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每个世界级湾区都有“生态担当”,惠州为何独树“山水城市”?
日前,惠城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惠城区政府、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提出,未来5年,惠城区将构筑山江湖城一体绿地系统,形成“四心两江多带”城市绿地结构,助推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14项相关工程总投资约1049亿元
《规划》范围为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其中惠城区规划面积1157平方公里,仲恺高新区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惠城区将建设成区域高端服务功能区、珠三角东部都市区重要城区、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三宜城乡”首善之区;其功能区布局为调整优化区、重点拓展区、农业与乡村发展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
仲恺高新区将打造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三个转型”示范区,其主体功能区布局为重点拓展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
《规划》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内容设计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等方面入手,共计114项,总投资估算1049.204亿元。
形成“四心两江多带”城市绿地结构
《规划》提出“绿色生活”概念,将城市建设与绿地系统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区域特有的两江一湖优势和丰富的山体等自然资源及各类历史人文资源,构筑融山、江、湖、城于一体的绿地系统,形成“四心两江多带”的城市绿地结构。
其中,四心包括:西湖文化景观游憩中心、江北休闲中心、金山湖景观休闲中心、西枝江-淡水河体育休闲中心;两江为东江、西枝江滨江景观轴,建设游憩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生态合理的开放绿地,发挥综合功能,形成城市绿色生态文化景观轴;多带包括在道路红线内及两侧一定用地范围加强绿化建设,形成贯穿城市的带状绿色空间,并以景观道路衔接不同类型的绿地景观和重要景观节点,在空间形态与功能上将散布的点状、面状的绿地空间有机衔接,构筑城市绿化景观网络。
《规划》还提出,大力推行城市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
在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方面,《规划》提出,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对乡村风景林进行修复改造,套种和间种乡土阔叶树种,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和物种多样性,实现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分散居住型村庄达15%以上。
西湖风景区划出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提出,不断增强和完善生态功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东江提供充足洁净的淡水资源。
在淡水资源保护方面,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划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外,划出外围保护地带,局部重点地区划为“特别管制区”;在潼湖湿地设立保护区,植被恢复,推进弃耕还湖、弃陆还水,成为惠州市调节洪涝灾害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结合淡水河污染治理和远景淡水湖地区的环境建设,延续山水城市特色,集合现代发展理念,构建生态型城市水体景观;推进潼湖湿地的综合环境建设,构建远景城市地区的生态型城市水体景观。
《规划》还提出,主要整治河段是洛塘渠、木沥河、马过渡河、潼湖流域的主要河段以及其他需要实施整治工程的重点河段,区内各主要河流达到相应的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省控以上断面过境河流水质优于Ⅲ类不低于70%,并消除区域内的劣Ⅴ类水体。
对多个领域大气环境实行在线监控
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规划》提出,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黄标车淘汰,全面推行“黄标车”限行措施,基本淘汰黄标车,鼓励国I、国II老旧车辆淘汰。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逐步使用天然气、电等新能源公交车替换柴油公交车。加快各行业老旧车辆更新,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
其中,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鼓励宾馆酒店等服务行业推进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等高效能源利用设施,工业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规划》还提出,加强施工及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推广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建立扬尘源动态信息库和颗粒物在线监控系统。
同时,进一步创新监控手段,逐步推进锅炉、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源全过程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强化锅炉在线监管,对重点监管企业、重点控制区域、废气排放不稳定的锅炉实行在线监控,强化锅炉废气处置设施的监管;加油站、储油库等应按要求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开展规模化餐饮企业在线监控试点,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全区大气环境质量预警监控平台,组织开展区内空气监测点位的升级改造工作,为建立全市空气环境监测监控网络体系提供重要支持。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卢慧
【通讯员】陈美君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