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震撼!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老广州都不一定知道!

广州发布
2016-12-17 18:55
+ 订阅

都说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

在有着悠远历史的广州,

也有着很多汇集古今中西风情的老建筑,

或掩映在闹市中,

或隐藏于街巷里,

今天带大家到广州的这些老宅子,

去寻觅建筑里的广州人文图腾。

惠福西路106号骑楼谜之建筑师的情怀之作

骑楼正立面剖面图,风格中西合璧,像一个美丽的空中楼阁,彰显着广州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地的建筑见证。

惠福西路106号,是一座充满谜团的骑楼。

大约建于上世纪30年代,根据邻居关叔所述,是一位叫做余夫的留洋工程师设计兴建的,几十年来附近居民都叫这座骑楼为“小洋房”。海外的后人每次回来都要合照留念,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然而,查阅相关资料,暂未得知余夫是何人。

老街坊崔姨说:“这里有几十年的老街坊,大家不一定喜欢高楼大厦与洋楼,这里留得下老人家的心,是我们不想离开的老地方。”

或许暂时未能梳理出这座谜楼的历史。但我们看到骑楼蕴藏着海外游子对故园的思念,蕴藏着广州街坊淳朴自然的人情味。这份朴质的人情味,渗透在一砖一瓦间。

平正纪念楼归侨的叶落爱国情

平正纪念楼剖面图,这座老房子依旧保留民国建筑风格。

署前二街15号,是一座典型的东山侨房庭院——平正纪念楼。

后人黎启康先生告诉我们:老房子建于1922—1925年之间,纪念一位姓余的美国华人,名平正。当年华人在美国只能做收入低微的工作,后来稍有成就的余先生怀着一腔热血回国,并落户东山。

平正纪念楼,看似是普通的一座侨房红楼,但它折射着广州华侨对祖国的赤子之爱,一砖一瓦,蕴藏着落叶归根的故园之情。

白云楼

白云之水筑就的历史名楼

白云楼剖面图,是一座钢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立面呈现西式风格。1979年12月,白云楼鲁迅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楼兴建于1924年,当年曾被用作邮政部门职工宿舍。

1927年3月29日,鲁迅迁居白云楼。

鲁迅在这小小的房间里,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略谈香港》等30多篇杂文、散文。

如今,这里依旧是邮政局员工的宿舍,如邮政老员工所讲,这里很有历史感,旺中带静。

他们童年时与邻居玩乐的情景,与父辈生活的点滴,雕刻在斑驳的墙上、油漆剥落的扶手上,构成了属于他们的人生记忆。

慎园抹不去的故园情深

南立面建筑剖面图。兴建于1933年,意大利批荡外墙大宅,黄墙红瓦,线条简练。

在培正路上,矗立着一座西班牙风格小洋房——慎园。

这里是我国著名企业家曹冠英的公馆。

据他的儿子,曹国裕先生讲述: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曹冠英在广州创办“国香烟公司”。建国后,更将资金调回广州投资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捐资办建联中学(今广州市第97中学)。

“父亲把这里取名‘慎园’,是希望我们知道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经商,都要低调,谨慎行事。”

慎园由留美建筑师雷佑康设计,历时三年才建成,选取的材料都是最优质的。

时至今日,屋内的旋转楼梯、礼拜堂式拱顶、花阶砖,甚至小小的门锁、电灯开关依旧保存完好,令人赞叹!

惠福西骑楼、平正纪念楼、白云楼、慎园,有赤子对祖国的爱恋、有游子对故土的念情、也有普通城市居民的街坊情怀。

这些饱含故事与情怀的故园,点若繁星地散落在越秀的大街小巷,成为了城市记忆里重要的一笔。

属于我们,属于这座城市的故园,值得我们去尊重与珍视。

进一步详细阅读敬请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2016年12月刊。

来源 | 越秀发布

编辑 | 林欣  实习编辑 | 曾剑平

编辑 黎诚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