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惠城区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今年花了12亿
2016年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27所,新增学位21336个;惠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仲恺高新区获批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分别落户,惠州成为全省五年来新增高职院校最多的地级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创强”到“争先”,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惠州教育聚焦了不少目光。
近年来,惠州教育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不仅以事件本身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更是揭示了惠州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关键词1:普惠园
新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入园难”
现状
目前惠州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了两期,通过新建规范化幼儿园、发放补助等形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收费贵等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幼儿园57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39所,规范化幼儿园538所。全市学前三年在园人数19.3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2%。
普惠园政策出台的愿望是好的,但需要真金白银的财力支持。据惠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每年财政投入近7100万元,用于实施城镇贫困家庭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计划”、学前教育幼儿补助等。2011—2015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分别为44.31亿元、56.35亿元、73.45亿元、80.82亿元和95.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01%、27.16%、30.35%、10.03%和14.63%;特别是2013年以来,市级新增财力75%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其中40%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此外,惠州实施《惠州市困难家庭儿童入读幼儿园资助工作方案》和《惠州市入读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方案》,对本市户籍残疾儿童等入读幼儿园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实施补贴,对所有入读符合普惠性收费标准幼儿园的儿童按照每生每年400元的标准实施资助。
发展
根据惠州市教育部门的预测,学前教育在园人数每年将持续增长5%至7%,到2019年,在园人数当年增幅估计将达到7%至10%,届时,惠州市在园幼儿数将达到约25万。
“面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问题,惠州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缓解学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近日,惠州市教育局局长陈可辉表示,为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新规划城镇、中心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和村级幼儿园建设。2017—2020年,每年争取2至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移交给政府办成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同时每年新增规范化幼儿园20至30所。
关键词2:新增学位
全市新增学位21336个
现状
9月1日,惠州市区新增两所公办小学——惠州市中洲实验小学、惠州市第二十九小学开学。
9月25日,惠州市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校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上万户的金山湖片区家庭的孩子,未来上学将更加方便。据介绍,该校由房地产商与惠州市教育局合作共建,规划36个班,每年级6个班,预计两年之内可以建成开学。
11月23日,惠州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市委常委会工作总结显示:通过深入实施“惠民倍增计划”,全市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27所,新增学位21336个,解读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
来自惠州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市对于学校用地优先保障。2011—2015年,全市共新建18所、改扩建学校81所,新增校园占地面积55.6万㎡,学校建设用地得到充分保障,新增加了6.87万个中小学学位。
发展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学位,惠州市拟出台《惠州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该规划明确,惠州将加紧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有计划地扩大学校容量,增加学位总量,保障学位供给;依法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时,对有的区域,将通过新建高中学校,把现有完全中学改办成初级中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而置换出义务教育学位。
此外,惠州市教育局还与惠城区政府联合编制了 《惠州市惠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根据规划,至2020年,惠城区拟投入资金(含企业捐建等)约20.1亿元,兴建中小学建设项目33个,包括新建(迁建)学校27所,扩建(盘整)学校6所,增加学位50766个。范围涵盖惠城区10个片区(桥东、桥西、下角、上排、江北-小金口、汝湖、江南—龙丰、水口—马安、河南岸和三栋)中的所有现有中小学校和规划中小学校。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实现惠城区中小学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建设有序化、条件标准化、办学规范化和教育优质化,解决市中心区“大班额”问题和“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学位需求紧张问题,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
关键词3:均衡发展
增强农村学校自身“造血”功能
现状
2010年9月,惠州市承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14年,惠州市成为全省第4个100%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市。
2015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授予惠州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今年以来,惠州市教育局通过扩充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资专业能力、提高“智慧教育”水平等举措,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为“十三五”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拉开了华丽序幕。
为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惠州组织城乡学校缔结“共同体”,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目前,全市有155所城市优质学校与176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增强农村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
为消除城乡教师待遇差距,惠州市实行“一盘棋”管理,均衡师源配置,制定“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即县域内农村教师待遇与城市教师待遇持平,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持平,设专项津贴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2016年提高到800元/月。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惠州市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招生计划。同时,建立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关爱机制,共享“同城同教”。2016年继续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对于入读民办学校的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在惠东县白花镇、惠阳区沙田镇、博罗县龙溪镇等地,开通专用校车延伸到各村,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建立22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培养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阅读、绘画、唱歌、舞蹈、体育才能。
发展
“教育发展成果需要保证人人分享,才能真正体现惠民之州的建设宗旨。”日前,陈可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全市各县(区)和乡镇的农村学校、教学点面貌一新,办学条件得到较好改善。接下来,将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让贫困学生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要搭建“智慧教育”各个功能平台,整合各县(区)区域性教育云服务,完成各县区“智慧教育”建设,统筹抓好“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2018年底,全市实现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区)全覆盖。
实施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公平。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以提高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抓手,精确对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全力落实贫困户学生的生活费补助(小学到高中3000元/生/年,全日制大专7000元/生/年)。
此外,惠州市将在已有2所特殊学校的基础上,在惠阳、惠东、博罗和龙门4个县(区)各新建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全省第一个30万以上人口的县(区)各建成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市。
关键词4:职称改革
3名中学教师获正高级职称
现状
9月6日,《惠州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这意味着,惠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重新启动,还带来了许多重大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是,原本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现在要统一了。改革后,教师职务将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其中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相当于教授)。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改革之前,中学教师最高只能评上副高级职称,而小学老师最高仅为中级职称。如今,在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打破了原先职称制度的‘天花板’,给予了优秀中小学教师更多进步空间。”惠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基础教育阶段从教十分有利。
发展
12月22日,经过地市推荐、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出炉,其中惠州共3人名列其中。
根据《方案》,评聘工作在学校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程序进行。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在评审方式上,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改革后,惠州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将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以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在农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关键词5:高等教育
构建“2+10+N”格局
现状
高等教育一直是制约惠州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可喜的是,2016年,这块“短板”有所拉长。今年2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已经与博罗县政府签订项目投资意向书,计划投资20亿元在当地建设学校。广东财政大学华商学院(长宁校区)紧随其后,也已签约落户。
“未来几年,惠州将远远不止有博罗的‘大学小镇’。”陈可辉透露,由于惠州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优美怡人等诸多因素的吸引,国内的几所重点院校,还有美国、以色列等一些国际著名大学纷纷有意将分校落户惠州。
发展
对于正在构建的“2+10+N”(即2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N所研究院)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陈可辉表示,要采取“高职提升、本科转型、高端引智”的策略,不断调整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结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幅度提升惠州市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构建惠州市“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层次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要把惠州学院转型成为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引进1—2所国内外排名前100的品牌高校来惠合作创办理工科大学。要重点发展机械工程、石化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理工类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比现在翻一番,达到80000人左右。“从目前已经签约惠州的高校和有意向签约的高校数量来看,惠州未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是要大过‘2+10+N’的。”
在推进高等院校内涵发展方面,《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惠州将贯彻实施惠州市《关于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意见》,大力引进海内外高水平领军人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设立不同层次人才成长、发展的培养项目,建立优秀拔尖人才奖励机制,实施以科研教学名师、优秀科研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优秀创新团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鼓励各高等院校从国内外知名院校中聘请兼职教授,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工作任务,带领市属高校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形成科研团队,打造惠州高等教育的人才群。全市高校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3个,重点实验室1—2个,重点专业、特色专业8—10个。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黄珊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