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工作变噩梦?你并不孤单|忙Day
忙Day
一份研究表明,美国85.5%的中奖者在中奖后继续工作,其中63%仍留在中奖前的单位。那份工作对中奖者来说越重要,中奖者越可能留下来继续工作。
文◈小菲
刚刚过去的周末是西方的圣诞节,不少人去餐厅跟亲朋好友欢聚,或者在商场各种“买买买”犒劳自己,但也有朋友在苦逼加班或者出差中。一朋友在办公室里发朋友圈诉苦,顺带自我安慰说:“现在努力赚钱,争取四十岁提前退休!”
我要不要告(戳)诉(穿)她,赚够钱提前退休只是不少人为工作奔波忙碌时的口头禅,专家指出,变成了土豪之后你才不会愿意退休咧。
今年的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就是王健林的“小目标”,而且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官方发布的首富王健林日程表:安排从凌晨四点就开始了,一天之内飞到了两个国家三座城市,行程一直到晚上七点才结束,连续工作十五个小时!
刷爆朋友圈的“王健林一日行程表”
“一个亿小目标”成为2016年度网络热词
人家千亿身家在那儿尚且那么拼,连个“一亿小目标”都实现不了的普通人,又怎么好意思提退休?
王健林也不是富豪里一枝独秀的工作狂,另一位首富李嘉诚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退休计划,回答说自己还没有退休计划,并表示数十年如一日准时上班晚上加班且很少请假,而他现年已经88岁了。
当然,作为一个不爱喝鸡汤的人,我是不会跟你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种套话的。我们来设想一下,要达到够钱提前退休的目标,直接被大奖砸中无疑是条最逆天的捷径。想想看经济无忧之后你可以拥有多少自由,比如去个环球旅行,去发展一个兴趣爱好,但,就是不要去工作。
事实上,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85.5%的中奖者在中奖后继续工作(其中63%仍留在中奖前的单位),而且那份工作对中奖者来说越重要,中奖者越可能留下来继续工作。这说明,经济因素并不是人们工作的唯一原因。相反,薪水跟职业满意度的关联,跟其他一些因素相比还更为薄弱。
佛罗里达商学院的一个整合分析发现,薪水多少和职业满意度的重合度还不到2%。从长远来看,人们的工作满意度主要来源于非经济因素,包括良好的同事关系,做有意义事情的能力,以及成为领袖的机会。只不过平日里,人们容易低估了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在他们得到大笔财富之后就会正视这些因素。
以色列的一位治疗师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服务,向他求助的患者里98%在得到财富自由后仍然继续工作,有些人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意义,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她说:“财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比我们以为的要小得多。人们幻想的那种不需要工作的理想状态,其实并不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里感受到的意义、激励和满足。”
此外,工作跟社会地位是紧密联系的。试想一个曾经在职场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退居二线之后被别人问起“你是干什么的?”,不知怎么回答也是颇为尴尬。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教授说,人们从工作成就中获得社会地位,旁人会根据你在职场中的成绩在社会等级体系中给你定位,你也会根据自己的职位给自己做类似的定位。而一旦你不再工作,就失去了这个定位的坐标,会让人无所适从。
有调查发现,在离开工作岗位的短短几个月后人们就会出现抑郁情绪,而且花更多的时间在狂欢、享乐上并不能消除这种抑郁情绪。(即便是自由职业者,人家也是有“职业”的,并非一味的追求自由。比如小南认识一些月入百万的“公号狗”,依然在坚持日更)
你可以每天去看电影逛商场见朋友甚至四处旅行,但玩多了总会腻的,尤其是这种玩耍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情况下,只会让你感到生活漫无目的。
越是年轻的人,在不工作后这种空虚感越强烈,玩够一年两年,你就会怀念工作了。当你在工作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时候,你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收获很多兴奋感和满足感,进而赢得社会的尊重。也许这才是富豪们热爱工作的原因之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