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组织渗入北京一所中学,上百名学生被拉入伙

央视新闻 2016-12-19 17:01

李先生的儿子小岩在北京市平谷区一所中学读初中二年级,一次巧合,李先生发现小岩随身带着一部神秘的手机,从而揭开了校园中一个隐秘的黑色地带,而随着对事件的深入了解,李先生发现一只来自校外的魔爪正在操控着这片黑色地带。

视频中打架的学生来自北京市平谷区一所中学。录制视频的是学校初三的一名学生。在这所学校,打架、向同学索要钱财、聚众斗殴、组成小团体,已经成为同学之间公开的秘密。但了解情况的家长却不多,要不是李先生偶然发现了一部手机,这个秘密还将继续隐藏下去。

手机从何而来?“大哥”又是何人?

李先生回忆,一天,小岩的班主任请他到学校,称孩子在考试中使用一部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看到手机后,李先生有些惊讶,因为这不是小岩平时用的,也不是家长的手机。孩子是说他们同班同学的,可李先生却在这部手机里发现了小岩的照片,儿子说,这个手机是社会青年给他们的。

按照手机存储照片的时间推算,小岩与这位同学口中的“大哥”有联系已经四个月的时间了,小岩是怎么认识这位大哥的?这段时间他都经历了什么呢?

小岩:初二有一个人找我来了,说你当我小弟,他当时挺横的,我就想要不先当吧,要不怕他打我嘛,然后就当了他小弟,然后就给我一手机让他跟我联系。

遭遇校外青年欺凌 为何不敢言声?

从此以后,这位大哥就以过生日等各种名义要小岩包红包,最少五十元钱,如果不给就直接抢钱。学校许多同学都和小岩有同样的遭遇。

记者:他在你们班有多少个像你这样所谓的小弟?

小岩:十多个。

记者:为什么不向家长和学校老师求助呢?

小岩:他们之前说过,哪个要出卖他,就没法待了,就会成天找我们事,然后就得转学了。

黑色组织庞大 在校生也入伙

这位所谓的大哥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能操控同学们呢?学校里又有多少和小岩经历相似的学生呢?随着小岩和大哥的接触,他发现这位大哥只是冰山的一角。

记者:你知道这个组织一共有多少人吗?

小岩:有两千多人。我们学校有一百多个学生加入。

在学校,有的同学向小岩一样遭受着校外青年的欺凌,大一些的初三学生已经从被欺凌者转化成欺凌者,仗着有校外青年撑腰,开始欺负低年级或者弱小的同学。

小岩: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些初三的就是聊那些,星期五谁又要打架了、谁帮忙一块儿打架。

记者:被打的都是什么人?

小岩:被打的就是我们学校学生,也没干什么,就是说话有点跟他们横了,然后就打起来了。

聚众打架 勒索财物 学校是否知情?

对于校外青年和学生联系,聚众打架勒索财物的情况学校是否知情呢? 李先生来到学校了解情况。

学校德育主任:现在学校不是一方净土了,其他的学校也这样,学校和学校的孩子有勾连、孩子和社会青年有勾连,为啥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学生不许在学校门口停留,南边的小卖部就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而且一言不合就打群架,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乱象由来已久 学校治理有何难处?

李先生和这位主任反映,这一现象存在了很长时间,他也早就和学校提过这个情况,为什么学校不采取措施制止呢?

学校德育主任:就这个事,一时半会谁也给你答复不了,必须得请派出所协调这事,因为涉及到校外的青年。我们只能阻止学校的学生,如果涉及到校外青年,您找派出所去。

对于最近几天小岩和家人的经历,李先生也曾经到派出所反映情况,希望警方能介入事件的调查处理。

李先生:警察说第一没有要钱或切实的证据,第二他们也找不了这个孩子,主要是没有证据。警察说因为学生不满14周岁,警察处理不了,必须找学校。

目前,小岩每天上学放学都由家人接送,可是身处校园内,小岩还是很没有安全感,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就会有一只拳头向他袭来。

致力于校园欺凌预防 缘于特殊经历

学生本来应该是踏踏实实坐在教室里读书,而如今小岩和他的同学在惶恐中度过校园生活。而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考题。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以及心里状况会影响人的一生。在广东东莞有一位青年社工名叫心怡,她致力于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校园欺凌的预防已经很多年,而她之所以走上这条路,也正是源于她年少时的一段特殊经历。

走进学生中间,心怡的眼神开始发亮,与老师的身份不同,她是以社工的角色被派驻到学校和公益机构,工作内容是对青少年心理进行辅导。在与学生们共同面对的问题中,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校园欺凌。心怡了解到,学校中有一个女生因为相貌原因长期受到嘲讽和孤立。这也是校园欺凌中常见的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表现形式。

心怡:每个班级都会知道这样的人,就是她长的不好看。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女生,真的也没什么朋友。

时间倒回到十几年前,还在读初中的心怡也和这位女生一样面临着这种苦恼。那个时候,心怡的脸上冒出了一些青春痘,本来是青春发育阶段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但外貌的变化却让她成了一些同学嘲笑的对象。心怡回忆,这种欺凌的现象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一开始她总想找个地方躲避起来,做什么都感觉不自信。也不愿意和老师朋友交流。完全封闭的心怡最终决定用写信的形式向爸爸妈妈倾诉这个秘密,得到了父母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心怡:我爸妈就说,你在某方面能做的好的话,那你也是在证明给人家看,你也是可以的。他们说无论你想做什么,都是会支持你的。

在父母的鼓励下,心怡逐渐找回了丢失的信心,重新回到同学中,向朋友们诉说自己的经历,得到了朋友的认可,家人的支持,这些都给了她莫大的安慰。青春期这段亲身经历加上在成长过程中,目睹周围同学遭遇不同形式的校园欺凌,促使她在大学时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并将“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

心怡:一直以来我自己就想着,其实这也是一直在受关注但是又一直被忽略的一个话题。最后在毕业论文的时候就想,我可以去往这方面去做这方面调查,然后能让身边的人来去了解。

57位欺凌者 42位选择逃避面对

心怡选择东莞市一所中学,发放了三百份调查问卷并结合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形式,对校园欺凌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57位欺凌者中,欺凌的次数为大约一周一次的占43.8%,其次23.4%的人表示欺凌他人的次数达到一个月两三次。48.6%的欺者欺凌他人的原因主要是好玩,其次的原因是引起他人注意力,占28%。在42 位认为自己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中,他们往往会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欺凌,比如不告诉任何人或逃离现场等;他们不信任别人的帮助但自己也无力解决,还会压抑自己受欺凌的感受和情绪。

带着自己曾经的经历和大学时的所思所想,2015年,心怡大学毕业,如愿成为一名社工,目前主要负责在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当面对和自己有着类似经历的学生,那个因为相貌受到孤立和嘲讽的同学,心怡会回想自己当时的心境,去换位思考这名学生需要什么?

心怡:我会带着他们往正面的方式去看这样一件事,你被这样子对待不是你自己的错。以及开展小组的形式,让受人际关系困扰的人、一些受语言上欺凌的人,或者说还有也让一些人际交往强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在这小组里面去慢慢相处。形成一个互助的一个朋辈的一个系统。

为了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这种联系与信任,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她需要慢慢的走进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心理。心怡说,在与学生们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时,也是她不断加深对自身认识的过程。让她能够坦然的面对曾经那个有些自卑、对校园欺凌选择逃避的自己。

心怡:别不吭声,该发声真的是要发声,你可以跟父母、跟你的同学,或者跟更多的人去表达你。

建立驻校社工制度 防范校园欺凌

除了像心怡这样个体,一些有组织的团体也开始关注校园欺凌的现象。2008年开始,广州市海珠区建立了青年地带社工进驻学校项目,在海珠区的13所中小学试行。每所学校进驻两名社工,每天在学校“上班”, 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普及教育,对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介入辅导。经过了8年时间,青年地带校园社工逐步探索并制定出了预防校园欺凌的“家-校-社”合作机制,在防范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上卓有成效。

陈丽东是青年地带的一名驻校社工,她2010年大学毕业就来到了青年地带从事校园社工工作。张娜(化名)是陈丽东所进驻学校的一名初一女生,由于身材比较胖,张娜被同学取了各种难听的绰号,甚至在上下课的走廊里还经常被同学恶意推撞。这时,张娜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跟家长、老师求助,而是找到了社会上的号称可以保护她的“组织”向他们寻求保护,她觉得这样就不会再有人敢欺负她。

青年地带学校部主任 陈丽东:她不断地找人去收钱,交她的“保护费”。她一开始是被欺凌者,但是后来没有一个很好的介入和引导,自己成为了一个欺凌者。

从一个被欺凌者到欺凌者,张娜虽然没有了被人欺负的恐惧,但是同学们的疏远让她感到更加孤独和害怕。这时候,陈丽东联系上了她。

青年地带学校部主任 陈丽东:慢慢听她自己的心路历程,了解她现在的一些情况,包括她喜欢的一些内容。我也是尝试去融入以及带领她跟其他的同学建立关系。

慢慢地,在陈丽东的帮助下张娜发现,跟社会上那些人能够给她的所谓“保护”比起来,同学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真正让她融入校园生活。她开始主动脱离社会帮派,并向父母寻求帮助。

青年地带学校部主任 陈丽东:要有效解决欺凌行为和现象,“家-校-社”的合作很重要。后来她的妈妈也是能理解她这个事情,去反思自己是不是给她的照顾和关心不够。

像陈丽东这样的驻校社工,青年地带一共有55名。青年地带作为广州市海珠区青少年事物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由海珠区政府和广州市民政局共同出资,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广州市海珠区辖内6到30岁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服务。青年地带学校服务以学校为基点,通过团体活动、小组服务以及个案辅导等手段,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进驻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表示了欢迎。

老师 万国军:能够给我们的学生一种安全感,因为学生毕竟有些是比较害怕老师,跟老师是有距离的,她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港湾的作用

学生 胡允轩:平时就会聊一下比如说我有兴趣,我有一件事情想跟同学分享,但同学没人听我说,我就找Miss说,很放松没有压力。

专家:如何区分开玩笑和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但这些信息往往都是碎片化的。究竟什么是校园欺凌,它和学生们之间开玩笑,闹矛盾有什么区别?孩子在什么阶段容易出现校园欺凌的现象呢?

专家称,校园欺凌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一个在世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校园欺凌的界定,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在校园欺凌中,长期性、预谋性、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是主要的特征。在欺凌的形式上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间接欺凌是指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形式。那么如何区分校园欺凌与同学间开玩笑或是一般的矛盾冲突呢?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赵忠心:正常的打架一般是没有什么恶意,是在一些具体事件上发生了分歧,处理问题能力比较差,就采取动胳膊动拳头打起来来了,打完了之后很可能他们很快又成为朋友。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种普通的打架,他是恶性的、恶意的、出发点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来欺压别人,来凌辱别人,从中得到一些快感。

专家表示,在校园欺凌中,欺凌者和受欺凌领者其实都是受害方,对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都有消极的影响。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赵忠心:被欺凌的孩子受到伤害以后,会很胆怯、很畏缩,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缺乏安全感、不敢和生人接触。欺凌者他虽然侵犯了别人,但他自己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从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 、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三方面,来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编辑 李珩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