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回归,“有前科”司机能否从事网约车?乘客们说……

南方+访
+ 订阅

最近,“网约车”无疑是网络热词,而近日,一则广州严查“无证”网约车的消息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对此,经常乘坐网约车的大家怎么看呢?戳视频,看看大家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网约车司机的“自我修养”

1月17日,广州首批网约车驾驶员证正式发放。这张证件的大小和居民二代身份证差不多,只是背后有“广州市出租汽车资格证”的字样。

如何才能拿到这张证成为“有证司机”?

据了解,在2017年年初的驾驶员网络预约报名中,广州共有 2334 名驾驶员网络预约报名,但最后仅有19人参加了首场网约车资格证考试,2人通过,通过率仅为1成。

报名人数少,通过率低,大多数网约车司机在那个时候都在新市场边上观望,到了同年9月,广州已组织网约车驾驶员考试16626人次,共核发驾驶员证4818张。

2017年11月15日,广州市交委在其官网公布了《广州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大纲》(包括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以下简称“《大纲》”)和《广州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

滴滴车司机吴师傅在与记者聊天过程中表示,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和普通驾照的科目一考试差不多。但除了普通的驾驶安全类的问题,大纲中还有“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位于什么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什么路”等考“活地图”的题目。

广州市交委公布上述大纲及题库时,明确表示考试改革将自2017年12月1日起执行,原来执行的相关文件将同时废止。

网约车如何监管

网约车考试改革难度降低,但是并不能杜绝“无证”司机和“马甲”车,不少+访观众都表示遇到过来车和平台派车车牌不符的情况。

据南都此前的报道,提供网约车代注册服务的代理商并不少见,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能任意帮司机修改车牌户籍、车龄以及驾龄,这也给网约车市场埋下了众多安全隐患。

+访观众@Xiong说:“有一次我打顺风车,上车后司机仍然不停在刷单。按平台规定,顺风车启程后停止接单的,所以他是用了另一个手机另一个账号,想再接一个客人多赚一笔。”

19日凌晨,滴滴顺风车服务回归,网友@时间测评体验了新版顺风车功能,让我们来看看重点:

◎打开滴滴顺风车之后,司机和乘客都需要完成六个步骤才能使用;

◎注册身份证验证时,需上传身份证照片并完成人脸识别;

◎若之前进行过身份验证,此次验证必须与之前的信息一致,否则无法通过;

◎接单身份验证、夜间出行保护、顺丰出行保障三个步骤必须点开并停留十秒以上才算完成;

◎除此之外,用户还需要完成安全答题和更换默认头像,六个步骤完成之后才可以正式使用顺风车。

平台的其他服务也做出了相关的调整。

据报道,滴滴平台专项整治人车不符,坚决零容忍。快车、专车、豪华车每次出车前司机需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在紧急求助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让紧急求助的按钮位置更加显著,并且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无证有前科,你约还是不约?

除了平台方面可控的因素以外,“无证”司机的前科记录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司机的背景审查,大家的态度相对宽松。

●乘客声音

+访粉丝群对于是否应该限制有前科的人从事网约车服务这一问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地上有只榴莲:“是网约车平台管理不行,就算没前科难道就不会出事了?”

@Dennis:“这不好说吧,不要一棒子打死吧。”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有不少人表示,不太赞同将网约车平台的监管特殊化。

@管理员:“这能怎么管,不用小题大做啊。其他行业怎么查怎么核对怎么办,没必要特殊要求滴滴。”

也有人表示,网约车平台的监管不能只从司机方面进行。

@.V:“监管方面的话应该也是需要乘客配合的吧,目前想到的只有坐滴滴的时候有个紧急呼叫系统,周围的车辆可以进行追踪这个吧。”

但根据南方+访发起的问卷调查“您是否介意网约车司机从业人员有前科”,有86.67%的调查对象表示“出乎意料,很没有安全感”;仅有13.33%的人表示“无所谓”。

而对于最近频发的网约车安全事件,33.3%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以后会选择正规的出租车”出行;53.33%的人觉得应该视情况而定;依旧将网约车作为第一选择的占13.33%。

在回答“您觉得有前科的人是否适合从事网约车行业?”这个问题时,两种答案几乎各占一半。

●司机声音

“这个事情呢,不是只有在滴滴的,你做其他工作的一样会出现个别这样(有前科)的人。”全职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郭师傅对记者说,“之前他们(网约车平台和交管部门)也有在抓那种车牌不符的,但是现在顺风车业务停掉之后对我们影响很大的,我昨晚有一单跑到很远,回来的时候因为不能接顺风车,只好空车回,这样就很亏。”

而对于滴滴平台的人脸识别才能出车规定,郭师傅表示,其实没有很大用处。

政府部门监管、乘客安全意识加上平台主动作为,是否就能“净化”网约车的市场环境?在共享经济越来越受欢迎的同时,服务和监管还能做些什么跟上市场的步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同时也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南方+访粉丝群”,与小伙伴们一起,聊新鲜有趣的话题,说不定下期就“翻牌”您的话题!

回顾往期话题:

●视频|左手妈妈靓照,右手节日祝福,票圈孝子为啥被吐槽?听听大家怎么说

●广州出租车调价,“堵车费”涨69%!堵车“加价”该谁埋单?|南方+访

●给老板发语音被批工作态度差?发微信这些禁区勿入(附视频)|南方+访

追热点,采街坊,你的回答我们来听,欢迎各位关注街访南方号“南方+访”。

【采访/拍摄】马艺天 吴帆

【文字】马艺天

【来源】南方+、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

【策划】郑佳欣 林丽丽

【统筹】黎咏芝 罗莎

【出品】珠三角全媒体编辑部

编辑 马艺天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