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姚明离篮协主席越来越近,篮球改革从换人开始?
文|巴扎黑
今年的广东省两会甫一拉开序幕,振兴实体经济就成了热门话题。
有政协委员主张,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建议政府应出台减税政策,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帮助企业恢复信心;有委员提出,振兴实体经济,政府和企业都要下大决心才行,共同努力走出实体经济发展困境;还有委员呼吁,要增加实体经济投入,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农业扶持力度。
在宏观的经济结构转型大背景下,人们关注实体经济升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仅过去一年,有关实体经济发展的争论就很多。比如,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批驳马云“五新”而引发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之争,以及曹德旺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言论引发的实体经济税负之争,等等。
争论并非坏事,它有助于廓清一些观念。总结起来,要振兴实体经济,至少应该从三个维度去考量:一是能力。实体升级,首先是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和发展新动能。这实际上是对企业自身科研、技术实力的要求。二是模式。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提到的“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应该融合依存,再造商业模式。三是服务。即国务院新年第一次常务会议要求的,政府管理要优化政府服务,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造良好环境。
振兴实体经济,不仅要在观念上达成共识,还应该强调实证。举例来说,企业税负之争。到底我们的企业税负是否过重,还是在平均水平?所谓的税负重,是全行业的感受,还是局限在某些性质的企业?为什么一边强调在减税,一边却依然充满抱怨?根本上说,这需要用真实的数字说话,而不能限于口水之争。
代表委员围绕振兴实体经济提出了很多建议,这是回应社会关切的具体体现。在笔者看来,还需要再进一步,即用扎实的实证调研,推动那些争议更好地解决。比如,用提案或建议来说明,企业的税负到底如何?振兴实体经济,企业和政府的决心到底要下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参政议政。
【校对】曹柏英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