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记微信支付密码 男子转走同事近万元
话说,从昨天开始
支付宝可以查询2016年度账单
于是,普法君的朋友圈变成这样子……
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壕们以后多约出来吃饭啊!
不过,对一些人来说
账单里的钱有可能不是自己花的!
没错,就是账户被盗刷了!
这次被不法分子钻的空子是:
免密支付
我们享受着手机支付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你是否关注过“免密支付”功能?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因开启免密支付而遭遇盗刷的案件!
什么是“免密支付”?
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有一个"小额支付免密码(验证码)"功能,为了方便用户不需要每次支付都输入密码。
“免密支付”本是一个便民利民的新功能,
然而却有不法分子钻了这个空子!
▼▼▼
案件回顾
今年3月起,某电商平台陆续收到客户投诉,与平台绑定的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刷,9月底累计已有60多名,涉及金额5万多元,该平台负责人在自查无果后向南京鼓楼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所有受害人账户都在某二手闲置平台有过交易,但都非本人操作。其中30多名受害人与同一个卖家曾有交易。随着警方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受害人的登陆ip和“卖家”ip一致。也就是说这是同一个人自己卖自己买。
经过追查,警方最终在山东莱州抓捕嫌疑人张某,现场收缴了涉案银行卡53张,POS机22台,手机11部,动态密码器(优盾)32个。
没有常见的
陌生短信、木马链接
受害人是如何被盗刷的呢?
这是一个需要一定技术的
高科技诈骗
▼▼▼
手法揭秘1
第一步:张某通过黑客手段,在安全级别较低的网站(如视频网站)批量窃取账号和密码(业内称“扫库”)。
2
第二步:利用“扫库”得来的数据去批量登录有支付功能的账号(业内称“撞库”),如果网友在两个平台的账号和密码相同,“撞库”即可成功,在本案中,张某成功的概率高达10%-20%。
3
第三步:筛选用户。张某技术有限,无法获取用户验证码,所以只对开启“小额支付免验证码”功能的用户下手,批量盗刷现金。
为什么会被盗刷?
许多用户很不解,为什么我的卡在,密码也没有泄露,但是仍然被盗刷了呢?
1
使用同一套用户名和密码
为了方便记忆,大部分人在不同的 app 上使用的都是同一套用户名和密码,甚至有的人与个人金融相关的 app 上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也是同一套。
2
嫌疑人利用群众疏忽点
因为不同软件上的用户名和密码相同,才有了张某这类利用"扫库"与"撞库"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网络诈骗。
3
利用了免密支付不需要验证码
在本案中的嫌疑人张某正是利用了“免密支付”不需要验证码这一“便利”,通过单笔盗刷不超过限额的方式,成功盗刷了大批量人的账户以此牟利。
怎样避免被盗刷?
1
增强安全保护意识
消费者要积极学习常见的金融知识,牢固树立安全防范观念,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自身金融消费安全。
2
科学谨慎设置密码
密码设定一般不要用自己及家人的生日、电话等简单数字,务必求多变,并分级管理。对重要账号可以通过定期修改密码等方式进行多重保护,加强管理。要增强密码保护意识,在银行、商场等公共场合输入密码时,养成遮挡的习惯。
3
谨防未知WIFI
尽量不要随便使用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更不要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登录信用卡、网银账号,或进行网上转账和支付,以防用户名和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被盗取。
4
提防伪基站发来短信
诈骗短信内容附带的网址链接,实际上是伪装成各个电信运营商或银行官方网站的钓鱼网站,会诱导用户在页面上填写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并进一步诱骗下载手机病毒。消费者千万不要贪图类似“积分兑换”“积分换电话充值卡”等小便宜,不要点击类似短信中附带的链接。
5
发生盗刷马上采取措施
消费者如果发现被盗刷,要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拨打相关平台或机构电话说明情况,防止损失继续扩大,并及时报警。
赶紧扩散周知
检查一下支付宝的这个功能吧!
来源:公众号“南京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