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童吃了几颗草莓竟上吐下泻!孩子有这些症状,警惕这种病

南海人民医院(佛山)
+ 订阅

春季诺如病毒高发,很多幼儿园、学校孩子都中招,而近期有一则新闻更需要家长警惕:

新闻中,5岁女孩小希吃了几颗用自来水洗过的草莓后,当天就呕吐不止,一个上午连吐了三次,饭菜一口都吃不下。到了下午,小希又开始腹泻。妈妈就给小希吃了止泻药,依然不见效,一家人觉得应该是买来的草莓有问题,以为是食物中毒,急忙带着小希前往医院就医。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小希是感染了诺如病毒。

为什么偏偏是草莓?

近日,网络上也流传一张图,有家长说孩子的老师也专门提醒过,草莓是不能简单洗了就吃的:

那这位老师说的是对的吗?水果都是用清水清洗就吃了,为什么偏偏吃草莓就特别容易中招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专家提醒,吃草莓容易感染诺如病毒,那是因为草莓等伏地生长的水果、蔬菜容易因粪便施肥或污水灌溉而被病毒污染。

春季很多家长都会趁着周末、假期带孩子去户外摘草莓,这有一定风险,切记要清洗干净再吃。

如何正确清洗草莓?

用流动水冲洗,这样可把草莓表面的病菌、农药及其他污染物除去大部分。

用淡盐水浸泡。流动水冲洗后的草莓也不要马上吃,最好再用淡盐水浸泡5分钟,再用流动水冲净。

不要摘草莓蒂。洗草莓时,千万不要把草莓蒂摘掉,去蒂的草莓若放在水中浸泡,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果实内部,造成污染。

如何判断孩子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呈现高发。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较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如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色拉、冰冻水果等,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

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很强,会随着患者的呕吐物散布到空气中,传播速度非常快。人只需要 10~100 个病毒粒子就可以致病,而且医用酒精也奈何不了它,得用更强的消毒剂来消毒。

如果感染了诺如病毒的人呕吐了,需要先在呕吐物上洒上比如「84」这样含氯的消毒液,用纸巾、抹布等遮盖物覆盖 30 分钟后才能杀灭病毒。这时再清理呕吐物,才能避免传染。

吃什么最容易感染诺如病毒?

贝类:牡蛎(生蚝)、贻贝(青口)、蛤蜊、扇贝等。

原因:贝类过滤水体取食,把水中致病的微生物留在腮、肠道等部位,食用时难以清洗。

伏地生长的果蔬:草莓等。

原因:以粪便施肥或污水灌溉时被病毒污染。

生吃鸡蛋也可能“中招”。

感染诺如病毒了怎么办?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诺如病毒,也不要慌,进行相应的退烧、止泻和补液的对症处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吃消炎药(因为没用)。

如果呕吐、腹泻比较严重(家里的宝宝、老人比较容易出现),就得赶快去医院,请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如何预防感染诺如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的权威建议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勤洗手、不喝生水,在家负责做饭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

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

贝类海水产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吃。

尽量减少到外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吃。

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自来水和桶装水最好烧开再喝,避免开水与没烧开的生水混合饮用,以防水被污染引起发病。

流行季节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减少感染机会。

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比如「84」)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以及口罩,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综合南方日报、丁香妈妈、医学界儿科频道编辑等编辑)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