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两会”|陈奕威为惠州“打广告”:空气有点甜,来尽情地呼吸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贯彻中央精神,符合广东实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惠州做好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要有新举措,我们将努力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推动今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确保2017年完成脱贫攻坚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核心任务”,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多作贡献。
陈奕威表示,2016年在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惠州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经济发展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态势,生态环境保持了持续优良态势,民生质量保持了不断改善态势。2017年,惠州将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率先跨越,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海绵行动”、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营造一流营商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新目标定位
把绿色化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去年11月底召开的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奋斗目标。新目标定位贯彻落实了中央和省委精神,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必然选择,是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内在要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惠民之州的继承和发展。
陈奕威表示,惠州将以绿色化为引领,把绿色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着力打造智造高地、区域枢纽、生态名城、文化强市、惠民之州,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路子,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六区联动”抓实“八大抓手”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广东率先全面转型。陈奕威表示,惠州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去年以来惠州发展“绿色引擎”——潼湖生态智慧区吸引了思科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华大基因惠州基地等国内外一大批引领性创新项目聚集。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把智慧区打造成为“广东硅谷”。
陈奕威表示,惠州将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六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六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促进创新要素高端聚集、高度聚集和高速聚集。同时,抓紧抓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融合等创新驱动“八大抓手”。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00家,建成广东省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把实施“海绵行动”落实在发展上
陈奕威表示,惠州将围绕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加快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园区。大力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研究出台“含金量”更高的惠企利企政策,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惠州制定实施了“海绵行动”。陈奕威表示,要把实施“海绵行动”落实在发展上,通过发挥海绵的“吸纳”和“挤出”功能,一方面更多更好地吸纳深圳外溢的先进生产力、创新要素和优秀人才,加快惠州发展,打造珠三角创新成果产业化高地;另一方面积极争当珠三角带动辐射粤东西北的“桥头堡”,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合作,加快百里滨海现代产业带、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两条产业带”建设,为广东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三个半个小时”目标
赣深高铁惠州段开建、汕湛高速惠清段启动、潮惠高速通车……近期惠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传来不少好消息。
陈奕威表示,“十三五”期间,惠州将全力推进以海港、空港和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宽带通信网“两港三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具综合实力的区域枢纽,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支撑。未来几年惠州每年有一条高速竣工、有一条轨道开工,希望通过努力,实现“三个半个小时”的目标,即所有乡镇半个小时都能上高速、所有县(区)半个小时都能到市区、惠州与广州深圳乃至香港能够形成“半小时生活圈”。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罗锐
【图片】梁维春
【通讯员】刘君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