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春天之花,绽放南海之滨。
在汕头中心城区东海岸,一座新城拔地而起,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然成为“特区中的特区”。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赋予其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平台管理机构同等的省级权限。2014年,汕头华侨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发展平台。
从“特区”到“华侨试验区”,汕头迎来“二次创业”。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面对奔涌向前的改革浪潮,汕头始终勇当改革弄潮儿。从在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勇当“探路先锋”,到探索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从首创“24小时审批答复”制,到争创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一个个创业故事,汇成了经济特区蓬勃发展的大图景。
汕头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杨立轩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指出,汕头是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过去40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如今,汕头正以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谋划改革开放再出发。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指出,汕头经济特区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得益于两大特色:一是精细,二是开放。精细,代表着效率、质量和竞争力。开放,代表着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突出优势。
勇立潮头,一系列“探路式”改革引领潮流
从“沙汕坪”到恩格斯笔下除五个通商口岸外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在中国城市中的知名度不小。
2019年3月3日,汕头成功获得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成为继北京、广州、南京、杭州之后第五个获得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权的中国城市。
汕头与亚青会结缘,跟汕头拥有“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密不可分。作为有160年历史的通商口岸和首批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的侨乡优势、港口优势、商贸优势令人刮目。
汕头,因改革开放而兴。
回顾经济特区40年发展历程,汕头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抢抓机遇先人一步发展起来。
在第127届广交会的“云端”直播间,汕头宝丽文化的主播对着镜头展示着多款玩具新品,用英文流利地介绍着产品内容。“汕头制造”享誉全球,玩具产量约占全世界30%。40年来,汕头产业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全国第一张照相纸、第一张黑白照相胶卷、第一张X光软片、第一张印刷制版胶片、第一张新闻传真胶片、第一张卫星云图接收纸,皆出自汕头。
正在建设的特区。杨立轩 翻拍
在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的政府广场,不少游客驻足于汕头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雕塑——“升腾”下合影留念。在设立特区之初,汕头敢为人先,创出多项全国瞩目的“第一”: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为我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在全国首创出口创汇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得益于大胆探索实践,汕头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1981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62亿元,1992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2009年突破10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仅用6年时间连续突破1500亿元、2000亿元和2500亿元三重大关。汕头造就了一批行业“小巨头”。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45%,化妆品产量占全国60%以上,拥有全国最大化学试剂供应商。改革开放,为汕头带来无穷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激情。
40年来,汕头坚持锐意改革,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运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汕头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肩负使命,“先行先试”为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走进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蓬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景象:清澈的池塘边环绕着的红色栈道,穿过亭台水榭绿树放眼望去,便是成片的休闲农田……蓬中村的乡村振兴收效显着,与守住“乡愁”、打好“侨牌”不无关系。近年来,蓬中村大力开展侨务活动,发动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海外侨胞先后捐建华侨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一批公益设施。
蓬中村的乡村振兴收效显著,与守住“乡愁”、打好“侨牌”不无关系。芮旭生摄
蓬中村的“乡愁故事”,是汕头凝聚侨心侨力推动改革开放的真实写照。“我出生在泰国,祖籍是广东澄海,饮水思源,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84年,在特区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泰国正大集团的谢国民来到汕头,率先办起正大康地饲料厂。像谢国民一样,一批批侨胞凭借着对祖国、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毅然投身汕头经济特区建设。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潮汕籍海外侨胞成为来汕头投资的先行者。善用侨乡资源,成为汕头先行一步的巨大优势。
40年来,汕头充分利用巨大的侨乡资源,吸引了大批潮籍侨胞回乡投资建厂,开创了一个个富有汕头特色的招商引资项目,兴办了一大批“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汕头逐步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了“试验田”作用。
1987年,汕头经济特区响亮提出“24小时审批答复”,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引发海外内的广泛关注。这一石破天惊的创举,就源于侨胞陈锡谦的建议。彼时,陈锡谦向特区管委会反映办事效率低等问题,管委会当天就讨论出台了“24小时内答复”的实施意见。一时间,“24小时审批答复”成为汕头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其他特区纷纷学习借鉴,许多侨胞及客商纷至沓来。
改革不停顿,为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汕头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截至2019年底,注册地位于汕头的上市公司共32家,占粤东西北地区的半壁江山。
40年,重整行装再出发。去年以来,汕头奋力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加快创建广东省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聚焦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公用企业涉企服务、政府失信行为等突出问题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实现需求高速响应,着力营造“老百姓办事不求人,企业办事不为难”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6月18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显示,汕头跃居“百城榜”第38名,比去年上升了17位。
“汕头成为广东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再造营商环境,从文化认知的层面改变服务意识、规则意识,让企业感受到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这是提升生产力、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胡少东如是说。
再立新功,坚定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近日,粤东首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在汕头综合保税区顺利通关。去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今年3月又批复同意汕头保税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今年3月,汕头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受访者供图
综试区叠加综保区,成为新时代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缩影。汕头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综合保税区这一对外开放重要平台,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先进的综合保税区,争取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10亿元以上。
进入新时代,经济特区必将再担重任、再立新功,这是汕头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汕头经济特区才能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
开启新起点,特区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位于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的亚青会主场馆,施工现场一片繁忙。2021年11月,亚青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举办亚青会,是对汕头城市经济水平、社会管理、服务质量、人文素质、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综合检阅,将成为汕头城市发展的助推剂。
亚青会主场馆封顶。
奋进新征程,特区将实现改革开放新的突破——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汕头市目前已形成“产业集聚、应用广泛、创新活跃、配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条。中国(汕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将探索建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推动国际贸易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创新,形成“自主品牌+跨境电商+区港一体+全球营商网络”特色发展模式。
担当新使命,特区定能不负重托、再续辉煌——
按照部署,汕头正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以特区之为谋汕头之变,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改革开放的初心使命,激荡起汕头经济特区探路再出发的强大动力。经济特区建立40年,如今的汕头积累了蓄势待发的强大后劲,展现出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40年大潮奔涌,汕头将扬帆万里、逐梦前行。
点击链接·延伸阅读>>>>
亲历者说丨原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副主任、龙湖区原副区长方克森: 特区是汕头的希望所在
【策划】严 亮 廖奕文
【统筹】辛均庆 杨 可
【采写】辛均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