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海踪•国际篇②|只能当“保健品”!中药在美国离拥有合法身份还有多远?

岐黄海踪
+ 订阅

太平洋畔的旧金山,即便到了12月份,仍透着温和湿润。这座有着“西海岸门户”之称的城市,得名于100多年前的淘金热,是美国华人占比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医药最早登陆美国,并开枝散叶的地点之一。

著名的中国城入口处,“天下为公”的牌匾至今是游人必去的打卡地,东华医院的中西医学门诊就坐落在旁。“大约有30%的病人,在做完针灸、火罐等治疗后,会要求医生给他们开中药。”来自香港的针灸师吴惠轩用略显生疏的普通话向记者介绍。她毕业于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在东华医院这间门诊部执业已经两年。

不过,尽管同为中国医学治病救人的手段,在美国,如果说针灸是风头正盛的“主角”,中药则处于舞台边缘,尚待上场。

现状:疗效显著,洋针灸师也用中药辅助治疗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药。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在纽约唐人街还是旧金山的中国城,各种参行、药行林立,中药材品类丰富齐全。

“当归、杜仲、桂皮……”在旧金山中国城的依力臣参茸药行内,弥漫着一股熟悉的中草药香味,令人仿佛置身广州清平药材市场。身为这家药行董事长的刘源凯,是美国中药联商会会长,家中三代从事中药行业,早于1972年即在旧金山开店,对中医药有着特殊的感情。

刘源凯向记者展示在当地畅销的中药产品。

刘源凯的药行,中药材主要销往大大小小的针灸诊所,其中25-30%的客户是“洋针灸师”。“老外针灸师对一些常用中药品种比我们还懂,他们也了解单单靠针灸治不好病,希望借助中药来辅助治疗。”刘源凯说。

“因为缺乏充足的临床试验数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FDA”)最初曾经对中药材及中成药采取禁止的态度,市场上的中药以走私为主。”美国中药联商会副会长、国盛行董事长张瑞齐上世纪80年代来到美国从事中药贸易。他告诉记者,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允许中药以膳食补充剂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但前提是外包装不能标注功能主治和疗效等内容。

此后,中药在美国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张瑞齐旗下的公司,销售的中药材、中成药以及一些大健康品种达到3000多个,年销售额有数千万美元,“例如六味地黄丸中成药,一年能卖几千箱,很受外国人的欢迎。”

刘源凯经营的中药店的仓库。

在美国从事中药材贸易的企业也在日益增多,刘源凯介绍:“1984年美国中药联商会成立时只有20多个会员,现在已经有300多家企业加入。”

在旧金山中国城的东华医院中西医学门诊部,开放式前台旁整齐码放着一瓶瓶单方或复方的中药浓缩颗粒,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地。同样的情形,记者在华盛顿特区田小明的诊所内也见过,不少中药颗粒还出自广东药企。

“中药作为保健品正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美国的执照针灸医师多在运用中草药和针灸配合治疗多种疾病。在中药剂型上,目前除了使用传统的中药饮片以外,提炼的颗粒剂和胶囊剂因使用方便更受到欢迎。”田小明在《中医在美国发展的概况》一文中如此写道。

瓶颈:没有合法的“药”身份,无法进入医院

不过,与针灸已经取得合法地位、进入大部分保险计划并有全国统一的执照考试相比,中药在美国仍停留在“配角”的身份。

“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中药,尤其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更愿意用天然植物来治病,但中药的发展仍受到很多限制。”纽约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会长李旭辉如此表示。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类出口金额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超过一半为植物提取物出口,中成药出口2.5亿美元,占比不到7%。

“中药至今还无法进入我们医院系统,但可以在门诊部使用。”东华医院CEO张建清告诉记者。东华医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899年的东华药局。早年,饱受歧视的华人被禁止使用公共医疗服务,由西医和中医组成的东华药局便成为当地华人寻医问药的重要场所。广为人知的是,功夫明星李小龙就出生于此。但尽管95%的住院病人和80%的门诊病人都是华人,东华医院也加入了中医食疗等特色服务,中医在这间医院的服务比例仍不到1%。

“我们有6名针灸师,两间中西医结合门诊,为附近居民提供针灸、拔火罐、推拿等服务,针灸师也可以进入住院病房为需要的病人提供保险覆盖的治疗,但中医不在医疗保险计划之内,也没有合法的‘药’的身份,自然也无法进入医院药房。”张建清坦承,院内如使用中药,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院将承担巨大的风险。而门诊部的限制则相对较少,针灸师可以根据病情为病人开中药处方。“很多是不孕症的病人,通过针灸和中药一起治疗,效果很好。”吴惠轩告诉记者。

东华医院中西医学门诊坐落于旧金山唐人街上。

隐忧:没有立法,谁都可以卖中药

据悉,美国FDA对中医药和保健品的规管分为两类:其一,中药如属天然植物药,按“药”对待,可遵循FDA颁布的《植物药研制指导法规》,包括复方中药均可提出申请成为新药。不过,这一审批程序绝非易事。美国至今未有中药或中成药在FDA成功注册上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在美“闯关”十多年,三期临床试验也已经完成,但至今未能通过FDA“关口”,引发众多议论。

而大部分中药及草药均列入食品补充剂,相当于保健品。按照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规,有关食品补充剂的标签只需呈报FDA审阅留档。此类保健中药必须安全,不可含有任何有害成分,并符合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美国国家标准,也不得在标签上注明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能。

田小明认为,FDA按食品补充剂规范中草药,采取了宽松的管理方法,扩大了中草药的应用空间,有助于中药包括新开发产品在美国的发展。“一旦在FDA成功注册,中药将被纳入FDA药物规管,这也意味着针灸师将无权开具该类药物。”

他也指出:“中医中药的研究在美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范围尚小,目前可靠的科研数据尚显不足,特别是缺乏双盲法的临床结果。少数中草药制剂存在重金属和农药的污染,个别制剂含有害成分,这些少数或个别现象往往一旦被查出就会引起舆论界的负面反应。”

白宫补充替代医学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刘源凯担心的也是中药安全问题。“正是因为中药没有立法,谁都可以经营中药,所以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以前很多人以为中药是天然植物无毒无副作用,但其实中药里有毒性的不在少数。”在2017年,旧金山曾有一例“中药附子中毒事件”闹上法庭,引发轩然大波。“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对中药的声誉都会造成严重伤害。”刘源凯指出,更为严格的规管,对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将更为有利。

有感于行业的混乱,刘源凯一直致力于培训一批拥有中药专业资质的从业人员。从2007年开始,他发起三期中药培训班,除了中药学、方剂学,还讲述毒药学,将72种不同程度毒性的中药作为专门课程来讲。“每期培训班长达7个月,至今共有100多名学员参加了课程。”刘源凯说,对于斑蝥、洋金花等毒性大、不常用、易混淆的中药,他们会建议医师公会会员不要开给病人,避免发生纠纷。

2014年,美国中药联商会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创立美国分校,刘源凯担任分校校长,开办了海外首届四年制中药学学士课程。2018年6月,经过四年2000多个学时的正规教育,首批39名中药学士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毕业,这也是该校第一批海外毕业的学子。

2016年,美国中药联商会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合作,对从事中药行业15年以上的会员进行了严谨的考核和论文答辩,颁发了美国第一批中药师职称。“虽然美国还不承认中药,这些中药师的资质得不到承认,但我觉得如果要规管中药行业,首先要有一批专业人才。”刘源凯说。

【对话】

美国中药联商会会长刘源凯:

在食品和药品之间,给中药谋一个位置

南方日报:美国至今未承认中药的合法地位,您为何还要培养海外中药师?

刘源凯:旧金山湾区有5家中医药大学提供针灸课程,要考加州的针灸师执照,需要3000个学时的培训,但其中中药只占了100-120个学时。站在我们的角度,这点时间远远不能充分掌握中药的知识。FDA现在对于中药的管理还比较宽松,但一旦出事,后果就可能很严重。海外中药师、中药学士及将来的中药硕士,可以说是为中药将来在美国的发展储备人才,也有利于这个行业的规范发展。

南方日报:您觉得中药在美国是否应该寻求“药”的身份?

刘源凯: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我们商会每年都会跟政府部门开会讨论,在要不要争取改变中药目前的地位上,确实存在争议。一方面,如果承认中药是药,有利于提升中药的地位,促进中医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药变成药,很大一部分人将失去从事中药贸易的资格,目前的中医诊所、针灸师也失去处方中药的权力。以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为例,一旦在FDA注册成功,目前的销售渠道将完全不能用,需要重建一个西医的销售市场,这对短期内的销量将会是一大打击。而且常用的330种中药,如果每一种都去申请注册,将耗费巨额资金。

南方日报:您从事中药材贸易多年,目前中药进入美国市场还有哪些瓶颈?

刘源凯:中药材的质量是一大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只有6个口岸有进出口权,货源紧张,相对药材质量也会更好。现在仅深圳就有超过1万家公司有出口权,货量大了后,药材质量也参差不齐。现在我们的会员中,只要进口量比较大,都选择在中国设点先行检验才敢进口。美国对于进口中药材的检查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如果被列入黑名单,公司就面临重验、退货或销毁三种选择,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现在政府将检查费用转嫁给进口商,500多美元抽检一个品种,如果有20个品种,光检查费就需要1万多美元。这些做法也淘汰了一些小的进口商。目前业内有一个共识,就是重点经营对货源质量有信心的品种,对于货源不可靠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品种,宁可不做。

南方日报:您对中药在海外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源凯:我们一直在跟政府部门争取,能否在食品和药品之间,给中药谋求一个小小的位置。如果严格按照FDA对食品的规管,70%的中药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例如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按照食品标准,重金属含量会超标很多,但事实上作为中风的特效药,你不会当成食物天天吃。我们正在计划将中药材分等级管理。一是药食同源的,用来煲汤的中药材,可以严格要求重金属、农残等标准;二是普通常用中药;三是带有矿物、毒性的中药,可以单列出来,只有药剂师才能使用。这样的三级标准,会给中药带来一个不同的面貌。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前景?

刘源凯:针灸只是中医10多个分科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疾病针灸并不能解决,而中医用中药却可以解决。所以我们希望中医药能很快走向世界,进入主流医学。但这个过程也急不来,必须慢慢来。


文图|视频: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严慧芳 黄叙浩 彭奕菲 发自美国

策划:郎国华

统筹:刘江涛 陈韩晖

执行:王会赟 胡良光 欧旭江 王瑾 郭小戈

更多报道

为中医药扬帆出海打call!南方日报全球深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国内篇① | 粤澳“造船”助中医药“出海”

国内篇②广东抗疟疾模式是这样“走红”海外的

国内篇③|中医药如何拿下"国际通行证"?这些粤企正苦练"内功"

一线传真①|越南:每年卖出50万盒华佗再造丸

一线传真②|马来西亚:开业64年,这家中医诊所为200余万民众提供义诊

一线传真③|我们在纽约街头请老外喝广东凉茶,他们的反应让人惊讶!

一线传真④|快来围观白宫“针灸之王”田小明为美女记者施针

一线传真⑤|李小龙出生在此,中药为何进不了旧金山这间百年华人医院?

一线传真⑥|他用潮汕乡音讲述推动中医在泰国合法化的故事

一线传真⑦|加拿大这家医武馆的老外打太极逆天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