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对口扶贫廉江这一年:全省首创“临时党委”

南方+ 2016-12-29 10:19

12月26日,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带队,禅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班子一行前往廉江市石城镇谢鞋村展开为期两天的考察扶贫工作,而这距离刘东豪上一次赴廉江考察只过了5个月。

自今年4月26日禅城区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确定新一轮对口帮扶廉江市所属13个镇的46个贫困村后,禅城区高度重视新时期扶贫工作,不仅把扶贫工作列入今年全区的重点工作,禅城区党政班子还与廉江市领导班子展开了频繁互动。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以来,禅城区组织高规格的党政领导班子赴廉江考察、对接、调研就有三次,期间还有数次区直部门和镇街相关人员开展相关扶贫帮扶活动;廉江市也高规格组织考察团对禅城进行回访,并考察学习禅城区城市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除了频繁互访高效推进扶贫工作,禅城还积极探索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刘东豪指出,要进一步转换提升扶贫思路,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精准对接禅城、廉江两地的市场、生产情况,形成扶贫精准的长效机制。

从禅城区扶贫办给出的数据来看,禅城扶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根据广东省考核要求,禅城区已完成30%政策兜底脱贫人数,3482人脱贫出列。

刘东豪(左一)查看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日志。 禅城区档案局供图。

高效对接

半年时间两地党政班子4次握手

查阅禅城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表可以发现,禅城已将精准扶贫列入2016年全区重点工作。今年7月19日刘东豪率领四套班子领导一行到廉江市开展扶贫对接工作,并在当天召开对接扶贫工作联席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刘东豪指出,精准扶贫工作是中央、省、市高度重视的专项工作,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他要求禅城区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要打造好沟通渠道和平台,拓宽扶贫路子,畅通爱心渠道,引导和聚集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去,帮助廉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希望两地加强经济往来,实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在12月26日的考察中,刘东豪再次表示,除了高标准地完成广东省规定的各项扶贫指标,还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每个贫困村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寻找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积累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和路径。

而最早一次禅城党政代表团赴廉江考察扶贫是在今年6月21日,由禅城区区长孔海文带队,区各局委、镇街负责人参加的扶贫队伍对廉江市安铺镇茅坡村进行考察。孔海文指出,“三年扶贫攻坚,现在刚开头,驻村干部在工作上应该找准定位,夯实基础,精准扶贫,协同帮扶”。

有往则有来,今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廉江召开对接扶贫工作联席会议3个月后,由廉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祥带队,廉江市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单位负责人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一行,到禅城区对接协调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并考察学习禅城区城市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陈光祥充分肯定禅城对廉江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尤其对驻村干部能吃住在村里,并克服种种困难、逐家逐户进行入户调查高度赞扬。同时他表达了两地政府继续合力完成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的希望。

从禅城区到廉江市大约需要5个小时400多公里车程,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两地党政领导班子密集进行4次握手,累计行程3000多公里,反映出禅城对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而廉江高规格对接背后则透露出对禅城帮扶的信心,双方密切合作共同打好扶贫攻坚战。

刘东豪(右一)上门慰问谢鞋村贫困户。禅城区档案局供图

创新机制

全省首创“临时党委”探索差异化扶贫

据了解,禅城负责帮扶廉江市13个镇46个贫困村4145户11643人。如何进行精准识别、实现差异化帮扶,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

为此,禅城区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在全省率先设立禅城区派驻廉江市驻村工作队临时党委,把党建工作、培养合格优秀党员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驻村党员通过建档立卡、入户调查等工作深入扶贫的第一线,完成对廉江市贫困村的精准识别入户,再分对象进行帮扶,力图实现“对象精准、政策精准、效果精准、外力精准”四精准要求。这种设立临时党委的做法在全省尚属首创。

禅城区扶贫办主任李铮介绍,在党委内部则以“两学一做”为抓手,临时党委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不断充实、提升来自38个牵头单位的驻村党员,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带动下,竹山背村驻村干部冯贤辉、龙湖村驻村干部陆绍勇分别被评为“佛山十佳最美家乡人”、禅城“十佳感动爱卫人”。

除了发挥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禅城区还依据大数据,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探索出“产业扶贫+5”(产业+劳动力就业转移+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扶贫造血机制。

在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帮扶的峥角溪村,帮扶人员根据该村的种植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扶持贫困户种植优质番薯,首期扶持贫困户10户约50人种植22亩番薯,一年两造,可创收26.4万元,10户贫困户毎户即可实现增收约2.64万元。

此外,禅城区扶贫办还组织企业到各个贫困村发展产业,雇贫困户就近打工,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11月13日,区扶贫办携手区工商联组织企业家一行14人赴廉江市开展百企进百村活动,企业家一行对廉江市龙潭村、竹山背村、龙飞村等五条村进行精准扶贫项目考察,与龙潭村等五条村签署7份合作意向书,目前养鸭项目已经落实。

“两地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差异之中寻找产业路径最重要”,在26日的扶贫考察中,李铮表示,禅城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呈现出1+1﹥2的局面。经过前两轮的帮扶,已经解决贫困村中一些基本问题,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利用“产业扶贫+5”的方法解决当地产业发展瓶颈,形成扶贫长效机制,实现贫困村自我造血,真正脱贫。

目标

打造18个高标准示范村 明年脱贫率达70%

根据《广东省2016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方案》要求,禅城对口帮扶廉江2017年精准扶贫脱贫率要达到70%,这被认为是一场扶贫攻坚战。目前,禅城区扶贫办正在制定详细的年度扶贫计划及工作任务落实分解表,并且将以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打造18个示范村,争取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贫困村为什么穷,就是因为没找到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通这个对接渠道,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26日的考察过程中,刘东豪说,禅城要善用大数据、信息化来帮贫困村寻找市场,实现精准、长效扶贫。

事实上,廉江拥有良好的条件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式旅游等产业,可以和禅城的智慧市场乃至佛山8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直接对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直接对接,本地贫困村的农产品就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而禅城、佛山的消费端去掉中间环节,价格更优惠,双方实现双赢。

值得注意的是,在26日的随行考察中,除了此前参与帮扶清远清新区的禅之旅国际旅行社再次出现,还有万美陶瓷等具有较强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参与。刘东豪表示,企业家是市场探索的行家,禅城未来将组织更多企业家实地交流体验,发现信息,充分引入社会力量,找到更多有实效的扶贫开发项目。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项目展开洽谈。今年11月,禅城区与廉江市领导组队到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调研光伏扶贫项目,打造一批光伏扶贫村。计划建成9000亩的光伏扶贫项目规模,项目落地后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的光伏发电扶贫收益。同时,根据贫困村的特点还打造分部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贫困村闲置资源进行光伏发电,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此次参与随行的禅之旅国际旅行社将依托廉江贫困村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优势,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扶贫旅游产品。禅之旅副总经理黄海腾表示,石城镇谢鞋村有谢鞋山,风景秀丽,具有旅游开发的潜能,拟与禅城区合作挖掘谢鞋山旅游观光价值,打造谢鞋村旅游扶贫产品。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刘东豪进一步分析,禅城、廉江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如果村民能在家门口致富,就不用外出务工,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得以逐步消除,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问题也得以解决;另一方面,佛山市民可在周末前往廉江进行休闲式、体验式等短途旅游,增强佛山市民的旅游新鲜感并促进当地消费,这样一来可起到一子激活一整盘棋的效果。


■案例

引导村民建种植(番薯)产业示范基地

一年可创收26万元

在峥角溪村东村旁老屋地,有一处贫困户自有土地和部分村民丢荒土地,面积约22亩,土地里杂草丛生,也无水泵、水管等灌溉设施,利用率低下。

今年10月10日,驻村干部与当地村干部一行5人到东村现场进行土地调研。经了解分析,得出该地适合种植优质番薯。

“番薯是当地村民传统的种植农作物,有良好的种植基础,并且可以联系横山镇农机站技术人员上门对贫困户种植优质番薯进行技能培训,并且此处交通十分方便,有利于种植基地的前期建设和产品运输传送。此外,该地供电设施齐全,只需简单架杆拉线即可取电。”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驻峥角溪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介绍。

为了促成该地块的重新利用,驻村干部通过前期的入户走访和宣传发动,使贫困户充分认识到产业脱贫的重要性,贫困户从疑问、顾虑转变到配合、支持、主动融入到种植工作中。

随后,扶贫人员广泛听取贫困户对产业脱贫意见和建议后,按照贫困户意愿,并结合本村民种植特点和实际情况,扶持东村贫困户10户约50人种植优质番薯。通过与其他村民协商并签订协议,成立种植番薯产业基地。

随即,扶贫人员组织发动贫困户对番薯种植基地上原有农作物及杂草进行清理、平整,并且联系专业挖水井技术人员挖一口深水井并安装水泵和水管,便于种植灌溉。联系农业机耕技术人员对番薯种植基地进行翻犁土地,组织贫困人员进行耕种。

根据初步估算,首期扶持贫困户10户约50人,种植22亩番薯,一年两造,可创收26.4万元,10户贫困户毎户即可实现增收约2.64万元。

该负责人说,该项目充分利用贫困户自有土地和部分村民丢荒土地,使贫困户不离开家门口,就可以通过种植优质产品来增加收入,为早日脱贫起到示范作用,对其他贫困户、村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孙景锋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