布局建设的九条干线之一,金砂西路西延项目将成为中心城区连接牛田洋快速通道的重要通道,目前正加快建设。

【1980年大事记】

●1月22日,汕头市委、汕头市革委会从城建局、建工局、郊区抽调6名工程技术业务干部,组成“汕头经济特区筹备工作组”,该组由周修文、刘大目负责,着手研究特区选址、勘探、规划等工作。

●5月16日,中央指示,汕头、厦门两个特区,可先进行规划,做好准备,逐步实施。

●7月12日至14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来汕头同时任汕头地委、市委负责同志刘俊杰、程春耕、林衡等一起研究汕头经济特区选址问题,决定在汕头市区东郊龙湖村西北侧设置汕头经济特区,面积1.6平方公里。

●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的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8月29日,广东省经济特区委员会汕头市办事处成立。

●10月1日,汕头特区连接市区的金砂路动工改建,翌年3月1日竣工通车。

●11月10日,汕头特区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汕头地毯厂有限公司开业。

——摘自《汕头经济特区十年(1981-1991)》

点击链接·延伸阅读>>>>

亲历者说丨原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副主任、龙湖区原副区长方克森: 特区是汕头的希望所在

探路先锋:汕头勇当改革弄潮儿

【策划】严 亮 廖奕文

【统筹】辛均庆 杨 可

【采写】杨可

编辑 叶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