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正值壮年的张永发还是广东潮阳的一名内科医生,受到旅泰姑母的盛情邀请,他离开家乡来到湄南河畔,并于次年在曼谷开办了一间“新联发中西药行”,以药店之名行医。他的经历,也是中医在泰国未合法化前的生存缩影。
2000年,泰国宣布中医合法化。9年后,年过六旬的张永发成功考取了泰国卫生部中医师执业证书,随即注册成立一家中医院。
“那是我来泰国后最扬眉吐气的一次。”张永发感慨。不仅自己行医,他还把一双儿女送入泰国百年名校玛希敦大学(Mahidol University)医学院学西医,然后再学习中医、泰医。“三种医学都要了解,再过两年他们毕业一定要回来当中医,中医必须后继有人!”张永发表示。
400多年前泰国那莱国王药典中就有中药记载,中医在泰国运用也有百年历史。立法推动使泰国中医事业迅速发展,目前泰国共有9所大学开设中医专业,每年有上百名毕业生考取泰国执业中医师,源源不断为中医界输入新鲜血液,执业中医师从2000年的11人增加到如今的1200多人。
泰国也被视作中国之外中医发展最为兴盛的国家。
在这背后,是一批又一批中医界有识之士的前赴后继与不懈努力。
▼中医泰医抱团,将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位于曼谷市空讪区的泰国中医师总会,一楼正堂供奉着名医华佗,中医师们定期在此举办祭拜活动。东侧是免费给民众提供中医诊疗、发放中药的场所。
刚参加完在海外举行的多个国际中医药大会,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泰国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林丹乾回到总会,略显疲惫,但一说起中医,这位花甲老人立刻神采奕奕。
“我很幸运,(上世纪)90年代一到泰国,就遇上推动中医合法化,并参与其中。”他介绍,2000年6月30日,泰国卫生部颁布了《关于批准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规定》,这也使得泰国成为世界上除中国外最早给中医立法的国家。
在是年7月1日宣布中医合法化的发布会上,当时的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功·塔帕朗西(korn dabbaransi)更是亲自上阵。泰国中医界感慨:功·塔帕朗西用行动来表达对中医的支持。
▼泰国前副总理:我骄傲,泰国有3种医学!
功·塔帕朗西也是中医的受益者。他曾患骨病,一度不能下床活动,经西医治疗后,腿脚仍然不便。后经中医师推拿治疗,功·塔帕朗西行走终于恢复正常,中医的疗效令他折服。如今,身为泰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功·塔帕朗西仍活跃在国际舞台,频频为中医点赞。
“中医从非法到获得政府承认,几十年变迁相当大。”在泰国从医30多年的曼谷联东医务所所长黄联东回忆过往感慨不已。中医曾在法律意义上几乎被彻底边缘化,行医属于非法范畴,“我们好多位中医师在中医合法化前都经历过被罚、被关店乃至被抓的情况。怎么办?大家还要生存,于是有人想到变通的办法,请法律认可的泰医药师开药店,然后中医师在店中给买药者提供咨询。”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有相当数量的中医师坚持了下来,获得民间口碑。
林丹乾认为,中医在泰国,从生存、立足、立法以及获得认可,“全凭一身真功夫、硬功夫”。“很多人西医看不好,才来找中医。这也倒逼中医要用疗效说话,基本只有三天期限,看不好,患者就跑了。”
泰国卫生部辅助服务医疗厅副厅长通猜·吉拉迪哈塔干博士也表示:“现在中医药特别是针灸,得到很多泰国人的青睐。中国与泰国有相似的传统文化,中医合法化,也给泰医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
针灸课开进卫生部 扭转西医固有思维
南方日报记者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和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一样,泰国卫生职能部门人员大多为西医出身,会用西医理念和思维来评判中医,这也是此前中医立法遭遇的一大阻力。
泰国中医师总会前身、已有90多年历史的泰国中医总会,当属争取中医立法的核心力量。为给中医正名,泰国中医总会联合其他民间组织,在1998年4月推动泰国卫生部开启了首个西医学中医针灸讲习班,由泰国中医师免费授课。讲习班共举办27期,每期3个月,总共有上千名卫生部官员和西医师参加。
泰国卫生部“中泰医学交流中心”原主任陈仰和博士是培训的积极推动者,他与功·塔帕朗西一样,曾因疾病而受益于中医,对中医疗效有切身感受。
经过培训,卫生部人员初步了解到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有效性,相当一部分人转变了对中医的看法。现如今,泰国针灸师90%以上出身西医。
“养生、保健是很多人对中医的固化观念。我个人十分反对把中医当做西医的一个辅助治疗手段。”泰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叶峰是中国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的后人,对中医的认识更为深刻。在他看来,中医蕴含哲理思维、辨证施治,不能用西医标准来衡量,二者思维、体系完全不同。
实际上,中医正在全球范围逐渐跻身主流疗法。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发布2019全球医学纲要,中医将被首次纳入其中。
百年热心公益 播下杏林种子
除了依靠疗效,华侨华人及中医师几十年如一日对民众施医赠药,也为中医在佛教之国获得认可打下良好基础。
穿过车水马龙的曼谷唐人街,到路的尽头可见一家香火缭绕、前庙堂后诊所的“天华医院”。作为泰国首家慈善医院,它由当地6位华人集资创办于1903年。百余年来,天华医院不分种族、地位和区域,免费用中医中药为患者去除病痛,惠及甚多民众。
▼天华医院是泰国首家慈善医院。
之后,泰京中华赠医所、泰国中医总会华佗慈善赠医所、广肇会馆创办的广肇医局等各种中医机构也相继成立,并经常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参加当地赈灾及抚恤工作,推动了当地中医的发展,也扩大了社会影响。
慈善已成为泰国中医“标配”,新建的中医院亦将前辈精神代代传承。
1995年7月,在泰国卫生部的支持下,泰国华侨慈善组织报德善堂创办了华侨中医院。这是第一家经泰国卫生部批准执业的中医院,也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由政府认证的中医院。从该院创办之初就在此工作的林丹乾介绍说,医院第一任院长苏薰先生在任11年不拿工资,非但如此,他还拿出1300多万泰铢投入医院建设。
因为长期做公益,华侨中医院的医生收入不高。尽管如此,华侨中医院依然坚守,鼓励医生抽时间做义诊,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泰国民众认识并接受中医。这也是海外中医在风浪中拼搏前行的一个缩影。
中医泰医深度融合 开拓本土化之路
说起泰国的旅游手信,青草药膏必不可少,它和中国的风油精一样是家中常用品。而青草药膏中含有薄荷、樟脑,这些成分在中药外用品中也很常见。
中药、泰药有相通之处,将中医、泰医结合,兼收并蓄可谓是泰国中医本土化的一大体现。
在曼谷中医院,院长、董事长卢松盛一边展示医院自制的巴莿、槐花、葛根等泰药,一边说:“泰国很多中医都在运用泰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了一批疗效好的泰药,打算申请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批量生产。”
泰国中医师总会常务副会长张永发介绍,在中国国内,中西医结合比较常见,但泰国法律禁止中西医结合,中医师禁止开西药做手术,“我们就参考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将泰式按摩、泰草药融入我们治疗中,这种综合疗法,让泰国人很受用。”张永发的医术也因此在当地颇有名气。
不仅是医院,医学院校也在关注中医、泰医研究。
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是泰国第一家设立中医专业的公立大学,校长苏玛丽接受专访时表示,学校一直积极与中国的中医机构院校交流、合作,十多年来,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完成了中药、泰药研究实验室的组建等工作。“中医、泰医,中药、泰药都有相通之处,”苏玛丽说,将二者结合,可以更好为泰国民众服务。
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替代医学院院长披·苏介绍,从2007年替代医学院中医专业设立至今,已有12届毕业生,培养中医专业学生近千名;庄甲盛皇家大学附属中医门诊也已逐步发展壮大,开办十年来累计服务患者10万多人次。
接下来,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深层次交流合作,包括建立中医脑病康复中心、编写汉语泰语双语中医药教材、完善中药泰药研究实验室建设等。
“海外的中医事业正迎来春天,泰国中医师要抓住这难得机遇,行动起来,让中医发展开启‘加速度’!我们正在联合泰医,共同推动中医、泰医进入泰国国家医保体系,让传统医学为更多泰国人的健康服务。”林丹乾呼吁。
【对话】
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泰国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林丹乾
以“太极之手”助推中医合法化
南方日报:泰国中医立法的过程是怎样的?
林丹乾:泰国的中医立法起点比较高,一开始就是在国家层面进行沟通。1997年5月29日,中泰两国卫生部在北京签署《泰王国卫生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医学科学和药品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奠定了两国医药交流的基础。
2000年6月30日,泰国卫生部颁布《关于批准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规定》,正式承认中医为一门医学,确定了中医的合法地位。
2012年,泰国卫生部专门成立了“中医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由中医师与卫生部官员担任,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负责中医师资格考试;监管中医院、诊所、医师医疗行为与职业道德;对中医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推动中医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指导中医院校教学管理。从此,泰国中医有了行医执照管理规范体系。
2015年3月24日,泰国卫生部又传来喜讯:泰国中医师在泰国可以开诊所或医院,这彻底打破了原先的瓶颈,中医的春天到来了。
南方日报:这期间有很多曲折吧?
林丹乾:的确,泰国中医全面合法化并非一步到位。从2000年到2015年,我们也走过许多弯路,想过各种办法。虽然中医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认可,泰国还有众多华侨华人带来中医文化,中医有一定的民间基础,但现代医学西医还是占主流地位,泰国很多人患病首选西医。这个也与医疗社会保险有关,看西医可由政府买单,看中医得自掏腰包。另外,泰国的药品管理参考欧美国家,含动物成分或含有重金属、有毒元素的中药不许进口经营。所以中医要得到全面认可,并不容易。
我们中医的太极图蕴含辩证哲理,我们也试图运用太极之手,在错综复杂的场域中为中医立法打造舆论环境、创造条件。比如持续开展义诊等慈善活动;在西医中宣传推广中医,免费开设针灸课程,以针灸为突破,撬动西医的固有思维;将泰医、中医结合,带动本土传统医学发展等等。目前来看有一定成效,但很多地方还需要努力。
南方日报:泰国中医师总会近几年在推动中医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林丹乾:近几年,在国际医学、中医药学术交流的舞台上,能见到越来越多泰国中医师们活跃的身影。去年,作为泰国卫生部唯一认可并直属管理的中医民间组织泰国中医师总会,承办了第十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获得了泰中两国官方赞誉。
中医要获得认可,需要科学数据来支撑。基于此,2017年,泰国中医师总会成立了泰国中医科学院,在肿瘤、心脑血管等5个疾病领域开展科研,将民间的中医组织推向中医科研领域的新高峰。我们还与温州医科大学、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联合成立了卓越中医师培训基地,加强中医临床、基础知识的提升。
如今可以说,泰国已成为中国之外中医最受到认可的国家。虽然各国国情不同,环境大相径庭,但也希望泰国的立法历程,能为中医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字: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劼 龚春辉 李卓 欧旭江 胡良光 发自泰国
视频:李卓
摄影:李卓
策划:郎国华
统筹:刘江涛 陈韩晖
执行:王会赟 胡良光 欧旭江 王瑾 周煦钊 郭小戈
更多报道▶▶
国际篇①|针灸在美国为啥这么火?这还要从钟南山的师弟说起……
国际篇②|只能当“保健品”!中药在美国离拥有合法身份还有多远?
国际篇③| 关于中医,这些洋病人、洋弟子和洋中医都说得太好了!
国内篇③|中医药如何拿下"国际通行证"?这些粤企正苦练"内功"
一线传真②|马来西亚:开业64年,这家中医诊所为200余万民众提供义诊
一线传真③|我们在纽约街头请老外喝广东凉茶,他们的反应让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