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道|《中国式相亲》:父母的求偶之路

南周知道
2017-01-07 10:46
+ 订阅

金星开篇的广告语是:一人脱单,全家光荣,有爸妈更放心。——excuse me,单身是耻辱?

在收视率面前,迎合糟粕又算有什么的?制造出边角话题,越骂越火,节目肯定在背后偷着笑了,“你们这群愚蠢的观众”。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金星的《中国式相亲》怎么让你呵呵。

《中国式相亲》(影视截图)

相亲节目在几年前火过一阵子,现在就只剩下一二个节目还有那么点影响力。但没料到金星的新节目《中国式相亲》还能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节目虽然仅仅播出了一期,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中国式相亲》的特色在哪?它为何引起争议?节目是否存在什么问题?

这场相亲很“中国”

不论评弹如何,必须实事求是地说,这个相亲形式的确非常“中国”,节目组算是把握住了中国式相亲的核心特征。

首先是,“父母之命”。

中国传统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家长买卖、包办儿女婚姻,以聘财的多寡、门第高低为普遍价值。虽然进入现代社会,年轻一代人都知道“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父母可以给出建议,但应该由自己做决定”,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下中国发生过的无数次相亲里,父母仍旧在把第一道关,虽然“买卖”的意味减轻了许多。你只要在每个周末的下午,往上海人民公园著名的“相亲角”去瞅一瞅,就能清晰地明白究竟。

(资料图)

与《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的形式不同,《中国式相亲》把父母请到了相亲场合,并由他们把第一道关。节目的形式是五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甚至姑姨上阵,随后男嘉宾被带进“密室”。

女嘉宾轮番上场,接受男嘉宾父母的“盘问”,中意的父母可以选择亮灯,如果不足三组,女嘉宾离场;如果有三组以上父母亮灯,则进入女嘉宾反转环节,由她来挑选中意的家庭,并参考自己父母的建议,选择男嘉宾。很显然,父母的意见占据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传统相亲的第二个特征是:父母会将自己对女性的传统认知,施加在未来的儿媳妇身上。而他们对女性的认知,很可能仍停留在封建传统阶段。

这一点在节目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1号男嘉宾二姨的一个要求是“勤劳肯干”“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每个女嘉宾一上场,问的就是,会做家务吗?2号男嘉宾的母亲说,女孩手凉的不要,因为手脚冰凉的女孩子宫寒,生的小孩可能不那么健康;当儿子选了年纪40岁的姐姐时,她说,“要生2-3个孩”“你40岁,20岁男人是期货,30岁男人是现货,40岁男人是抢手货。你有多大的把控,未来十年你还能拥有他?”……

《中国式相亲》(影视截图)

可以说,他们对于“儿媳”“妻子”的认知基本不脱离“三从四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守贞如一”的规范,他们想要找的儿媳,更近乎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保姆+生育机器——虽然这样说有点过于粗暴直白,但这两点的确是他们的首选。虽然节目中也有4号男嘉宾的父母这样的开明之人(“我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只要我儿子喜欢。”),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式相亲》非常守旧。

迎合,而非引导

《中国式相亲》的争议正在于,它很“中国”。由此便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相亲》的节目形式很好,因为它直观地反映了相亲的现实,相亲市场上就是讲求“门当户对”、就是充斥着直男癌父母,你既然躲不起,为何不坦然正视这“血淋淋的现实”?

另外一种观点指出,这种由父母主导/包办的婚姻,极易产生“巨婴男”。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中国式相亲奇葩的关键点,是父母参与并想做主。如自己努力,恋爱结婚生子构建一个满意的家庭,知道会很不易,对于自己几斤几两也更清楚;但如果别人做主,就失去了分寸感,不知道几斤几两了”,因此,这样的婚姻不太可能幸福或长久。何况,男嘉宾父母对于女性的一些评价,也涉嫌对女性的歧视,节目极易产生错误示范。

这就涉及到分歧的关键:一档节目是否只要是展现现实即可?就像我们常听说的一个辩解“技术无罪论”,我们这项技术是中立客观的,它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至于用户拿技术来做什么事,我们不负责任;也有人这样为节目组辩解,这档节目也只是客观呈现出某种现实而已。

技术的确没有态度,但作为使用者的人却有态度,媒介更是如此。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应该要引导价值观,坚守理性、良知和责任,而非对错误价值观的迎合——即便它是客观存在。那么,《中国式相亲》的态度是什么呢?

金星开篇的广告语是:一人脱单,全家光荣,有爸妈更放心。——excuse me,单身是耻辱?

《中国式相亲》(影视截图)

当2号男嘉宾的母亲说,女人的手凉会影响生育,金星即刻回答,我替你把把关,随后每一个女嘉宾上场,金星都赶忙摸摸女嘉宾的手,看热不热。

《中国式相亲》(影视截图)

无论男嘉宾的父母对于女性提出怎样偏颇的要求,作为红娘的金星都是一脸笑意。

很多人扒出参与相亲的后面两位女嘉宾,前前后后都参与了多个相亲类或其他类别的综艺节目。节目组在挑选嘉宾时,的确“用心”……

很显然,《中国式相亲》并非所谓的“中立”,更非以批判立场看待中国式相亲的形式,也没有任何引导(它缺少其他相亲节目中的专家角色)。节目对传统相亲内涵及形式的沉默,展现的其实就是一种默认的姿态。默认就意味着迎合,就像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里所批判的那样,《中国式相亲》“在维护偏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化作用”,父母从中习得的是对子女婚姻的干预,对女性偏见的固化。

但在收视率面前,迎合糟粕又算有什么的?《中国式相亲》成功地在舆论上制造出了种种鸡零狗碎的边角话题,“越骂越火”“审丑逻辑”又不是第一次在电视上出现。——节目肯定在背后偷着笑了,“你们这群愚蠢的观众”。

可以预见,第二期节目女嘉宾父母对男嘉宾的要求,核心肯定落在多金+成功人士+有权(只是有权的人都不会上这个节目的)。唉,冤冤相报何时了。中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已经够落后了,多少单身男女深受其害,竟然还有一档节目对此进行宣扬和渲染。

最好的选择是,咱都别看了,让它自生自灭去吧。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