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08:45
向东挺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向西深度连接中国大西南。“后千亿时代”,三水为何谋划“东进西联”?
位于佛高新区三水园的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内,数支机械臂接连进行焊接、堆码、挤拉等动作测试,动作流畅而精准。与其相距不远的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内,更多诺尔贝的量产型机械臂已运用到这家铝型材企业的生产线上。
先进装备业与制造业的完美结合,并不仅仅只在工业园内发生。三水日益强大的先进装备业集群,正随着“东进西联”的格局逐渐扩容,向着“千亿产值”进军,向着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高端延伸。
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三水的时空格局正在打开,三水要想不被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光芒掩盖,就必须积极主动挺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舞台的中心,主动承接广深资源,还要主动谋划将区域价值辐射到粤西地区,成为连接珠三角与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
◎融入广深
挺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中心
广州,是世界上最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之一,被誉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枢纽与中心”。名列中国百强区第36位的“千亿三水”,就在广州向西不到30公里处。
西江、北江、绥江在三水“三江汇流”,成为广州打通中国内陆面向全球贸易的水运大动脉。1901年12月起,中国最早的复线铁路——广三铁路开始修筑。1903年10月5日,佛山至三水一段建成通车,广三铁路与西、北江航运连接,成为通向粤西、粤北主要通道。广州与三水,曾一起构建了中国通往世界的重要窗口。
今天,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未来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分别以不到40分钟的车程,与三水“左拥右抱”;广茂铁路、广珠铁路、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肇城际轨道等在三水“交错穿行”。根据规划,未来佛山将有共计10条地铁线与广州地铁线网中的13条地铁线实现无缝对接,途经三水的佛山地铁4号线将于今年开建。此外,G321国道、G324国道,二广高速、珠二环高速、佛山一环、肇花高速、佛清从高速等8条干线,将三水环绕在中心。从空间格局上观察,三水已经站上了泛珠三角经济动脉的“节点”。
目前,广佛正在密切联手构建“超级城市”,广佛强强联手拉开中国“最强大脑”+“最强工匠”的全球创新空间。黄福洪表示,创新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能否高效、精准对接,将决定区域发展能否快速提升创新竞争力。如何增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降低创新成本,将成为新的“三水故事”。2016年,三水GDP近1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168.38亿元,已经是地级市级别的体量。三水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较低的发展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依托成熟的制造业产业优势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孵化,并且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因此可以说,在区域融合的大环境里,三水、广州、深圳的企业,都将是珠三角同一个平台上的企业,在创新资源上,大家同享珠三角湾区城市群市场平台的机会是平等的。
“佛山正与广州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三水与花都正在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这为三水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创造了机遇,也使三水挺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中心成为可能。”黄福洪认为,三水除了对接广州的创新资源之外,进一步强化与深圳的连接也是未来三水发展的战略要点。
◎辐射粤西
成为连接大西南的“桥头堡”
翻开中国地理版图,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三水,一直是珠三角通往内陆的“黄金水道”,连接着中国沿海最活跃的市场与中国内陆最丰富的资源。早在100多年以前,英国人就在三水设立了海关。
2014年12月26日,粤桂黔三省区签署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为粤桂黔合作带来巨大想象空间;港口、保税区及通关制度创新,正在为中国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推动泛珠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从广东到南宁、贵州,再到东盟,以高铁为纽带,一条国际旅游黄金线呼之欲出;从珠三角到北部湾,以产业协作分工为核心,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完备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强势崛起;从广东自贸区到东盟自贸区,以要素便捷流通为目标,一个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大市场加速形成。
三水工业化进程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开始加速。受益于珠三角产业转移,三水经历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例,作为三水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载体,乐平镇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9亿元,其中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重达47.4%。一个涵盖机器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模具制造等行业的先进装备产业集群逐渐成形。根据规划,今后五年乐平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比重80%以上。
作为广佛肇区域中心,三水背靠产值超8000亿元的佛山和肇庆两大国家级高新区,已然形成了横跨东西两翼的巨大资源平台。同时,三水位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带融合”位置,如何把“三带”打造成产业共建圈、区域协作圈,更好地接受广深、禅桂等地的“溢出”,辐射带动粤西地区乃至大西南,三水显然大有可为。
■延伸
探索绿色发展的“持久动力”
事实上,三水在近10多年来始终坚持实业立区的战略布局,引进了百威、红牛、北汽福田、尼克生态文化海岸、大旗头古村活化项目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成长性强的项目;同时区域创新驱动力持续激发,其中仅去年一年,三水高新技术企业从70家增至133家,平均每6天就诞生一家高企。
目前,三水正在启动“三大千亿行动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招商引资总额超1000亿元;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五年实施重点项目投资投入超1000亿元。同时三水提出,力争到2020年,三水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3%以上。“千亿三水”正在进入一个创新驱动的全新时代。
三水致力建设珠三角“城产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并在各个领域开始发力。一个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蓝图正在显现。未来三水,将逐渐拥有领跑广东乃至全国的行政服务效率;拥有与全球接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环境;拥有充分包容山水生态的自然空间;拥有最具岭南风韵的历史人文资源;拥有和谐、开放、平安的社会环境。其中,在教育方面,计划新增投入12.8亿元,到2020年,三水要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教育名城。在医疗方面,将投入36亿元新建一批公立医疗机构。到2020年,力争医疗卫生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黄福洪表示,除了区位、产业、城市等等,未来三水最大的区域竞争“筹码”,将会是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平衡。他认为,重点项目推进聚焦三水长远的发展,招商引资着眼于动能转化,而良好的生态是三水参与未来区域竞争的最大筹码,用好自己最大的筹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据了解,三水正在推进的198个项目,总投资达2130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在生态建设方面。
【来源】南方日报
【策划】王伯乐 三宣
【撰文】林洛峰 王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