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海踪·一线传真④|快来围观白宫“针灸之王”田小明为美女记者施针

岐黄海踪
+ 订阅

上次我们在美国纽约街头随访发现,“针灸”二字出现的频率那是相当之高。

所以,针灸在美国到底有多火?

12月13日,南方日报“岐黄海踪——中医药文化深调研”记者团队来到美国华盛顿特区,专访了用一根银针敲开白宫大门的田小明教授。

田小明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

此前,我们的美女记者彭奕菲刚到纽约第一天就出现了“荨麻疹”症状,颈部和手臂等处长了红色疹子,在我们专访后,田小明教授慷慨施针,让她亲身体验了一把中国传统医学针灸的魅力。

他让针灸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田小明教授有多牛?我们先来捋一捋他的经历。

他曾经是铁饼项目的国家一级运动员,拿过北京市冠军。之后因运动创伤转而学医,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西医(没错,他跟钟南山院士是校友)。

著名针灸专家、中医教授田小明。彭奕菲 摄

1982年,抱着学习运动医学目的的田小明到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作访问学者,在病理、生化、超微结构、康复医学等方面进行深造。

1984年,想把针灸用于疼痛治疗的田小明,却发现美国人根本不信中国传统医学,他因此立志要推动中医研究。

在治好了几百例难治病例,他终于说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同意立项研究针灸的价值。

1991年,他受聘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任中医针灸临床顾问,开创了第一个国家中医针灸诊所,很快门庭若市。

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得出“针灸有效”的结论。

2002年,美国总统任命田小明为白宫补充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委员,在他的推动下,《白宫医政报告》第一次将“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取代了“东方医学(oriental medicine)“。

田小明在美国的针灸诊所至今已经治疗了28万余名病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2007-2017年间,有700名西医为他介绍病人。

近几年,田小明将其中医诊所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接待更多病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撼动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这颗大树,让针灸踏入了美国主流社会。

如今全美国已有超过3.8万名拥有执照的针灸师,针灸在美国4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先后通过立法,并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认可。

……

诊所内挂着《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医药以及他本人的专题报道。

任何治疗都要让病人感觉舒服

医者父母心。看到不远万里来采访的记者奕菲身体不适,田教授二话没说,马上安排了一次治疗。

针灸能不能治疗“荨麻疹”?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名单中,针灸有64种适应症,包括鼻炎、抑郁、不孕以及各种痛症等,但并没有明确列入荨麻疹。

但田教授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他说,针灸治疗通常需要一个疗程,以奕菲的荨麻疹为例,需要至少5次治疗。

治疗开始。

那么,针灸会痛吗?

奕菲的回答是:“第一针感觉像蚊子咬,第二针都没感觉到有针扎入……”

“任何一种治疗都要让病人感觉舒服,疗效才会更好。”田教授此次施针用的是“baby needle”,非常细小。在头部、耳部、手臂、腿部等部位扎完针之后,他还细心地为奕菲的脚心盖上毛巾。

田小明展示他所使用的针。

大约半小时后,田教授拔针,结束了治疗。

“虽然一直记挂着赶飞机的时间,中途还是睡了好几次。”奕菲说,针灸让她感觉非常放松,拔针后手心有微微出汗的感觉。

几天以来,忙碌的行程依旧,奕菲的荨麻疹虽然还未完全消退,但已经不痒了。

究竟此行田小明教授为中医药的海外发展提了哪些建议?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郎国华 严慧芳 黄叙浩 彭奕菲 发自美国华盛顿

摄影(除署名外):黄叙浩

视频:黄叙浩 彭奕菲


更多报道

一线传真①|越南:每年卖出50万盒华佗再造丸

一线传真②|马来西亚:开业64年,这家中医诊所为200余万民众提供义诊

国内篇① | 粤澳“造船”助中医药“出海”

国内篇②|广东抗疟疾模式是这样“走红”海外的

国内篇③|中医药如何拿下"国际通行证"?这些粤企正苦练"内功"

为中医药扬帆出海打call!南方日报全球深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