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本次通话可能会被录音”——你通过电话报修、咨询、甚至购买服务,这句台词一定会出现。
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随手打个车时,会面对同样的情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本次打车可能会被录音甚至录像。”
5月22日,广州市法制办会同市交委起草了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在市法制办官方网站发布了草案征求意见稿。
文件那么长,就让+访君来为你们画个重点:
作为利益相关的两方,乘客和司机会怎么看呢?
先戳视频看看乘客的想法:
《条例》关键有哪些?
◎拒载一次最高罚款2000元
司机的哪些行为会受到警告或处罚?举几个例子让你们感受一下严厉程度:
不按乘客要求开窗,不行!
不按乘客指定路线行驶,不行!
不按乘客要求开关音箱,不行!
违反以上任一条,轻则警告,重则罚款500到2000不等,甚至暂扣《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三日以上七日以下。
还有乘客们最关心的拒载问题,《条例》也明确规定:除乘客是醉酒者等六种法定情形外,不得拒载或者中途终止载客,违规者责令改正,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拟在车内增设视频监控和录音
本次《条例》还对车内的设备作了规定:“在车辆许可条件中,除取得巡游出租汽车《道路运输证》,具有相应的巡游出租汽车运力指标外,车辆还应配置具备驾驶员从业资格信息显示、电子支付、卫星定位、调度管理、电召、视频监控及录音、应急报警、服务评价等功能的车载终端,并将相关信息数据接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平台。”
公开隐私能换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吗?
在对出租车的搭乘体验方面,有85%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曾经被拒载过,并且有85%的被拒载乘客认为司机会挑客的原因是“主管部门或 出租车公司监管缺失”。
那么,在出租车上安装监控摄像头或者录音能够监督司机服务吗?
+访君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公司的出租车司机,他们表示,并不介意安装摄像头来监督服务,来自广骏集团的某位司机说:“我们平时就很老实的,你装或者不装都无所谓。”
其实交通工具上安装监控设备并不少见,比如公交车上的监控摄像头,完善公共监控也一直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方向。在采访过程中,+访君也看到已经有部分较新的车辆本身就已经配备相关的监控设备。
◎从乘客的角度考虑,监控设备是否侵犯到了隐私?
屠先生接受采访说:“录音还是可以的,录像就不用了吧。”
廖小姐说:“还是会有隐私方面的考虑,因为有时候会在车上打电话、谈工作之类的。”
另一部分接受采访的乘客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位女士就说:“一般坐这种网约车或者出租车其实是属于公共场所,所以应该是不涉及太多隐私,它主要还是去监管司机而不是窥探客人的隐私。”
相较于担心隐私,陈小姐更担心这个方法是否能够落实:“监控可能会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但实际的使用不一定能保证它真正有效,因为我觉得怎样能让监控起到百分之百有效是一个问题。”
◎从司机的角度,监控设备意味着什么?
虽然新的《条例》是在乘客安全事件频发的环境下提出的,但其实,对于司机来说,“安全”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在出租车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陌生人”相处,司机与乘客双方面对的困扰是差不多的。
就像利士风的李师傅说的:“每一个服务行业都面临一样的问题,不单单是出租车,作为司机,我们也会遇到难搞的乘客,但是很少有人会关注我们这样的群体。”
+访君采访到几家出租车公司的司机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拒载是出租车行业的顽疾,然而反馈渠道的不完善以及事后追责不到位以及缺少证据“实锤”,让乘客很少选择主动发声投诉。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只有7.5%的人表示投诉过出租车的拒载情况,而对投诉结果满意的不到三分之一。
不管是乘客还是司机,事后投诉处理都是一件麻烦事,因为缺少证据,而新规所提出的监控设备,使得原本封闭的空间变成一个可记录、行程可追溯的准公共空间,包括警报装置在内,将出租车变成了一个实时联动的互联网系统。这样的环境改变,能否让服务方和被服务方都更加舒心呢,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如果您对《条例》有意见,或者有关于广州出租车服务的建议,欢迎戳这里发声。
出行要顺心,关注更多广州出行话题,请戳链接回顾:
同时也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南方+访粉丝群”,与小伙伴们一起,聊新鲜有趣的话题,说不定下期就“翻牌”您的话题!
【采访/拍摄】马艺天 吴帆
【文字】马艺天 吴帆
【来源】南方+、大洋网等
【策划】郑佳欣 林丽丽
【统筹】黎咏芝 罗莎
【出品】珠三角全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