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重奖”首开先河,助推珠海企业创新成果“上天入海”|特区印记④

南方日报

一辆价值29万元的奥迪车子,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还有高达上百万元的票子——这是1992年3月,珠海对三名科技特等奖人员的奖励。珠海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犹如一声惊雷,轰动海内外。

“人才东南飞”盛况逐步显现。仅1992年,珠海就收到500多封海外留学生的信函,十多名留学生落户珠海,全市新增28个科技项目,总投资6亿元。一大批知名企业在此期间成长、壮大。丽珠医药、远光软件、金山软件,这些珠海的龙头企业,都曾是科技重奖的受益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延续这一改革思路,珠海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创新成果“上天入海”。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如今的珠海,站在发展新风口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创新性的做法,广聚天下英才,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回过头看26年前的科技重奖,其紧紧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新机遇,书写了我国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新篇章,凝聚了珠海人敢想敢干的勇气和担当,成为珠海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的亮丽注脚。

(▲戳上方视频,时长4分20秒)

首批“科技富翁”诞生

奖钱奖房奖汽车

在原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看来,珠海在国内首开“科技重奖”并非偶然。

“当时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起云涌;国内,知识分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明确。但总的来说,科技人员所获得的报酬和所作出的贡献还是不相称。”卓家伦告诉记者,珠海在1988年就提出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但特区要迅速改变经济基础薄弱和人才缺乏的现状,单纯靠优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科技进步激励机制,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珠海“科技重奖”由此诞生,市科委负责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办法。

除了要求技术水平高之外,此次评选另一重要突破就是首次把科技成果转化后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考核标准,要求税后利润须达500万元以上。同时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也比较高,像人均产值、人均利税、资金利润率、投入产出比等经济指标均处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原珠海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蔡如意 摄

但这种“破天荒”的做法也迎来许多质疑声。

“有人说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不过一两万元,小小珠海有什么了不起,科技成果值得奖励上百万元?有人说珠海‘科技重奖’不具有普遍性,在其他地方行不通。还有人质问说,珠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能拿奖百万,那些大名鼎鼎的‘两弹一星’功勋们该奖励什么?”卓家伦回忆,为了阻止珠海“异想天开”的“物质刺激”,当时还有国家部委领导找到广东省科委领导,对科技重奖提出不同意见。

这些声音一度让卓家伦等相关人员心中忐忑。就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二次视察珠海,就改革开放的诸多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要讲话。

“梁广大书记亲自跟小平同志汇报,我们珠海准备给予在科技领域贡献突出的人重奖,奖房子、奖汽车、奖百万现金,小平同志听了以后就竖着大拇指用四川话跟他说,‘我赞成’。”卓家伦回忆说。

这种肯定使珠海最终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和非议。经过一年的酝酿和准备,1992年3月9日,珠海首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终于落地。首届大会共5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3个、一等奖1个、四等奖1个。

3个特等奖中,带领团队研制出“丽珠得乐”冲剂的珠海丽珠医药研究所所长和副总工程师徐庆中及其4名助手共领取约111万元的奖金,徐庆中个人获得奥迪牌小轿车1台、住宅一套;凝血酶研制者、珠海特区生化制药厂厂长迟斌元获得小汽车一辆、住房一套及约26万元奖金;开发出程控交换机的珠海特区通讯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沈定兴获得小汽车一辆、住房一套,并与其助手共获奖金约21万元。

图为 1993 年 6 月 25 日,珠海市的迟斌元发明了新型止血药“凝血酶”并用于生产, 获得了一套住房、26 万多元人民币和一辆小轿车作为奖励。

110多万元的奖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什么标准?卓家伦清晰地记得,“宣布奖金金额的时候,全场都沸腾了,我们当时一个月工资也才200多元。”

而作为“科技重奖”获得者的一员,亚仿公司总经理游景玉则回忆道:“当时不要说百万重奖,就是拿出5万元来奖励科技人才都不容易。但在争议中,珠海还是走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人才洼地”效应初显

一个月内收到270多封合作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1992年整整一年,珠海科技重奖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并在科技界引发了知识价值的大讨论。

“颁奖之后不久,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议论最多的议题,正是珠海的科技重奖。”卓家伦说,首届大会结束后不久,他便收到了一封上海科技人员的信,“信里面说,这段时间,上海科技界议论最多的话题,其中一个就是珠海的‘科技重奖’。”

全国各地也纷纷前来珠海学习取经,很多地方政府都结合本地的实际出台了相关的重奖措施。珠海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聚焦点,并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和资金到珠海落户。

据不完全统计,在首届大会举行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珠海市科技部门就收到270多封要求与珠海合作开发科技项目的信函,先后有260多人次携带近百个项目前来洽谈。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医药等多种高科技领域。一些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集团也闻风而动,南下珠海。

图为丽珠医药的智能生产车间。关铭荣 摄

另据统计,仅1992年一年,珠海就收到500多封海外留学生的信函,十多名留学生落户珠海;新增28个科技项目,总投资6亿元。这给当时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活力,同年珠海有6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而在实施科技重奖的前三年中,共有2.3万名科技人员、8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要求到珠海,5000多人次携400多项科技成果来珠海洽谈合作,吸引投资8亿多元人民币。

“尽管有许多满怀激情和远大抱负的科技人才后来没有留在珠海,一些获得科技重奖的企业也因各种各样原因衰落了,但总的来说,这个政策对珠海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比较大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也真正深入人心。”卓家伦说。

当徐庆中等人领下百万大奖时,坐在台下观礼的时任珠海“远方电脑”总经理陈利浩深深地被感动:“中国知识分子的劳动与价值终于得到社会认同和肯定。终有一天,我们‘远方’也会站在这领奖台上。”

两年后的第三届科技重奖,陈利浩果然有幸成为特等奖的首席获奖者。其一手创办的远光软件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系统供应商。

除了远光软件外,丽珠医药、金山软件……这些珠海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都曾是科技重奖的受益者。依托科技重奖,珠海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项目,它们日益成为推动珠海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资源。

改革精神延续至今

注重科技创新 助力城市发展

2010年,张云飞从香港来到珠海,创立了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几年时间,他让无人船的梦想变成现实。

为何选择珠海创业?“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成本低,人才政策好,幸福感强。”张云飞的选择,表明如今的珠海对于高科技人才仍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这说明当初改革的精神,和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都得到了较好的延续。”卓家伦说,在重奖之后,珠海便开始着手制定一个政策体系,希望能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让先进的技术成果能够在珠海不断涌现,进一步完善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

1999年7月,珠海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珠海市技术入股与提成条例》,首次将技术入股写进地方法规,建立和完善了技术成果入股提成的激励机制。

随后的十多年间,珠海不断强化人才战略,出台多种引才纳才新政,打造人才高地。

2007年,新的《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了“珠海市自主创新促进奖”,将科技奖励范围扩大到市场自发性的创新组织和活动。

2013年,珠海实施全国首部人才开发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明确支持境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个人在珠海开展业务,并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人才开发财政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增长机制。

2016年,《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在“技术入股”的基础上,增加包括研发技能、管理才能等在内的“人力资本入股”。

今年4月,珠海又进一步吹响新一轮人才发展战略的号角,5年拟投资67亿元,打造更优的人才新政,各项激励细则正陆续出台中。

截至2018年10月,珠海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4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26.6%。共引进了诺贝尔奖得主2名、院士26名、海外国家级高端人才118名、招收培养博士后121名、吸引近4000名博士超18500名硕士在珠海工作,累计接收留学回国人员近8000名。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今,珠海布局未来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高端人才,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探索,经济发展呈现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势头。

2017年,珠海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78家,同比增逾87.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约66.3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9%,PCT申请量累计达1312件。每万名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居全省第二。

系列报道延伸阅读:

《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拱北:30年前关员刚来时,看到这里的荒凉直想哭|特区印记①》

《最美情侣路是怎么建成的?珠海首任规划局局长讲述特区建设史|特区印记②》

《航展惊艳世界背后,原来珠海建成了当年全国最现代的机场|特区印记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拍摄/剪辑】蔡如意  张宸嘉

【策划/统筹】高静宁 林郁鸿


编辑 叶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