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今年梅城将建2个公共停车场!网友:不够啊
案由:关于加快推进客都大桥江南连接线工程建设的建议
提出人:叶柳华 叶林 张京维 廖平元 李东强
详细内容:
梅州城区交通拥堵是当前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而尽快建设客都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经过全体建设者的辛苦奋斗,客都大桥桥梁主体已基本完成,预计4月底可交付使用。两侧的引道中,西侧的梅县区段长2.75公里,其中2.35公里剑英大道已建成,剩余400米完成路基工程,路面可望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实现大桥、引道同步建成和投入使用的目标。而制约大桥通行的问题是位于江南的梅江区段1.7公里引道。目前,还未能解决征地拆迁,未实现与大桥同步建设计划,完工时间更是遥遥无期,成为广大群众热议的话题。这使得大家翘首以待的大桥建成后只是城市景观,无法使用,城区拥堵现象仍将困扰广大群众,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此,建议由市政府跟进协调,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实施计划,尽早投入施工,力争2017年能建成江南端引道,使得客都大桥能正式投入使用,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切实解决好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案由:关于在环城路建自来水加压泵房的建议
提出人:江奋
详细内容:
梅江区城北镇的明阳、黄留、黄明、五里亭、古洲、中村、新田上村、扎下等9个村早已接通了自来水,但十多年来基本无法供水,只有在夜深时偶有水抽(群众自备抽水机),严重影响近3万群众的生产生活。梅州的多家媒体也多报道群众用水困难的问题,市自来水公司在《梅州日报》承诺:2016年在环城路往平远路口建一座加压泵房,但时至今日仍未动工。建议市政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此民心工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这一大问题。
案由:关于合理布局城区社区菜市场的建议
提出人:李裕岳
详细内容:
社区菜市场是涉及千家万户生活,公益性较强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是惠民工程,规划和建设好社区菜市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质量。
1、据了解,梅州城区目前共有社区菜市场26家,主要分布在旧城区,由于年久失修,社区菜市场普遍存在:一是棚顶破旧漏雨,支柱铁皮脱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地面排水系统不畅,下水道堵塞严重,污水横流。三是进出通道设置不合理,人员拥堵现象经常发生。四是水泥摊位建设简陋,粗糙难以清扫,影响美观。五是管线安装混乱,乱扯乱拉,没有统一布置,不仅影响环境,而且有火灾隐患。六是现有社区菜市场都没有停车场地,车辆随意摆放,阻塞交通。
2、近年来,随着城区扩容,人口不断增加,由于缺少具体的城区菜市场规划,造成了城区社区菜市场布局不合理,与城市发展脱节。主要表现为:新城区向江南东片、芹洋半岛、江南新城发展,而菜场建设还未提上日程,很多新建小区附近没有配套的菜场设施,新建社区市民如何解决买菜难的问题迫在眉睫。同时社区菜市场建设的滞后造成出现了一批“马路菜市场”、“有市无场”现象,影响环境卫生,危害到交通安全,安全隐患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城区实际,提出建议如下:一是要充分分析、合理布局。在充分分析新城区未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增社区菜市场,解决新城区市民买菜难问题,建设布局合理、体系完善、整洁卫生的社区菜市场;二是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近。根据现有市场的不同情况和问题,采取不同的规划改建方式,不搞“一刀切”,采取先易后难、逐个突破的方式,鼓励老旧社区菜市场逐步进行超市化改造;三是要抓重点、抓成效。社区菜市场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政府应该有重点的选择成效快的新建社区菜市场和旧社区菜市场改造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对现有已开发的小区,按规划设计恢复“菜市场功能”,如御景东方,据了解原规划在鸿达路边设计有“菜市场”,同时对新开发商住小区必须有“菜市场”的配套设施。
案由:关于尽快打通新峰桥至环城路道路新辟市人民医院急救通道的建议
提出人:陈志云
详细内容:
梅州市人民医院是梅州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梅州市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救中心,承担对梅州市八县(市、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
目前,市人民医院唯一的急救通道是黄塘路,因周边商铺林立、道路狭窄,经常拥堵,不利于医院抢救患者。为开辟医院新的绿色急救通道,争取更多时间抢救患者,同时完善医院周边及内部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请求市政府将新峰桥至环城路约750米道路建设列入市政工程项目并尽快实施,解决人民医院黄塘路交通拥堵问题。
案由:关于加快新建小学解决江南片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的议案
提出人:叶迎春 黄卫红 温俊伟 黄李忠 卢建文 钟蔚玲 叶春荣 江汉奇 温雪芬 曾立丹 陈碧秀 侯通传
详细内容:
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江南片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的增加,市民对小学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但由于江南片新建小区基本未配套建设小学,导致学位日益紧缺、大班额问题突出,多年来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入学难、上学远的现象非常突出,江南片6所小学--鸿都、作新、美华、化育、育才、龙坪等小学的平均班额均接近或超过60人,均超出45人的标准班额,个别班级达70多人,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鸿都小学近二年净增8个教学班,净增学生643人,该校40个教学班,在岗仅86个教职工,生多师缺。随着江南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江南片学校大班额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容易引起学生的安全问题,加大学校的安全工作压力,进而影响师生交流和课程改革的推进落实,严重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梅城中心区的教育资源配套已成为城市扩容提质的短板。
基本以上原因,特提出以下建议:
1、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梅州城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在江南片区市公安局旁的一块市政府储备用地,规划新建设一所小学,在江南其他区域挤出1至2块土地,投资建设市级实验小学,解决周边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问题,缓解江南片学校大班额问题,为巩固提升“教育创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加快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打好基础。
2、市政府必须严格执行城市建设规划,在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商住区规划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配套学校,做到教育配套设施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
3、市政府将江南片小学附近的闲置或出租的国有资产(土地、楼宇)划拨给就近小学使用,及时缓解校舍奇缺问题。
4、有关人事编制部门根据各学校的学生数,及时调整教师编制,缓解个别学校生多师缺的问题。
为此特此提出本议案,请市人代会议案审查组列入本年度议案。
案由:关于在假期开放运动场地和举办足球训练班的建议
提出人:林锋元 何联杰
详细内容:
振兴梅州足球是梅州人的期盼,市委市政府也决心重整足球雄风。有些小学也已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但课外时间参与的学生不多,也没有形成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每逢长假期,学生要应付家长安排的各种培训班,或者在家沉迷电脑等,造成中小学生体能下降,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就是一个明证。振兴梅州足球,是长远工程,球员要从小开始培养。
办法建议:
1、在暑假寒假期间,向学生免费开放城区各中小学现有的足球运动场地,充实学生的假期生活。
2、有条件的地方可吸收学校附近的适龄学生,组织或举办专业足球训练班,既能普遍提高学生基本体能,又能从中物色和挑选足球人才。
案由:关于在嘉应学院西校门建立人行天桥的建议
提出人:市民进
详细内容:
嘉应学院西校门是学校2万多师生的主要通道,门口206国道是我市交通繁忙的路段,这段路来往车辆很多,车速也非常快,师生和周边的群众出行经常要在206国道上穿行,附近没有设交通灯。2013年5月11日,嘉应学院地科院的一位大一女生在西校门过206国道时发生车祸,后不治身亡。2015年10月一位老人横过马路时被大卡车撞倒身亡。每年门口都会因为复杂的路况有或大或小的车祸发生!
办法:
嘉应学院西校门道路两侧很宽敞,完全有修建人行天桥的空间。因此建议建设一座人行天桥,方便学生群众穿越205国道。
案由:尽快启动外环路及学子大道建设,改善江北片交通环境
提出人:市民进
详细内容:
东山大道——梅松路交通严重堵塞现象突出,一是现行道路为江北片区主要交通要道,原有道路狭窄,仍是双向车道;二是新建小区增多,道路延线有碧桂园、嘉应花园、学府公馆等大型住宅小区,约有一万多住户;三是沿线学校多,附近有嘉应学院、高级中学、肩一小学、东山中学等学校,共有一万多名学生,为附近居民进出、学生接送的必经之道。
随着车流量逐年增加,加上原有道路狭窄,现此道路已无法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东山大道、梅松路均存在交通严重堵塞现象。
办法:
尽快启动江北外环:广州大桥—金盘桥—梅畲快速干线和学子大道——八一大道的建设,改善江北片交通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工作、生活环境质量。
案由:关于改善锭子桥圆盘交通状况的建议
提出人:刘蓉蓉
详细内容:
锭子桥圆盘是两条国道交汇之地,也是城区与附城的交通枢纽,本地车辆与过境车辆都很多,交通极其繁忙。但由于锭子桥圆盘+红绿灯的设置极其不合理,造成通行效率很低,加重了交通堵塞的状况。即使在非上下班高峰期,锭子桥圆盘也经常塞成一条条长龙,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带来一些交通安全隐患。圆盘前的人行道也经常被堵塞的车辆占用,给行人也造成极大的不便和不安全。
办法:
1、拆除锭子桥圆盘,只保留红绿灯,人行道应设置在等候车辆的最前面。
2、加快外环路的建设,缓解市内交通。
3、规划建设立交桥。
案由:关于改进我市中小学生校服品质的建议
提出人:市九三
详细内容:
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优质、合体、美观舒适的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但据调查,我市中小学生校服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样式陈旧。按当今审美眼光看校服款式设计相对落后,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
2、功能性不强。部分校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透气性差,大小比例不适当,做工粗糙等。
3、选择性不强,如:秋季校服在冬季穿略显单薄,却缺乏统一的冬季校服给予合理选择与规范。
4、缺乏个性。我市中小学生校服仍以简单宽松的运动服为主,不能体现出中小学生的朝气蓬勃的精神。
5、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校服主要材质为聚酯纤维等,含棉量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布料不够厚实,透性较大,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女同学羞于穿上后的透视效果。
案由:关于对原有不标准港湾式站亭进行改造的提案
提出人:余宝宝 汤旭新 蓝常基 张仲文
详细内容:
近几年,我是为方便公交车站进出站,保障上下站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开始大力建设港湾式站亭。港湾式站亭的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但是在部分地段,如彬芳大道、华南大道等道路,所修建的站亭并非是标准的港湾式站亭,导致公交车在进站时,为躲避站台前的绿化带,需要借助辅道方能靠站,而出站则要使用两条车道方能正常驶出,此种进出站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和市民的安全,而且由于绿化带的位置刚好位于站亭正前方,在车辆进出站时,会有盲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办法:
建议对不完善的港湾式站亭进行改造,仿照梅县区标准港湾式站亭的做法,将站亭前的整条绿化带移植至其他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地带,一步到位,不要再采取仅仅移除部分绿化带的方法。
案由:关于加强五华县益塘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的议案
提出人:刘德方 郭广平 谢金波 李国华等
详细内容:
为推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规划建设,解决梅州城区供水日趋紧张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决定规划建设益塘水库引水工程,造福梅州人民及子孙后代。为切实加强益塘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工作,我们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案由
益塘水库地处五华县城西北部。该水库建于1974年,是梅州目前库容最大、水质最优良的大(II)型水库,是梅州市城区和五华县城居民饮用水重要备用水源。主要特点:一是水源充沛。集雨面积251平方公里,总库容1.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483毫米,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3亿立方米。二是水质优良。整个水库水质总体保持在国家地表水检测标准Ⅱ类,符合现行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2013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水质优良的大型湖泊、水库之一。三是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整个库区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绿树成荫,原生态岛屿300多个,颇具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优越的原生态地理环境。四是产权边界权属清楚。水库涉及我县转水、潭下镇、长布三个镇,现有2.3万亩山地、1.2万亩水面,与周边镇村边界清晰、无权属争议,有国土资源证照。同时全部集雨面积均在五华境内,有利于控制污染源,便于长期的库区保护工作。五是扩容潜力大。长布河、布坪水等两条小河可引入水库,能增加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增加库容约1亿立方米。
但益塘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水库管理单位缺少水面保洁设备(专业清洁船),水面垃圾、漂浮物难以及时清理;二是库区内水果园近1万亩,使用化肥农药对水质有影响;三是库区内常住人口约5200人,生活垃圾和污水影响水质。
二、建议意见
鉴于益塘水库即将成为梅州饮用水源地之一,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应超前布局,进一步强化治理。因此,我们建议:
(一)尽快将益塘水库库区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相应出台水源保护区管理配套性法规文件,为加强水源保护搭建上层制度保障体系。
(二)整合多部门资源和力量,加大益塘水库库区造林绿化、违建整治、污染治理等力度,形成水源保护工作合力。
(三)市政府每年将益塘水库水源保护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建议2017年度安排400万元,主要用途:(1)购买1艘水面保洁船及配套设备约需50万元;(2)安置和补偿因“退果还林”受影响的承包水果园的部分益塘水库职工,每年约需280万元;(3)在库区内建设垃圾池和污水导流及处理设施约需70万元。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