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家|卷筒粉,壮乡人念兹在兹的味道

南方+ 记者 2017-01-31 15:05

“排排坐,吃果果。”正月初四一大早,曾女士便和姨丈一家来到“好味道粉店”,排队品尝念叨了一年的卷筒粉。大老远,就看到等候吃粉的长龙已经排到了人行道上,她只好笑着嘱咐子侄辈们耐心等候。

卷筒粉店前,食客排队排到人行道上

千转百回,独沽一味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被誉为“壮乡故里”,县城的解放路上,分布着不少卷筒粉店,但每家一早都是热气腾腾,人头攒动,即使年节期间也不例外。年前从工作的广州回到家乡南宁,曾女士就半开玩笑地对爸妈说,去田阳的姨丈家探亲时,一定要借机饱餐一顿卷筒粉;所以初三晚上刚到田阳,就反复叮嘱表妹“明天一大早就要去排队”,没想到还是落在了后边。

等了近半个小时后,冒着热气的卷筒粉终于上了桌,还都是小学生的晚辈黄俊文、黄思颖、林柳君便迫不及待地抄起了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了卷筒粉。他们说,家里的年饭虽然很丰盛,“味道也挺好的”,但“一天不吃卷筒粉,总像少了点什么。”曾女士则“熟练”地端起碗,走到调料台前,分别舀一小汤匙榨菜、一小汤匙姜丝、一小汤匙葱末,仔细拌好,再端回餐台,坐下,斯文地一小口一小口仔细品味着,仿佛不愿失去这壮乡小吃的每一丝味道:米皮卷着馅料,似圆筒状,馅料中的叉烧肉香、莲藕的脆香、香菇的醇香、香葱的清香,混合着米皮的米香,每一种味道,都值得慢慢品尝。

食客可自行加汤及各种调料

曾女士说,她大学以前都是跟着姨丈一家在田阳生活,10多年里,卷筒粉伴随着她成长,更是离开以后味蕾上的美好记忆;即使后来到了广州一家大型外企工作,走南闯北,甚至还出过国,品尝过中外各种美味,但感觉最美的,还是家乡这道特色小吃,所以每次回家探亲,都一定要辗转赶到离南宁市近200多公里的田阳县,一是看望姨丈一家,一是品味这正宗的卷筒粉。“千转百回,独沽一味”,她一边笑着说,一边给怀中的小儿也喂了一口;还不到一岁10个月大的小嘉行吃得竟然停不住口,不停地用稚嫩的嗓音喊道,“还要,还要。”

记者观察到,前来就餐的食客,男女老少都有,一旦端到卷筒粉,大都立马开吃,即使头上冒着热汗,也顾不上去擦一下,忙着大快朵颐。

两个孩子正在狼吞虎咽吃着卷筒粉

开店一年多,笑迎八方客

曾女士的说法得到了老板娘钟姐的认可,她说,她下岗后开了这间小店,才开张一年多,生意却十分红火,除了本地人这种“熟客”外,平时更多的是来自各地的游客;自从前年底田阳开通了高铁以后,美丽的壮乡风情便吸引了八方游客,除了游览山水美景,他们也品尝当地美味,卷筒粉成为首选;而到了年节,一早赶来排队的,大多是常年在外工作的回乡游子,他们一般都忙于事业,一年也就趁着过年才回乡一次,饱餐一顿卷筒粉是过年的保留节目,以此来回味家乡的味道。

也正因此,钟姐的爱人龙先生说,他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偶尔抽空来帮帮老婆”,但春节期间每天都来帮忙,一是节日期间回乡游子特别多,顾客也就猛增;二是单位正好放假,自己帮工也“名正言顺”。

龙先生介绍说,卷筒粉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先是把大米磨成米糊,然后摊到笼屉上蒸熟,接着就卷上馅料,一道味美可口的小吃便做成了。“但是为了保证新鲜,每天的工作却很辛苦”,他说,平时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磨粉,制作馅料,早上6点就开门迎客,因为上班族往往把卷筒粉当早餐;老年人则像广州的喝早茶,细嚼慢咽了一份卷筒粉,还会去舀上一碗清汤,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慢慢喝汤。龙先生说,春节期间毕竟大家都放假,虽然有很多游子要来品尝这“家乡味道”,但他们也体贴店主的辛苦,往往早上7点左右才来排队,所以他和钟姐能稍微轻松些,但也要5点钟就起来开始工作,保证7点钟能准时营业。即使如此,这个才开张一年多的10多平方米的小店,这几天每天都接待食客300多人,“大多是那些追寻‘故乡味道’的人们。”说到此,记者点的卷筒粉也到了,不顾热烫,记者就做了饕餮之徒,果然如曾女士说的那么好吃,而且每份只需6元,就可以让你吃的肚皮圆圆。

朴实的龙先生说,每家店都这么忙活,旁边的那家开了10多年了,也是10多平方米的小店,这几天也是来客如云。记者沿街边走了一遭,发现每家卷筒粉店前,排队的食客都排到了马路边。

【记者】魏方

【通讯员】黄晓春

【校对】罗文峰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