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亿起拍!南海西樵新城区一商住用地今日挂牌
赶在开学前,南海区政府组织了一场南海籍大学生走访家乡名企活动。来自“985”“211”高校的45名学子受邀,走进了多家金融机构以及绿色能源、智能制造企业,亲身感受家乡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这一事件背后,是当地政府扭转“每年上万名南海籍大学生毕业,最终回到本土就业的不足30%”这一反差的良苦用心。当下,南海正全力打造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即将启动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这些无一不对人才的需求量和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放眼广东乃至全国,流动人口红利拐点已经出现,全国人口流动呈现出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聚集的新趋势。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早已悄然打响。要谋发展,南海必须主动,但是南海的对手是谁?南海该如何参与人口争夺战?春节期间,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的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打开了回答南海之问的观察视角。
◎洄游
“空城”指数下的南海现象
在佛山市迪赛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赛纳”)2号生产车间,智能装备部的技术人员刘川正操作着机械臂,抓取传送带上的物料送往下一个生产环节。
熟悉的操作让人很难想象刘川只是一位年仅25岁、且进企业才一年的90后。但刘川并非个例。操控调试机器人的90后在这家传统五金制造企业的其他车间随处可见,单是在其智能装备组的研发部门,像这样的90后技术人员便约有20人,占到整个部门人数的20%以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特殊岗位招工难等问题逐渐凸显,通过“机器代人”改造生产线,已然成为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方式。90后“进军”工厂的现象不仅发生在迪赛纳,在南海,不少90后对工厂的印象开始改观,选择成为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的一员,而吸引他们的,正是自动化流水线上的一台台工业机器人。
作为南海制造业新生力量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大多拥有随父辈从四川、湖南等地迁居南海生活或求学的经历,南海甚至是他们的出生地,每年春节前后“洄游”于家乡和南海两地。他们握中专或以上学历,具一技之长,最终选择如父辈一样,投身南海。
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我在广州上学,读学机械电子专业,南海临近广州,有大量工作机会,所以一毕业就来了。”这是刘川的回答。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的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进一步回答了上述问题。
统计从交通的层面出发,得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成为空城率最高区域”的结论。360大数据中心认为,凭借丰富的就业机会、优渥的薪资、便利的公共设施,这些区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聚集到这里打拼。
南海所在的佛山因有超过六成的人返乡离开,在全国空城率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排行第二。制造业是佛山最重要的产业根基,南海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空城指数被认为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代表了南海乃至佛山的人才吸引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南海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8.3亿元,首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8%。随着重点项目的推进,汽车制造、3D打印、机器人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正进一步聚集南海,而铝型材、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则迎来了新一轮的工业技术改造,庞大的制造业以及工业投资则孕育起了如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在南海的落地生根。
城市面貌因产业转型而变。作为广佛地铁进入佛山的首站,“金融高新区”所在千灯湖片区已从昔日鱼塘荒地变成了南海乃至佛山最具城市气息的社区,盘踞有中国人保、美国友邦、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大厦、广发金融中心、汇丰环球运营中心等金融巨头的建筑楼群。
90后技术工人进军南海工厂,折射的正是当地产业、城市、人口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
产业、城市的变化正改变南海曾经的人口结构。这个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与区域合作领域专家袁奇峰口中“没有白领阶层的工业化发展密集区”,不但迎来了包括刘川在内90后新生力量,也开始逐渐吸引城市白领人口进驻。数据称,单是广发金融中心这么一个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的后台服务项目,便聚集了近8000名员工在当地工作、生活。
◎争夺
“空城”指数掀开的抢人大战新趋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看到“空城指数”中释放的利好同时,莞佛广深这四座城市的竞逐新态势也不容忽略。
它们不但一举拿下了全国空城率最高十大城市的前四名,更有趣的是,如今这四个城市已结成了两两结对,以“联合体”的姿态参与产业城市发展竞逐:在广佛同城化走到第八年的今天,广佛两市正联手打造“超级城市”,而深莞同城化发展也在提速。
另一项数据同样在说明着城市产业竞争的白热化态势。通过对2015年至2017年春节前10天数据进行分析,“腾讯位置大数据”发布文章称,一线城市(国家认定的“全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人口抽血”的目标正逐渐从能级较低的普通城市向能级更高的准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转移。南海所在的佛山正属于后者。
未来的城市、产业经济竞赛,归根结底体现在人口争夺战上。如今,一场没有硝烟的抢人大战已悄然开始。
在当下的广东乃至全中国,流动人口拐点已经出现,全国人口流动呈现出向北上广深聚集的新趋势,南海急需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抢人大战的对手是谁?第二,南海如何参与人口争夺?
南海的答案是东联广州。今年1月18日召开的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南海提出要紧抓“广佛同心”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核心的契机,以全球视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珠三角湾区城市群城市的合作,全力打造广佛“超级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桥头堡。
在袁奇峰看来,无论是昔日的竞争、竞合还是如今的协作,都只是广佛两市在应对珠三角竞争加剧这一挑战的必然之路。对于广佛的传统经济腹地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深圳的崛起,它正从过去的经济特区向珠三角中心城市转变,同时深莞同城化发展也将让珠三角城市的竞争愈加激烈。
而目前的种种迹象正表明,南海在广佛两市联手打造“超级城市”中的机遇和未来——广佛同城化走到第八个年,70万广州人安家南海、1262家广州企业入驻南海、广佛地铁五年搭载乘客量达到2.7亿人次。大量因产城互动而从广州涌入的城市人口,则成为了支撑南海产业、城市发展红利持续发生作用的最强劲动力。
◎新声
全球视野下的创客新都市新未来
过去一年,南海主动拥抱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潮流,推动创新驱动,全球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指标大幅增长,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但正如“空城指数”所揭示的,决定人口流向的不单单是地方经济和活跃度,它还往往取决于城市的生活成本、公共服务,这是一场综合“战争”。
为了打好这场仗,南海将“大手笔”投入。全球视野下,继去年启动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和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广东)两个平台建设之后,南海即将启动全球创客新都市,目的正是要通过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实现以新都市承接大项目好项目、以新都市集聚创新人才、以新都市培育发展新经济。
“全球创客新都市是南海城市品牌、产业品牌和人文品牌的综合体,是南海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的一个综合抓手。”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
在积聚创新人才的同时,南海启动了“大城工匠培育计划”,以南海技师学院为抓手,深化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合作,通过建设德国技术证书中心、德国精密制造技术中心、德国自动化技术中心和德系汽车技术中心,规模化培育制造业技能人才。
在此背景下,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南海技师学院共建机器人企业实训中心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对破解技能人才困境的期盼是我们加入联盟的最大动力。”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销售经理向小波说,南海民营企业发达,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走在全国前列,西门子(中国)希望把这个庞大的客户群收入囊中。但无奈人手有限,此前无法为有限数量企业提供自动化人才培训,无法进一步拓展市场。
去年成功“牵手”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广东文灿压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璟也慕名而来,张璟说,“德国企业如奔驰、大众本身就是文灿的客户,我们也是以德国技术作为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2016年1月—6月,南海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62.5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先进制造业产值963.85亿元,同比增长9.0%;高技术制造业产值307.55亿元,同比增长11.2%。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企业对掌握相应技术的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正是基于此,笔者有个设想:南海正全力打造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同时多措并举地延揽、培育包括各类人才。未来,在南海“买机器人‘送’技工”能否实现?作为一个全球制造业强区,它的人才战略该如何走出南海特色,并凭借此成为创客的热土?南海实践将打开全球创客新都市的新想象。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何帆燕 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