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海踪·一线传真⑥|他用潮汕乡音讲述推动中医在泰国合法化的故事

岐黄海踪
+ 订阅

泰国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第一个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也是“岐黄海踪——中医药文化全球深调研”东南亚线采访小组到访的最后一站。

在上一站的马来西亚,我们所遇到的中医人士均可以客家话、闽南话、普通话自由切换,彼此之间沟通无阻;而来到湄南河畔,不时传入的潮汕乡音,则让人倍感亲切。

中医只能用疗效说话

“我很幸运,(上世纪)90年代一到泰国,就遇上推动中医合法化,并参与其中。” 祖籍潮州饶平的林丹乾医生,如今是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泰国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见到来自故乡广东的记者,他很是感慨:“2000年泰国宣布中医合法时,只有11个中医师,到如今,这个队伍已扩展到1200多人,这其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在泰国生活几十年的林丹乾(左一)仍保留着潮汕人的喝茶习惯。

他告诉我们,中医药在泰国运用已有上百年历史,但直到2000年,泰国政府才正式批准中医合法化。“现在,除了华侨华人,越来越多泰国民众也会接受中医治疗。” 林丹乾表示,中医在泰国的生存“全凭一身真功夫、硬功夫”。“很多人西医看不好,才来找中医”,这也倒逼中医要用疗效说话:“基本只有三天期限,看不好,患者就跑了”。相比之下,针灸、推拿尤其受欢迎,而“泰国人对中药的味道还是有些难接受。”

华人办慈善中医院 免费看病

除了依靠疗效,当地华侨华人及中医师几十年如一日对民众施医赠药,也为中医在泰国获得认可打下良好基础。

在曼谷唐人街,有一家香火缭绕、前庙堂后诊所的“天华医院”,作为泰国首家慈善医院,它由6位华人出资建于1903年,百余年间,不分种族地位或区域,免费用中医中药为患者去除病痛,惠及民众甚多。

天华医院门前的寺庙香火不断。

推动中医进入泰国医保

2013年,泰国中医总会、泰国中医药学会、泰国执业中医师公会合并成泰国中医师总会,由泰国卫生部直接管理。作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民间中医组织,总会多年来为推动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不遗余力。今年,总会成立了泰国中医科学院,将民间中医组织推向科研领域新高峰。

泰国中医师总会。

如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中也包括泰国。“我们正在推动中医进入泰国国家医保体系,让中医为更多泰国人的健康服务。”林丹乾说:“在海外,中医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我们打算联合泰医一起申请。”中医、泰医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比如泰医也用生姜葛根等草药,也有穴位之说。

叶天士后代也在泰国行医

采访中,我们意外得知,祖籍江苏的泰国中医师总会常务副会长叶峰,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叶天士的后代。

叶峰(左一)带记者参观诊室。

“在我的记忆中,祖辈在苏州一带就开医馆,世代行医。”叶峰回忆,30多年前他来到泰国时,凭借着家传的特色医术,他得以立足,并积累了相当多中医治疗癌症的成功案例。

泰国中医师总会部分成员与南方日报记者合影。

中泰医结合走出本土化特色

在曼谷的机场和超市,随处可见青草药膏售卖,它不仅是当地人家居生活常用品,也是游客到泰国必带的手信。

青草药膏中含有薄荷、樟脑,这些成分在中药外用品中也很常见。

中药、泰药有相通之处,将中、泰医结合,兼收并蓄可谓是泰国中医本土化的一大体现。

在曼谷中医院,院长、董事长卢松盛向记者展示泰药巴莿。

年近8旬、祖籍广东普宁的桐发中医院院长张永发说,在中国国内,中西医结合比较常见,但泰国法律禁止中西医结合,中医师禁止开西药做手术,“我们就参考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将泰式按摩、泰草药融入我们治疗中,这种综合疗法,让泰国人很受用。”张永发的医院也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

在泰国桐发中医院,院长张永发正在为一位患者施针。

泰国副总理中医药点赞

12月17日,我们来到泰国第一家设立中医专业的公立大学——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这所大学目前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展开了多种交流合作,双方合作完成了中药泰药研究实验室的组建工作;开展了泰国诗琳通公主科研基金项目。

庄甲盛大学校长苏玛丽(左二)接受了采访。

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驻泰国办事处主任曹作军介绍,双方还合作设立了庄甲盛皇家大学附属中医门诊,用中医服务10万多人次,培养中医本科学生800多名,已经考取医生执照的有42多位,硕士40多名博士6位。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主管领导曾参观诊所,对双方为海外中医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肯定。

就在12月初,因为在推动中泰中医药合作发展上做出贡献,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被授牌“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泰国副总理巴金·詹东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中医药必将为保障泰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龚春辉 李卓 欧旭江

视频:李卓

摄影:李卓 欧旭江


更多报道

为中医药扬帆出海打call!南方日报全球深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国内篇① | 粤澳“造船”助中医药“出海”

国内篇②广东抗疟疾模式是这样“走红”海外的

国内篇③|中医药如何拿下"国际通行证"?这些粤企正苦练"内功"

一线传真①|越南:每年卖出50万盒华佗再造丸

一线传真②|马来西亚:开业64年,这家中医诊所为200余万民众提供义诊

一线传真③|我们在纽约街头请老外喝广东凉茶,他们的反应让人惊讶!

一线传真④|快来围观白宫“针灸之王”田小明为美女记者施针

一线传真⑤|李小龙出生在此,中药为何进不了旧金山这间百年华人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