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顺德明确提出研究“大良—容桂”一体化发展课题,推动顺德“强中心”战略,并且还提出“强中心”战略要向伦教拓展。面对新一轮大发展,大良、容桂、伦教如何主动出击,谋划未来愿景?
近期召开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第三次党代会上,顺德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研究“大良—容桂”一体化发展课题,推动顺德“强中心”战略。大良在这个战略中将连同容桂发挥对全区其他镇街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1月17日,大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显强接受媒体专访,畅谈大良携手容桂一体化发展未来计划。
◎“强中心”在于做好集聚、引领、服务和辐射
记者:“大良—容桂”一体化发展课题引领全区城市现代化建设,大良社会各界都很振奋,大良如何围绕区党代会精神,打造“强中心”,做好集聚、引领、服务和辐射?
吴显强:大良和容桂两个街道的综合实力都比较强,城市发展程度相对高,作为顺德中心城区,要实现1+1>2效果,承担起对全区其他镇街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
首先两个镇街会高标准开展中心城区规划,目前,正由顺德区发规统局牵头,联合大良、容桂按照150万人口规模开展中心城区规划,计划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引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打造顺德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果“展示窗”。规划出台后,我们将结合中心城区城市形态三年提升计划认真落实,促进大良城市面貌上新台阶。
例如“大良—容桂”要形成中心城区外联内通的交通格局。大良街道正在全力协助推进佛山地铁3号线建设,配合开展伦桂路、凤翔路、南国路、105国道等一批骨干路网的改造提升,并打通大门东路等“断头路”。接下来除了配合开展肇顺南轨道建设及佛山地铁11、13号线相关工作,将重点研究做好容桂交通路网的对接(按计划容奇大桥东西两侧各增加一条通道,目前具体选址正在论证),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交通格局,提升中心城区辐射能力。
下阶段,大良将打造中心城区融合发展高潮区。目前德胜河“一河两岸”是“大良—容桂”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也是展示中心城区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高潮区,目前南岸(容桂)“三旧”改造已成雏形,北岸(大良)要快马加鞭。大良街道将在区的统筹下加快德胜河北岸建设,高标准实施北岸的美化、亮化、绿化,加快德胜河北岸滨河公园建设,推动德胜西路改造提升工程尽快实施。同时,优化产业形态和产业布局,落实好德胜河北岸的“三旧”改造,特别是核心区600亩的连片改造。另外,配合区开展顺德糖厂的活化和规划中的顺德工业走廊建设,加强南、北岸的协调发展,促进德胜河两岸的整体提升。
◎以产业错位发展完善城市空间架构和城市形态
记者:大良有南方智谷(高水平产学研平台)、有众创金融街(金融服务平台),可以说在顺德区,大良的产业服务能力特别强,如何在“大良—容桂”一体化发展中将这个优势放大?
吴显强:大良前期已做过产业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推进落实,围绕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结合大良东区和新城区、中部老城区、105国道以西三个片区发展现状及特点,推动各有侧重、总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大良的产城融合和生态宜居,突出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和魅力。
首先,大良会配合区开展金融小镇建设,抓住金融小镇启动区和一期拓展区都在大良的机遇,在现有基础上推动金融产业、项目、基金和人才进一步向大良集聚,完善产业链,扩大并深化金融产业对本土制造业的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凤城产业基金的使用和引领,促进金融产业尤其是新金融服务业发挥好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培育孵化作用,继续完善企业服务,促成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大良并且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其次,利用产学研融合平台——南方智谷,区级工业园(五沙工业园)等配套设施,深化深化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带动大良其他产学研平台整体发展,并打造高端制造业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强与区联动,做好人才招揽、招商引资特别是新兴产业项目的引入,主动承接深圳优质项目溢出。
另外,大良还将构建文化旅游平台,即通过欢乐小镇建设推进顺德华侨城项目配套建设,力促顺德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在2019年上半年建成并对外营业,发挥顺德华侨城项目对大良文化、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的龙头作用。同时开展以旧寨为中心的苏岗、南江片区改造提升,围绕山脉、水道和传统村落,营造富含岭南文化,集山、水、居、游为一体的新岭南水乡,打造以顺峰山公园及旧寨等周边区域为核心的欢乐小镇,完善东部片区和新城区的生态环境和产业业态。
◎将大良中部老城区“串连”成文化旅游商务区
记者:大良有“凤城”之称,辖区集中了很多顺德传统文化,而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要能留住人、吸引人,城市文化是必不可少元素,这方面大良有没有一些规划设想?
吴显强:大良中部是老城区,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有4个片区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可以活化利用的历史建筑和具有休闲观光价值的自然景点多,但比较分散。所以大良现有“一手好牌”,关键看怎么打。
首先,大良会配合区规划部门开展清晖园周边片区发展规划。以清晖园为中心,围绕华盖里、华盖路步行街、宝华巷、莘村大街、金榜社区等区域,并向东拓展到钟楼公园一带,开展一体化发展规划,将这一片区打造为顺德历史文化高地和休闲旅游“签到点”。
另外,还将探索激活大良河的水文化,即清晖园片区向西就是大良河,这是大良的母亲河,历史积淀深厚。目前正在开展河涌治理和绿化建设,大良河凤城食都到105国道段正在进行滨河景观建设(约3公里长)。
最终,大良会计划借助地铁3号线和城市慢行系统(绿道、栈道、水道等),将分散的景点、消费点串连成线,将文化、旅游、创意、餐饮等不同的行业编织成产业链,提升老城区的文化内涵和城市价值。
◎提升教育、医疗等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
记者:大良提到要有作为顺德中心城区的首位责任意识,那如何立足服务全区、辐射周边,例如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如何着力解决群众呼声?
吴显强:大良在教育方面,提质量,增资源。一是继续深化教育改革,除了继续推动西山、本原两大教育集团整体提升,加强凤城实验学校建设,2018年计划将集团化办学的覆盖范围扩大,促动现状偏弱的学校在优质资源的带动下共同提升。
二是全力新增优质学位,目前街道正在推进南江中学重建、五沙小学和聚胜小学扩建、新逢沙小学建设等项目,区主导在大良开展顺德京师励耘学校建设,并计划在逢沙片区新建4所中小学校,另外还有几所楼盘配建幼儿园将陆续移交给街道,这些基建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有效缓解大良的优质学位缺口问题。
三是加快弥补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短板,在区的支持下开展大良初中教育改革发展三年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集中力量提升初中阶段教育水平,尤其是提升公办初中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方向是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例如深化大良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通过专科联盟提高专科诊治水平,继续发展口腔等特色科室。加强与暨南大学合作,争取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省试点“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利用居村服务阵地做好家庭保健、养老照护、科学育儿、家庭文化、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
在城市管理和政府服务方面,大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配合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加快落实路边停车智能收费和果栏路立体停车场建设,通过提高车位周转和新增车位缓解停车难题。完善公交站亭建设,优化城区交通秩序(特别是提高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和工地管理。
■相关文章推荐
【撰文】尹辅华
【摄影】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